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有部分资料以神鸡鸣于宝鸡,所以肃宗改为宝鸡。于细考其前史书,综其实则不然。
《旧唐书?志》卷十八:“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宝鸡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又据《新唐书?志》卷二十七:“宝鸡,次畿。本陈仓,至德二载更名。东有渠引渭水入升原渠,通长安故城,咸亨三年开。西南有大散关,有宝鸡山。”
可见确实在唐至德二年改陈仓为宝鸡县,此次是因为把雍县分拆为宝鸡和凤翔两个县,然宝鸡之名乃由于县内有宝鸡山,凤翔乃是因其时为肃宗所都凤鸣岐山而翔于雍,乃祥瑞,因名。以此可见肃宗甚喜以神物名县,宝鸡因此以宝鸡山而名,此时神鸡鸣于宝鸡未见新旧二唐书有所载,概为后人附会。所以至于为什么名宝鸡就得看宝鸡山的来历。
《史记?封禅书》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因此据我推测,在秦文公石因为陨石坠落于县东南,其声音如雄鸡,后文公得“陈宝”。
据清代《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山顶,惊人只在一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明一统志》云:“山有三峰并峙,为一邑之冠”。鸡峰山奇景甚多,历来有“三十六景”之说。
可见秦时因为其山三峰并峙,为一邑之冠,又其似鸡冠,而文公得宝于其山,因此名此山为宝鸡山,后武公改县为陈仓则其山又为邑山而得名陈仓山,实其前名为陈仓山。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有曰:“又陈仓人猎得一兽,似猪而多刺,击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牵以献文公。路间,遇二童子,指曰:“此兽名曰‘猬’。常伏地中,啖死人脑,若捶其首即死。”猬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精,名曰‘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说破,即化为野鸡飞去。其雌者,止于陈仓山之北阪,化为石鸡。视猬,亦失去矣。猎人惊异,奔告文公,文公复立陈宝祠于陈仓山。”。其实是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将此山神话为陈宝飞入秦岭化为鸡峰山,其实前所未见,所为雄鸡飞入南阳,亦为冯氏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