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扶风苹果:慈悲心富民果
——陕西扶风苹果北京宣传推介活动推介词
从古长安向西出发,在“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绛帐驿,在塔铃清脆,梵歌萦绕的东方佛都皇家寺院—法门寺,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公元年,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重现。这一年,法门镇宝塔村村民齐福国栽下了村里的第一棵苹果树。到今日,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品基地发展到了30余万亩。在法门寺对外开放30周年之际,拜佛骨舍利,品佛都圣果,已成为中外游客祈祥纳福的时尚;“扶风苹果、口福心福”,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备受青睐的焦点。小苹果,大产业。一大批像齐福国这样的果农在广袤、绿色的果园里,种植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望着幸福、宜居、宜业的新扶风。
(李晓艳手拿一个扶风“文化果”登场)
大家好!我是陕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晓艳。今天,我向各位领导和嘉宾推介我的家乡——陕西省扶风县。扶风县被誉为“周礼之乡,佛都圣地”,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和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区。我们扶风种植的苹果有着三种不同的“味道”——分别是“文化果、绿色果、脱贫果”。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扶风“文化果”。
扶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早在年前,农业之神“后稷”就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作为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在《诗经》里有着“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美誉。在年前的“两汉”时期,“扶助京师、以行风化”,扶风因扶助京师长安而闻名于世。在多年前的大唐时期,被誉为“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扶风法门寺,有八位皇帝先后迎送、供养佛指舍利,见证了盛唐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扶风人才辈出,班固治史、马援请缨、绛帐传薪等班、马、耿、窦四大名门望族曾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唐武则天赞誉我县前秦女诗人苏蕙《回文织锦璇玑图》“才情之妙,超迈古今”。诗仙李白更是书写了“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的千古名句。
扶风苹果,浸润着周礼文明的文化底蕴,散发着禅养修心的光泽,饱含着跑步进入新时代的激情和豪迈,成为45万扶风人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自上世纪60年代初,扶风县开始引进苹果栽培技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果树苗木繁育、规模化栽植、贮藏物流、果品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尤其是近年来,扶风县以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先后累计投资2亿元,发展新红锋、海升果业等省市现代农业园区13个,建成国家级苹果标准园艺场亩、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园亩,年产值达到20亿元,农民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3%。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佛都。3月的扶风,是生机勃发的季节;3月的果园,是今朝花开的时节。看中国,来宝鸡,希望大家做客周礼之乡,拜谒佛骨舍利,释放心灵,追根溯源,体验绿色,品味真果!
以上是我介绍的扶风“文化果”,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果树专家权丽春向大家介绍扶风的“绿色果”
(权丽春手拿一个扶风“绿色果”登场)
大家好,我是陕西省最美园艺人权丽春。刚才,我们的美女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扶风苹果的“文化”味道”,接下来,我向各位推介扶风苹果的另一种味道,也是最健康、最纯正的扶风味道——“绿色果”。
20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姑娘,刚从农校毕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在这片绿色的果园里,我用青春见证了宝鸡市面积最大的30万亩果品基地的发展壮大;我用汗水和智慧,与全县10万户果农一起,共同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尤其是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我的“乡*”韩明玉教授的帮助下,我用脚步一寸一寸丈量了扶风苹果主产区的每一个角落。
扶风作为全国苹果生长最佳优生区之一,海拔多米,平均气温12.8℃,年日照小时,积温℃,平均昼夜温差14.6℃,降雨量毫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洁净、土层深厚、有机肥充足,灌溉便利,使“扶风苹果”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
扶风作为全国55个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之一,30年如一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果业,突出中早熟特色,积极推广蜜脆、中秋王、华硕、美玛、尼可等优良品种,全县中早熟苹果发展到7.5万亩,占全县苹果总面积的30%以上。全县有10万亩苹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亩果园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亩苹果通过欧盟认证,2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原产地认证,果品优果率达到了90%以上。
扶风作为陕西省苹果贮藏大县之一,建有果品冷藏库多座,贮藏能力40万吨。搭乘着“一带一路”开放城市的东风,我们在*霍尔果斯、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建成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库,在中哈经济合作区建设了平方米的扶风果品展销中心。扶风苹果以果形优美、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香甜爽口、风味醇厚,硬度大,耐贮运等原生态地理品质,先后远销欧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新加坡、香港等中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鲜果5万多吨,创汇多万美元。扶风苹果已成为“丝绸之路”上陕西果业的一张新名片。
怎么样?咱们扶风的苹果够味吧?刚才说了两种味道了,还有一种味道,是乡亲们最熟悉的味道。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职业果农李立刚向大家介绍扶风苹果最特别的味道——“脱贫果”。
(李立刚手拿一个扶风“脱贫果”登场)
大家好,我叫李立刚,是来自扶风县的一名职业果农。说扶风的苹果是“脱贫果”,这的确是我们贫困户的心里话。
年的某一天,我和媳妇同时下岗了,一瞬间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顿。那天晚上,我和媳妇俩一夜无眠,只是抱头痛哭。为什么不让我们留下一个也好,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天亮了,媳妇问我:“今天我们都去干什么?”我却无法回答。当时家里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才6个月大,父母也都快70岁了。咋办呀?......
那时候真难啊,我连房租都交不起,一天三顿泡面,一家六口半年也没吃过一顿肉。看着家里人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的心都碎了......
为了谋生,我和媳妇尝试着干过许多工作,我开过二手出租车、办过养兔场,我媳妇借钱开过小商店、服装店,起早贪黑,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做久,还赔上了好多钱。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走投无路,年秋季,我和媳妇只能回了老家扶风。
是村里的乡亲接纳了我,是农村广阔的天地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平台。老家扶风是苹果大县,有很多乡亲都在种苹果。我跟着大家,也将家里的六亩地全栽上了苹果树。当地*府部门和农技干部的热心帮助下,我开始积极学习栽培技术,认真掌握作务要领,先后掌握了矮砧苹果栽植、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绿色防控等实用新技术,并逐步扩大果园面积,实施果业发展项目......4年后,我的苹果园由6亩扩大到了亩,年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接着这几年间,我又创办了“木林森”农民专业合作社、绿源家庭农场,并通过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项目补贴,建起了亩的现代果园。年,我又吸纳周边户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建起了80亩扶贫果园和50亩苗木基地,累计建成标准化苹果基地余亩,年产值达到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帮助下,积极开展标准生产,打造智慧果园,创建有机品牌。我们合作社注册的“封神台”牌苹果获得了国家有机果品认证,并连续两届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在年11月召开的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我们用贴字文化苹果,传递心声,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