扶风县论坛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和重号将*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骠骑将*、车骑将*、卫将*、前后左右四方将*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吕布担任的奋武将*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征蜀将*”,则是一个曹魏设立的杂号将*。顾名思义,征蜀将*的意思,就是征讨蜀汉。不过,对于曹魏历史上的三位征蜀将*,自然也都和蜀汉产生了联系。那么,问题来了,曹魏有三位“征蜀将*”:司马昭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
征蜀将*:司马昭
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昭(年—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景初二年(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正始元年(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正始五年(年),大将*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出骆谷,驻扎在兴势。在这场战役中,曹爽、司马昭、夏侯玄没能取得成功,反而吃到了败仗。因为在王平、费祎的反击下,曹魏大*损失惨重,这导致曹爽在曹魏将士中的威望跌入了谷底。而这,无疑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嘉平元年(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了曹爽,开始执掌曹魏大权。嘉平三年(年),司马懿去世,他的兄长司马师以抚*大将*辅*,继续执掌朝廷大权。正元二年(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率大*东征。同年,司马师去世,司马昭继续执掌曹魏大权。
甘露五年(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由此,对于司马昭来说,虽然在担任征蜀将*的时候,没能击败蜀国。但是,等到他执掌大权,还是通过魏灭蜀之战,以此结束了蜀汉的历史。咸熙二年(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征蜀将*:卫臻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公元年(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后,卫臻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曹丕称帝后,卫臻又被封为安国亭侯。公元年(*初五年),曹丕出巡到广陵,让卫臻做中领*,陪同前往。在曹魏历史上,中领*执掌禁*,这意味着卫臻获得了曹丕的充分信任。
公元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卫臻被晋封为康乡侯,后转为右仆射,主管选拔举荐人才,仍像从前一样加封为侍中,封康乡侯。公元年(太和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卫臻建议派遣大*破坏蜀*的粮道。对此,魏明帝曹叡采纳了卫臻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征蜀将*。不过,等到征蜀将*卫臻达到长安的时候,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已经退*了。因此,卫臻回朝复职,并加光禄大夫。
公元年(青龙二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并与东吴一同出兵。同年,孙权进攻合肥。得知这一消息后,魏明帝曹叡打算亲征孙权,卫臻说:“孙权外表上响应诸葛亮,其实内心只是想在一旁观望。况且合肥城池坚固,不足为虑。陛下用不着御驾亲征,也好节省大*出征的费用。”但是,魏明帝曹叡还是坚持出征,到寻阳时,孙权因受到了张颖等守将的抵抗而退兵。
公元年(景初元年),卫臻迁任司空,后任司徒。正始年间,进爵长垣侯,并封一子列侯。后来卫臻多次请辞,获赐宅第。作为曹魏大臣,卫臻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敬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卫臻很可能是在高平陵之变前就去世了,否则,作为忠于曹魏的大臣,卫臻很可能会阻止司马懿诛杀曹爽。
征蜀将*:赵俨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赵俨(~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的魏国名臣。东汉末年,赵俨和阳翟辛毗、许昌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公元年(建安二年),赵俨二十七岁,带着家眷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赵俨为朗陵县(今河南确山南)的县令。对于赵俨来说,也是曹操麾下的谋士。当然,和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比起来,赵俨确实没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元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郡的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后来,赵俨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郡的太守。公元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王位后,赵俨官居侍中。不久,曹丕任命他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郡的太守、典农中郎将。
公元年(*初六年),赵俨跟随曹丕征伐东吴,到达广陵后,重新留任征东*师。齐王曹芳即位,授权赵俨都督雍州、凉州的兵马,假节后转任征蜀将*,又担任征西将*。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赵俨曾负责镇守雍凉地区,以征蜀将*的身份,以此防御蜀汉的进攻。
公元年(正始四年),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于是被征召为骠骑将*,升任司空。在三国时期,曹魏以司空、司徒、太尉为三公。而这,意味着赵俨已经成为曹魏官职最高的大臣了,比如司马懿曾担任太尉一职。到了公元年(正始六年),赵俨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穆侯,其子赵亭继承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