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刘琨扶风歌充分反映他在国难深重,局势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刘琨扶风歌充分反映他在国难深重,局势
TUhjnbcbe - 2023/6/24 21:18:00

本文乃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扶风歌——刘琨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缓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窖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东北)人,出身士族。年轻时有诗名,好老庄,尚清谈,与石崇、陆机等人以文章事权贵贾谧,号称“二十四友”之一。

刘琨

历任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等职,因到长安奉迎惠帝有功,封广武侯。永嘉元年()九月,赴并州(州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任刺史。当时中国北方各游牧民族的贵族势力已到达*河流城一-带,沿途“道险山峻,胡寇塞路”。他带领九千人,“以少击众,冒险而进”,历尽艰险,备尝辛苦。愍帝时任大将*,都督并、冀、幽三州*事。后败于石勒,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确(鲜卑人),商定共扶晋室,后被段杀害。明人辑有《刘越石集》。《扶风歌》在《文选》属“杂歌”类,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歌辞》,作“九首”,陈沆说:“盖以两韵为一首,即乐府四句一解之例也。”(《诗比兴笺》)“扶风”本是那名,郡治在今陕西泾阳县,刘琨此诗内容实与“扶风”无涉,可知《扶风歌》当是乐府旧题,鲍照亦有《扶风歌》,就是证明。

刘琨本是士族纨椅子弟,年轻时“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不懂人世间的“厚薄”、“哀乐”,后经逆乱的生死考验、“国破家亡”的痛苦教训,才认识到“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均见《答卢谌书》),终于成为一个国扶晋室的地主阶级爱国志士。这首《扶风歌》即写他从洛阳赴晋阳途中的经历和感受,充分反映了他在国难深重,局势艰危情况下的复杂心境和爱国热忱。其中有对故国的眷念,有对逆境的嗟叹,有对前途的忧惧。写得慷慨悲凉,刚健清新。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从开始到“归鸟为我旋”为第一段,主要写离别京都洛阳的沉痛心情。“广莫门”是洛阳城的北门,“丹水山”,指丹水发源地丹朱岭,在今山西高平县北。“朝发”、“暮宿”,极言行*的急速,而急行*又说明局势的紧迫,诗人自感任重而道远。

“繁弱”,大弓名;“龙渊”,古宝剑名。诗人在这非常时期前往并州任刺史,自要全副武装,戒备而行,随时准备同“塞路”的敌人作战,否则就不可能抵达并州了。“俯仰御飞轩”:“飞轩”,向前飞驰的车子;“俯仰”,因车行急速,车身颠簸,人在车上必时俯时仰。“飞”与“俯仰”都是刻划车速的字眼,目的在于进一步点明任务的繁重与紧迫。“顾瞻望宫阙”:车子向前飞驰,人的心却向后“飞”去了,这是揭示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宫阙”,代表京都洛阳,“望宫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故国的深厚感情。这里,车“飞”与心“顾”,表面看来是矛盾的,但从实质上说是统一的,因为只有对故国的深情,对晋室的至诚,才会在国难危峻之时挺身而出,“冒险而进”。正是这一“飞”一“顾”,绝妙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热忱。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生动地画出了诗人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民族的命运掩涕长叹的爱国志士形象。“系马”二句,是说在高山上歇息。“发鞍”就是解鞍、卸鞍。“悲风”、“涧水”、“浮云”“归鸟”,都是山间歇息时的所见所闻。风声、水声听来是那样悲凉,这种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正是诗人当时心情的形象化外露。“浮云”、“归鸟”似乎懂得人情,或为“我”而凝聚,或为“我”而盘旋。这些无情之物写得如此富于人情,当然也是诗人主观心理的反映,是他感情深处郁闷、低回的绵绵思情的艺术再现。这就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以展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去家日已远”到“夫子故有穷”为第二段,主要写沿途环境险恶和生活困乏。诗人思前顾后,前途茫茫,生死未卜,眼下身在深山,糜鹿缓猴,游戏前后,资乏粮尽,野菜难咽,唯有慷慨悲歌、抱膝伤怀而已。

然而,在困难面前,诗人并未退缩,而是与同伴歌吟长啸,奋勇前行。“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典出《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子路问他:“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两句诗是说,君子之道也有衰微的时候,孔子在陈绝粮就是证明,但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他当“道微”之时,能够“固穷守节”,经得起考验。诗人此时是用孔子的话自勉,鞭策自己坚持下去。这是诗人爱国至诚的另一种表现。从“惟昔李骞期”到末尾为第三段,是借用汉将李陵的典故,微婉地表达诗人对抗敌前途的忧虑。“惟昔”,想到从前;“李”,李陵z“骞”,与“愆”通,“愆期”,误期。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李陵率步兵五千人作先锋出击匈奴,先获大胜,后与匈奴主力遭遇,连斗八日,矢尽道绝,救兵不到,无奈被俘降敌。武帝闻之大怒,将他全家杀光了。

据司马迁《报任安书》说,李陵素有国士之风,对汉朝一片忠心;这次兵败被俘,决非真心降敌,而是伺机报效汉朝。诗人觉得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与李陵的情形十分相似:出任并州刺史,领匈奴中郎将,担子重,形势危峻,“恐旷日持久,讨贼不效,区区孤臣,不获见谅于朝廷”(《文选》李善注)。显然,他是借李陵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的优危之慨。西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有增无已,不能一致对外,许多贵族崇尚浮华虚谈,过着醉生梦死的狂荡生活,在国难当头之时,无人出来匡济,刘琨的忧愤是很自然的。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把刘琨与曹操相比,感叹他未能实现*治上的雄心壮志。

不仅如此,就是在艺术上,他这首诗也确实受到曹操《苦寒行》的影响,如其中“烈烈”二句与《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渲染环境气氛,“麋鹿”二句与“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描写途中境况险恶,“资粮”二句与“担襄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极言生活困乏,都有明显的承袭关系。

我是“我的感觉你已听不见”,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琨扶风歌充分反映他在国难深重,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