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周共王姬繄扈在位时间并不算太长,仅仅十二年便走到了终点。可就是这看似不长的十二年,却被他充分地利用了起来。共王先跟属下诸侯“争抢”美女以至于兵戎相见,之后又多次举办朝会大典把自己的时代粉饰得繁荣昌盛,最后还靠默许土地交易及裁减*费达到了充盈国库的目的。反正,在这表面光鲜的时代里,周朝内部其实正在迎来衰败,再加上共王给后世埋下的三个隐患,让他的儿子一继位便饱受辛苦。
灵台三女峰,传说是三女殉葬之地共王的儿子姓姬名囏(“囏”音为jian,一声,“艰”的异体字),历史上称他为周懿王,是西周的第七位天子。而他自己的这个名字“囏”字,仿佛也是一种征兆,预示着他继位后将有着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要走。这不,他刚刚继位,第一个“艰难”就出现了,还被史官特意记载了下来。
据《竹书纪年》记载,懿王继位元年的一个早晨,天空出现了一种“天再旦”的异象,即天亮了两次。大家看看懿王是不是有够“艰难”的,竟然天都要亮两次才能进入白天,莫非连太阳都要给他出点难题,好容易升起后又落下去睡了个“回笼觉”么?答案显然不是,毕竟对于已经掌握了现代科学的咱们来说,只要地球自转不变方向,太阳是不可能倒回去的。那到底什么是“天再旦”呢?关于这一点笔者看到过四种很有道理的说法,现给大家叙说一番。
《竹书》中对“天再旦”异象的描述前两种说法比较相近,都将“天再旦”解释为了某种自然现象,区别在于其中一种将其解释为“日食”,而另一种却说成了是“月食”。持“日食”说的学者认为,这是当时日出后突然出现了日全食的现象,让刚刚亮起的天空又陷入了黑暗,待到日食结束后,天又再次亮了起来,仿佛是亮了两次。而持“月食”说的同仁则认为,当时晴朗的夜空中发生了一次月全食,月光被遮蔽后令夜晚变得格外黑暗,待月食结束后天空仿佛天亮了一般,又过了一会太阳出来了,天真正的亮了,便有了这“天再旦”的现象。
而后两种对“天再旦”的解释也是比较接近的,都将其解释为这是古人在用天象来比喻王位更迭。只不过这两种“王位更迭说”当中,一种就是正常的交接班,而另一种却有些“阴谋”在其中。咱们先看看正常更迭的说法,说的是穆王将居所搬到西郑以后,懿王是继共王以后第二位在这里继天子位的君王,所以被形容为“天再旦于郑”。
而另一种“阴谋”更迭说,则是对“元年师兑簋”和“西周师酉簋”这两件器具上铭文的解读而来的。有学者解释说共王驾崩后,他的弟弟辟方抢先宣布称王,但没有得到朝中重臣及诸侯们的支持,最终还是由姬囏继承了王位,相当于当时有连续两人宣布继承了天子之位。西周的史官为了记录此事又不至于丢了王室的颜面,便用“天再旦”这样委婉的说法写在了史书中。
元年师兑簋这就是关于“天再旦”的四种说法,可以说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还真让人不太好判断孰是孰非。也许,只有记录下此事的人,以及生活在当时的古人才能知道它真正的答案吧。不过,无论“天再旦”到底是什么意思,总能看出懿王他的继位确实有够复杂、艰难的。然而,这点艰难也仅仅是个开头,接下来的十来几年中难事将接踵而至,这其中最主要的艰难事儿就是他祖父穆王当年的两个手下败将,又大摇大摆地到周朝王畿“观光”来了。
讲到这儿,也许有童鞋该说了,既然是穆王当年的手下败将,直接再打跑他们就是了,有什么可艰难的?可各位别忘了,咱们刚刚还提到过,懿王那位“好心”的父亲共王早替他埋了几颗雷留着解闷儿呢。这不,他刚继位没多久,第一颗雷炸响了,由于姬繄扈盲目地削减了*费开支,导致周朝*队战斗力锐减,早就不是穆王当年的虎狼之师了。而这两个老对手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来试探一下周*目前的实力,结果还真让他们抓到了漏洞。
描绘穆王西征的岩画而这两个老对手,想必大家也能很熟悉了,就是犬戎和翟戎(在《竹书》中写的是西戎和翟戎,但“西戎”毕竟太宽泛了,笔者以为其主要的还应该是犬戎才是)。那他们这次来犯到底有多严重呢?据史书记载,犬戎先在懿王七年不请自来,直接就兵临镐京城下;而翟戎更缺德,到是没来“慰问”天子,却跑到了周朝的“老家”岐山打了个秋风,大家说说是不是够恶心人的。
不过,这两个老对手也许真的只是来试探试探,或者是在王畿遭受侵略后有诸侯国的部队迅速赶来勤王。总之,犬戎、翟戎确实是深入到了周朝的腹地,却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否则史书不会只留下那么简单的记录而已。接下来,随着两位“老友”的离开,懿王算是度过了他继位后的第二个艰难时期,可他对此次事件的反应却令人有些匪夷所思。
据《竹书纪年》记载,就在翟戎侵岐之后的第二年,即懿王在位的第十五个年头,姬囏决定“搬个家”,将居所迁到了槐里(又称作犬丘,到了秦汉时更名为废丘)。其实,都城遭受威胁、城防遭到破坏,天子采取迁居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当初穆王刚继位时为了避犬戎的锋芒不是也迁居到了西郑嘛。但是,此次懿王的迁居怪就怪在他并没有向远离西戎诸国的东方搬家,反而是迎难而上,往丰镐的西边挪了挪,大家看看这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东马坊遗址挖出的“废丘”字样封泥那到底为什么懿王不把自己的居所搬到更安全的东边,反而又更靠近西部了呢?笔者推测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其一,懿王本身可能比较勇敢,想把防御阵线向西推进一下,既能保护到王朝的发源地岐山,也能在都城丰镐与西戎之间设立一道屏障。而其二,则不是懿王勇敢了,而是特意向能护卫他的诸侯国靠近了一些,如封地在岐县、扶风一带的毛国(毛公班、毛伯迁的封国),以及周朝王畿西大门的守护者西虢国。笔者甚至猜测,犬戎和翟戎侵略过来时,也许正是这两个诸侯国帮助懿王驱除了匪患。
好了,这就是懿王姬囏继位后最初的十来年所经历的种种艰难,但这依然不是他艰辛道路的终点,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把自己“囏(艰)”这个名字的含义体现到底。那接下来懿王又将面临怎样的艰难呢?咱们下次再叙。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懿王登基、姬囏、名字预兆、继位之艰、天再旦、四种说法、犬戎临镐、翟戎侵岐、迁居槐里。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