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懂我的人,一个就够了有书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懂我的人,一个就够了有书
TUhjnbcbe - 2023/7/9 22:37: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有书君说

我国的诗人多如群星,然而至今在文学界、设计界、纺织界,以及社会生活领域,仍有广泛影响的人并不多。

而女诗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诗人苏蕙却做到了。

更为传奇的是,她的传世作品只有一幅图,图中不过字,却能组合出近首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探这传奇背后的故事。

唐朝如意元年五月一日,一代女皇武则天挥毫泼墨,为她极为赞赏的一幅图,洋洋洒洒写下了序言。

这幅图,就是苏蕙的《璇玑图》。

璇玑是北斗七星第二星天璇星与第三星天玑星的合称,常用来指代北斗星。

因为北斗星会根据季节在天空旋转,所以“璇玑”又有“旋转”的含义。

《璇玑图》的意思就是可以旋转着读诗的一幅图。

《璇玑图》

武则天在序言中,详细地叙述了这幅图的由来。

《晋书列女传》对苏蕙的介绍不足70字,幸亏有了武则天的这篇序言,我们才得以详细了解这个诗才惊人的女子,以及她那传奇的爱情故事。

若兰初嫁

苏蕙,字若兰,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人士。

她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父亲曾任陈留县令。

苏蕙清秀俏丽,安静内敛。

很小的时候,她就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诗。

很快,她便会作诗了,而且水平颇高。

稍大一点,她又学会了刺绣和织锦。

成年以后,当同龄人纷纷定亲时,她却拒绝了不少亲事。

原来,她并不想随便嫁个人就好,而是希望嫁个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人。

好在,她等来了窦滔。

苏蕙

窦滔是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是右将*窦子真的孙子。

东汉时,扶风有四大朝臣“班、马、耿、窦”,窦滔便是窦家之后。

窦滔不仅继承了爷爷的武将风范,还自有一番文人气质,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他精通文史,常与人交流心得想法,在当时颇有名气。

而且窦滔高大帅气,从相貌上也堪配苏蕙。

于是,16岁那年,聪慧美丽的苏蕙披上嫁衣,嫁给窦滔为妻。

婚后的窦滔更加意气风发。

前秦皇帝苻坚对他很是欣赏,命他*中效力。

窦滔没有辜负苻坚的期望,屡建*功,步步高升。

很快,他便被升任秦州刺史,相当于今天甘肃天水的*事行*长官。

婚后最初的日子,一如苏蕙的想象。

两人常常一起作诗,互相点评、欣赏。

这让一向内敛,很少与人交流的苏蕙觉得,窦滔不仅是丈夫,更是知己。

渐渐地,苏蕙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寻常的诗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

为了提高作诗和赏诗的难度,苏蕙慢慢琢磨出一种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词句可以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有意义的诗体。

例如,“潮随暗浪雪山倾”读起来很通顺;倒过来读“倾山雪浪暗随潮”,也很通顺。这就是典型的回文诗句。

苏蕙是回文诗的开山鼻祖,历代的回文类诗文集,放在首位的作者通常都是苏蕙。

后来,宋朝的王安石、苏轼,明朝的汤显祖等著名文学家,均有回文诗问世,但都难以和苏蕙相提并论。

苏蕙和窦滔在回文诗中发现了无数挑战,也获得了无数乐趣。

当然,与之相随的,还有夫妻之间这种心心相通的和谐与欢乐。

然而,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

苏蕙甜美如蜜的婚姻生活,终究还是有了苦涩。

等闲变作故人心

窦滔风流倜傥,不仅爱诗文,也爱歌舞。

那时有一位叫做赵阳台的歌姬,纤细艳丽,歌喉之婉转、舞姿之妖娆,无人能比。

窦滔把她纳为妾室,偷偷安置在了一处别馆。

但终究,这件事还是让苏蕙知道了。

一时间,苏蕙如五雷轰顶。

她怎么也没想到,昔日那个疼她爱他、敬她懂她的人,竟会移情别恋。

然而,她却无可奈何。

那个时代,纳妾并不违法,有些妻子甚至会主动为丈夫纳妾。

苏蕙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咽,将一腔心事尽付诗歌。

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更麻烦的是,窦滔在一次*事行动中,因为抗旨不遵,被贬谪到了远在天边的敦煌沙漠。

窦滔

得知消息的苏蕙,不禁怀疑是不是赵阳台迷惑了夫君。

因为以往的窦滔深得皇帝的爱重,怎么会轻易抗旨?

再加上苏蕙常年在家侍奉公婆,管理家*。

而赵阳台却不用尽一点义务,只知道歌舞取乐。

想到这里,一向安静的苏蕙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她率领一众婢女,找到了赵阳台居住的地方,揪住赵阳台就是一顿暴揍。

此时窦滔已经远在敦煌,失去靠山的赵阳台只得挨了这顿打。

但不久后,皇帝苻坚攻下了东晋的襄阳城,却担心守不住。

考虑到窦滔的文韬武略,苻坚决定重新启用窦滔,让他镇守襄阳。

接到命令后,窦滔即刻从敦煌赶往天水,想带着妻妾一同向襄阳进发。

哪知赵阳台一见他,便哭诉苏蕙的穷凶极恶,历数苏蕙的缺点瑕疵。

窦滔听完,心中大感遗憾。他没想到文气优雅的苏蕙,竟会向赵阳台大打出手。

但不管怎样,窦滔仍然放不下苏蕙,于是便让苏蕙、赵阳台陪他一起出发。

苏蕙听说赵阳台也要去,顿时心如刀剜,恨意滔滔。

于是她断然拒绝了窦滔的要求,表示绝不和赵阳台一起去襄阳。

窦滔好说歹说,苏蕙不为所动,窦滔只好带着赵阳台走了。

而且走后音讯全无,似乎把她完全忘了。

此情此景,让苏蕙的刚强坚持很快变成了绵绵伤痛。

想我苏蕙年仅21岁,从此就要守活寡了吗?

事到如今,该怎么办?

重归于好

苏蕙一次次擦干眼泪,打开已经看了无数次的诗集,去寻找力量。

当她看到卓文君用诗歌挽回司马相如的心意时,不由得心中一动。

她想到:诗歌恰是我所擅长的呀,况且夫君原本也是极爱诗歌的。

不如就作一首回文诗,既能让窦滔忆起旧情,又能让他明白我愁肠百结的心情。

于是,她打起精神,开始设计一首新的回文诗。

这首诗总共字。

这么多字,混在一起,窦滔能读出来吗?

不行,必须把字词分区。

怎么分呢?

她想到,可以把所有字词分为5个区域,用5种不同颜色的丝线来编织。

于是,她拿出丝线,架上织机,开始把这字织入一幅八寸见方的手帕之上。

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幅玄妙的回文诗图样,渐渐展现在苏蕙眼前。

这幅图,五色鲜明,光泽晶莹。

最令人叫绝的是,这方方正正的一幅图,不论正读、倒读、轮转读、回转读、退字读、借字读、蛇行读、放射读,还是向心读等,均能组成严整的诗句。

苏蕙把这幅图叫做《璇玑图》。

当她身边的人看到这幅图时,都纷纷摇头,表示根本看不懂。

而苏蕙却笑着说:“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意思是,只有我的知心人,才能看得懂。

不久后,她便让人把这幅图送到了襄阳窦滔手中。

窦滔展开这幅图,细细琢磨、慢慢品味,但见其上尽是思念之意、伤感之情。

他不由回忆起当年他和苏蕙二人一起琢磨、创作回文诗的场景——何等默契,何等欢愉。

他日夜翻看,不肯释卷。

终于有一天,他送走了赵阳台,把苏蕙接了过来。

从此二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多年以后,苏蕙写过的绝大部分诗歌,已经散失殆尽。

但这幅《璇玑图》却被世人狂热追捧,成为了象征爱情的文化符号。

从此以后,“锦书”、“锦字”、“回文”成了古典文学中不可磨灭的爱情意象。

历朝历代,都有人借苏蕙和她的《璇玑图》吟咏爱情。

唐朝时,武则天为《璇玑图》写了序言。

明朝时,李汝珍把武则天的序言写入了《镜花缘》,并对《璇玑图》进行了解读。

清朝时,据《扶风县志》记载,这字的《璇玑图》已经被解读出首诗。

直到今天,仍有人千方百计想去解读上面的诗句。

至于苏蕙的爱情故事,更是被不断搬上戏台、荧幕。

苏蕙的影响力不仅遍及文艺界,也扩展到了其它领域。

在纺织领域,设计师把回文锦字作为一种特殊纹样,加以变形、改造,广泛用于各类纺织品的图案设计上。

在社会生活领域,苏蕙的回文织锦手帕,历经千百余年,已经演变为关中一带女子出嫁时的必备物品。

关中女子出嫁前,最早用五色线织就一幅幅手帕,待出嫁之日散发给亲人和帮工人员;后来逐渐变成购买印花手帕。

苏蕙恐怕很难想到,她当年写给丈夫的情诗,会让亿万人铭记。

一方面,因为《璇玑图》实在太过玄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方面,它背后的故事,说出了大家对爱情的期待:

相知相爱、直到永远......

1
查看完整版本: 懂我的人,一个就够了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