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只差3环西游记唐僧9环锡杖与国宝文物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只差3环西游记唐僧9环锡杖与国宝文物
TUhjnbcbe - 2023/5/20 20:14:00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西游记》中,唐僧有两件贴身法宝,法力无边,胜过一切仙佛。但取经途中,历九九八十一难,却没见它们发挥过什么作用,蹊跷的很。

取经前,如来佛祖为照顾取经人,也是门下弟子的唐僧(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拿出自己珍藏的两件宝贝,给观音菩萨说:

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害。

这便是小说中唐僧两件法宝——袈裟、锡杖——最早的出处。

于是,观音菩萨化为老僧,带袈裟、锡杖,来到大唐国都长安城,当街叫卖,以觅有缘人。后至水陆大会,唐太宗看了喜欢,就问:

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

观音道:

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可见唐僧的大法器,实名“九环锡杖”,杖杆为九节仙藤所制,杖头有铜镶铁造9圆环,平均分3股,缀在锡杖头部。所以,唐僧所持的锡杖,可称为“3股9环锡杖”。

01锡杖有何讲究?唐僧所持锡杖为何3股9环?有什么法力?

锡杖作为佛门正式法器,非普通随便一个物件,讲究可多了去。

《释氏要览》记载锡杖有两种形制:

若二股六环,是迦叶佛制;若四股十二环,是释迦佛制。

《锡杖经》则云:

迦叶佛为二股十二环,地藏菩萨为二股六环,释迦佛为四股十二环。

这里讲得很清楚,锡杖多种,佛菩萨不同,所用也不同,如释迦佛的四股十二环,迦叶佛用二股十二环,地藏菩萨仅二股六环。

不过,上面两处对迦叶佛锡杖的记载不同,相差有6环。这个按下不提,那么为何唐僧锡杖是3股9环?有什么说道呢?

其一,唐僧为世间僧,不同于西天佛菩萨。实际唐代寺院所用锡杖通常6环、8环。唐僧所持9环,是以示他作为圣僧的特殊性。

其二,唐僧所持锡杖为九节仙藤所制,上有九个铜镶铁环,寓意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一之数,这倒应这部文学经典的景了。

此外,《西游记》中唐僧锡杖的确没有发挥威力,但在这部经典小说的宋代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就描写到它的变化多端,法力无穷,极其厉害:

在路过九龙池时,九龙翻江倒海,欲谋害唐僧性命,唐僧的锡杖瞬间化为一条铁龙,与猴行者一起缠斗九龙,最后还打赢了九条龙。

02佛寺出土国宝,3枚锡杖个顶个珍贵,还有一枚被誉为世界“锡杖之王”

唐僧的锡杖作为大法器,法力无边,它也不过是小说虚构。

而现实中,锡杖到底什么样子?与唐僧九环锡杖一样吗?

暂时将目光转回到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陕西,宝鸡扶风法门镇,有一座千年法门寺。

年春,寺院高约50米的舍利塔下,突然发现一座储满珍宝的地宫,其中不乏重量级国宝,最著名的3件: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八重宝函、铜浮屠,被国家首批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为首这一件: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长约2米,重约5斤,材料全部采用金银锻造,其中金2两,银58两。

这锡杖分3部分:杖身、杖首、杖顶。

杖身中空,外体缠绕枝蔓,上刻圆觉十二僧;杖顶仰莲流云束腰座,座顶一枚智慧珠。

锡杖的重点,在杖身上面一大秃噜,即双轮四股十二环。

双轮,细银丝盘成双桃,接于杖身,状如两轮。

四股十二环,两轮中共挂12个圆环,平分为四股,则每股3个环。

锡杖如此设计,代表着佛教的教义。

双轮4个大环,寓意四谛:苦、集、灭、道。苦指人生皆苦,众生无知。集指自寻烦恼,集苦为乐。灭指灭苦因果,离苦得乐。道指求证道果,究竟法门。

12小环则代表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依次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最后老死,就这样前后循环,互为因果,生灭虚妄相续,如环无端无尽。

在锡杖股侧,有约百字铭文,清楚交代了锡杖来历及主人:

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弘悫。

公元年,唐代最后一次也是最盛大的迎佛活动,唐懿宗下令打造它,专为迎佛真身而供奉。所以,锡杖的主人本是唐懿宗。此外,唐帝为这次活动还捐赠数千件珍宝,事后全部封进舍利塔地宫,直到年后被现代人发掘,才重见天日。

无论从该枚锡杖的材质、重量、长度、铭文出身以及四股十二环的形制,作为佛教至高权威的象征,它又是出土锡杖文物中的世界之最,而且出处表明它级别最高,当之无愧独占“锡杖之王”的宝座。

所以,唐僧九环锡杖虽寓意“九九归一”,在《西游记》小说中也自圆其说,且含义独特,但融入民间信仰和道教内容,与纯粹佛教教义所支撑的双轮十二环锡杖之王相比,实际意义、价值和影响力显然逊色很多。

不过,一为虚拟,一为实物,表面上3环差距,实际是两个世界的距离,也似乎没有可比性。接下来围绕实物锡杖,逐一比对,看看究竟谁高谁低。

03世界锡杖之王PK其他实物锡杖的碾压优势,体现在哪儿?

除了锡杖之王,已知的锡杖文物中,比较有名的3件。

首先第一件,是在法门寺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出土前,日本的唐代白铜头九环锡杖,被日本专家称为世界第一,也一直认为是最高级别的锡杖,据说收藏在日本正仓院。

从锡杖出身、材质和形制看,这枚白铜头要逊色多了,铜制不说,只有九环,且杖身没有錾刻文字,未标明锡杖主人。而法门寺双轮十二环锡杖,金银材质,造型长大,为唐皇敕造御赐供奉之物,各个方面都堪称顶级。

接下来还有两枚锡杖,其实与锡杖之王同出法门寺地宫考古挖掘中,一枚单轮二股十二环纯金锡杖,长约28厘米,直径如普通铅笔粗细,重约半斤,纯金打造。

二股十二环纯金锡杖

该锡杖同样属顶级法器,为密宗结坛作法之用,轮呈心型,寓一心向佛,杖顶智慧珠,轮心一坐佛,有背光,代表心中有佛,轮两侧各有六枚细锡环,共12个。

十二环纯金锡杖

另一枚鎏金二股六环铜锡杖,在众多法门寺珍宝中,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而且在前两枚美轮美奂锡杖的映衬下,高厘米、管径2厘米的它犹如空气一般,甚至都很难查到它的相关信息。

鎏金二股六环铜锡杖

总之,锡杖之王长且重,材质佳,出身最好,集所有优势于一体,出手就是王炸,在世界锡杖丛林中,绝对独一号也是没谁了的存在。

04锡杖究竟有何用处?大众混淆锡杖、禅杖,错得有多离谱!

锡杖音译:吃弃罗、隙弃罗,可知它来自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经本地化演变,据其功用,才正式译成诸如:锡杖、声杖、鸣杖、智杖、德杖等,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锡杖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1)首先是一件法器,可以在法会或佛教活动中作表法之用。如传戒作为圣物,新戒轮番触摸,成为固定的一项仪式。

(2)锡杖在过去发挥更多的实际作用,佛经有云:到他人之所乞食,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做声,以为警觉。所以僧人外出行脚乞食,手持锡杖晃动,使杖首环股相碰,发出泠泠响声,可于门外示意或告知屋内施主。同时还规定不可多摇,3次即可,如无响应,即刻离去。

(3)当然外出时,僧人手持锡杖,也作防身之用,避免野兽、歹人侵害;而年老体弱的僧人,将其作为拄杖,即可辅助行走。

所以说,常用的以铜铁锡为材质制作的锡杖,有股有环,环套股中,上下窜动发出震响,可惊退禽兽,可至家乞食,既可拄扶行走。

距今多年,南北朝《得道梯橙锡杖经》,专门记述锡杖的意义、作用和注意事项,除了提到上述功用之外,还特别指出:

所言锡杖者,锡者轻也,依倚是杖,得除烦恼,出于三界,故曰轻也;锡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锡言不回,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复染着,故曰不回。

该经出现较早,所以这里指出锡杖本意——“锡”代表:除烦恼、明智慧和坚定目标信仰,在当时环境下是确定的了。

其实,锡杖是大乘比丘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其他还有杨枝、三衣、坐具、瓶、钵、香炉、佛像、经、律等。而小乘比丘只有六物,并无锡杖,相当于简化版。

相比锡杖,还有禅杖,《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的兵器,就是一件62斤浑铁水磨禅杖。

这混铁说的蹊跷,貌似也如锡杖金属制成,其实二者完全不同。

首先,禅杖的出处完全是佛教中国化之后,禅宗萌生,一叶生五花才有的东西,是禅门坐禅时,作为警醒警睡的工具,它是一块木板、木棍,而非金属器物。也有竹苇制作,反正都是温和之物,没有大杀之器。

我们在现代影视剧中,看到鲁智深的禅杖变成了月牙铲,一头月牙,一头利铲,其实是不符合原著描述的实物禅杖原貌的。而《水浒传》描写鲁智深开打的场面,通常是“抡起”,而非用“铲”的动作,如细细体味,就大体能明白他手中所用为何物了。至于说是混铁,无非一根铁棍罢了。

而且,坐禅时为方便使用,禅杖一头还包裹软布,在用来敲击禅者,既起警醒,也不至于用力过头儿而造成伤害。

这些在北宋佛教书籍《释氏要览》中,早已讲得明白:

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

1
查看完整版本: 只差3环西游记唐僧9环锡杖与国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