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走进南网知行书屋孩子有梦想,乡村有希望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走进南网知行书屋孩子有梦想,乡村有希望
TUhjnbcbe - 2021/9/2 14:52: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m.360xh.com/202001/02/55181.html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长大了想当一名*人,因为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家。

——广东茂名信宜垌头小学四年级学生曾育生

书上说,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我想当航天员,到火星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云南维西白济汛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二年级一班代桢佑

我想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看看,也很想去樱花特别美的武汉大学。我想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希望能帮助救治更多人。——广西东兰县劳动小学四年二班韦姝逸

从电视里看到,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非常漂亮,我想去看看。长大后我想当一名老师,把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云南维西白济汛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三年级三班和静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年,南方电网公司以广西东兰县和云南维西县作为试点建设“南网知行书屋”。截至年,共建成50间“南网知行书屋”。其中,广东10间、广西30间、云南10间,在广西东兰县、云南维西县实现了所有乡镇寄宿制小学全覆盖。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周志旺摄

“南网知行书屋”致力营造简洁、舒适、具有文化感和激发创造力的空间,教学上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同时安排多种课程活动,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书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深受师生的喜爱,已逐步成为校园的文化输出中心、校园文化的“靓丽名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提出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立足新时代,南方电网公司如何落实*和国家工作部署,以“南网知行书屋”等为载体开展教育扶贫?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兵分三路

前往广东茂名、广西东兰、云南维西

看“南网知行书屋”

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视频制作:周志旺、梁磊、钟倩灵)

广东茂名: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垌头小学是广东茂名信宜市

洪冠镇最偏远的一所非完全小学

至今已有49年办学历史

包括校长在内

一共只有5位老师

人数最多的一个班

也只有9个学生

▲9个学生组成了垌头小学人数最多的班(叶茂摄)

封闭的大山

崎岖的山路

似乎阻隔了孩子们远行的脚步

藏在书本的知识

却为孩子们增添了一双眼睛

让他们看到远方的世界

▲垌头小学学生在“南网知行书屋”认真地看书(叶茂摄)

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供电局

驻茂名信宜市洪冠镇垌头村驻村第一书记

兼工作队队长何志辉来到村里后

除了帮助村里实现产业脱贫外

也经常往学校跑

看看学校缺什么

他觉得垌头村的孩子

既具有学习的天赋

又不失少年的纯真

“他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

缺少的是资源和机会”

▲垌头小学学生们的课间玩耍(叶茂摄)

何志辉从小在农村长大

在垌头村他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

大学读的《平凡的世界》

让他觉得生活再多苦难也不能放弃

要凭着自己的激情和努力去改变现实

工作后的一次会议中

他听到筹建“南网知行书屋”的计划

会后立即赶往垌口小学征求意见

“这是大好事啊

学校全力支持”

垌头小学校长曾立清很兴奋

立即与何志辉勘察场地

决定从四间教室中腾出一间

▲何志辉与曾立清受访(叶泽摄)

年7月28日

垌头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

正式投入使用

▲在“南网知行书屋”里上音乐课的垌头小学学生们(叶茂摄)

▲学生们还可在“南网知行书屋”里看书、下棋(叶茂摄)

现在

学生只要做完作业

就会问老师

“可以去书屋吗?”

垌头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

书籍包括幼小衔接类、科普类、

小说类、绘本等多本

益智棋类10多种

还配置了一台65英寸的触摸屏教学一体机

以及电脑等信息化产品

“让孩子们有条件可以跟城市的孩子去竞争”

何志辉说

▲在课堂上既活跃又专注的学生们(叶茂摄)

有了“南网知行书屋”

垌头小学的老师上课方式改变了

学生“跟随屏幕”上课后

愈发爱提问题

在信宜市去年下学期的期末统考中

垌口小学四年级的9个学生

有3人取得英语满分(分)

最低分也有分

▲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表(*勇华摄)

学生家长李佳去年从工厂

离职回到垌头村后

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话语多了

通过阅读

孩子不仅看到了更多东西

也学会了分享和沟通

这是令她最感欣慰的

校长曾立清说

“南网知行书屋”逐渐成为

孩子们精神世界的重构者

广西东兰:让好奇种子生根发芽

东兰县地处广西西北部

是全国有名的红色老区

东兰县劳动小学于年建成

中国工农红*第七*第三纵队队部曾设于此

▲百年劳动小学。图为学生们正有序回教室,准备上课。(钟倩灵摄)

3月17日

一堂“小赫兹萌娃学堂”

在劳动小学“南网知行书屋”开讲

来自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的

“电博士”与60多名小学生们

一同探索“电是什么”

▲“哇!钨丝烧起来了!”“老师,为什么电能穿过木炭?”一阵阵惊呼在书屋回响(叶莽莽钟倩灵摄)

劳动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现已成为

举办科普知识课堂的首选地点

还让山里山外的学生们“云”聚一堂

举办过*史教育直播活动

还开展过线上远程授课

▲3月4日,南方电网广西河池供电局和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东兰教育局在东兰县30所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展*史教育第一课直播活动。

▲年7月3日,来自北京、深圳、南宁、昆明四地的名校名师依托“南网知行书屋”远程教学系统在云南、广西两地共21所小学开展了线上远程授课,超过名学生参加。

劳动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涵盖

“求知”和“践行”两大功能板块

设置多媒体区、阅读区、书法区、

电脑互动教学区、益智活动区等模块

还配置可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陆梅劳动小学数学老师

有了书屋,现在大家上课积极性提高了,进步也快,我们班好几个孩子在广西奥数竞赛上拿到了好名次!

岑莉劳动小学学生家长

孩子挺喜欢书屋的。我希望通过书屋能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岑莉受过大学高等教育

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她不限制孩子的未来发展

希望孩子身心健康、阳光自信就好

韦阳东中共东兰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书屋让1.7万东兰学生受益,南方电网公司对东兰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廖先旭南方电网广西电网河池供电局计量中心经理原南方电网派驻东兰县扶贫办副主任

我们在落实书屋项目的时候,做了很多调研和调整,决不做使用率低的传统图书室,而要做成现代化的、让小学生能从中受益的书屋。

廖先旭来自桂林

曾在山西、北京求学

他感慨

“山外的世界还是很不一样”

对于下一代的教育

他也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尽量走出去看看

“哪怕只是待一天,都会有非常不同的感受”

▲南方电网广西电科院“电博士”扶贫送智志愿服务队成员(左起):郭小璇、陈绍南、吴宛潞(钟倩灵摄)

“电博士”陈绍南家在镇上

“以前很多东西都没见过”

因为读书

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

也认识了很多厉害的人

他很受激励

于是,他在电力系统专业耕耘

经过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

现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

“不断学习提升了我的能力,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被”静电魔术球“吸引的学生(钟倩灵摄)

他希望通过电力实验的方式

让孩子们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

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云南维西:书屋里的梦想

3月18日

澜沧江畔的维西县白济汛中心完小杵打分校

六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陈娇

把语文课《鲁滨逊漂流记》的课堂

搬到一间特别教室里

这间特别教室

就是“南网知行书屋”

▲澜沧江边的杵打小学全景。(周志旺摄)

整堂课

只要陈娇一提问

学生便齐刷刷的举起手进行抢答

“通过互联网查询资料

孩子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一下子就拓宽了”

▲语文老师陈娇说,书屋自年投运以来,一直是该校最受欢迎也是从来没有闲置过的一间“教室”。(周志旺摄)

学生董蓉是个细心和自觉的孩子

家里父母不能为自己辅导功课

她将书屋平板里的学习软件记下

安在了父亲董继光的手机上

自己借助手机“辅导”自己

?▲周志旺摄

董蓉的父亲董继光

被当作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对象

送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

可后因眼疾被迫退学

如今是一名炒鸡店老板

大山外的北京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要不是我眼睛出了问题

我现在可能不会在这炒鸡”

还好

董蓉的哥哥考上了

昆明的大学

董蓉学习成绩也一直在前五名

董继光和妻子觉得

孩子的未来一定不会被困在山里

▲董蓉(左)和同学奔向操场(周志旺摄)

“我不仅希望可以到北京看看

我还希望能考上北大、清华”

父亲当年没实现他的愿望

董蓉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知道非常难,但还是要挑战”

▲教室走廊的书吧,是知行书屋项目的特色:不用借阅,随拿随看,绘本成了低年级学生们最爱看的书籍。(周志旺摄)

“南网知行书屋”的主要发起人

南方电网派驻迪庆维西

傈僳族自治县扶贫挂职副县长唐宝表示

将继续探索

以更科学的方式做好书屋的管理

以确保书屋能持续发挥作用

持续为孩子们服务下去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拟每年投资建设约50间“南网知行书屋”,到“十四五”末共建成书屋间,在五省(区)的个县实现“南网知行书屋”全覆盖。

乡村未来怎么样?关键在孩子

孩子发展怎么样?关键在教育

教育连接着经济社会发展的

人才供给、智力支持

孩子的命运、家庭的未来

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既立足当下

又惠及长远

“互联网+教育”正逐渐

成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南网知行书屋”成为山区孩子们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一扇窗

想当老师、医生、画家、宇航员

......

当山区孩子有了梦想

乡村未来的发展就充满希望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丨*勇华窦小兵钟倩灵陈海堂杨彬周志旺南网传媒全媒体编辑丨钟倩灵通讯员丨孔德淇叶泽叶茂陈钦荣梁磊叶莽莽胡雨杨冠楠审核编辑丨徐娜RECOMMEND推荐阅读

中共三大与时俱进影响深远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世界一流

琼崖纵队书奇迹薪火相传谱新篇

重温广州起义英雄壮举赓续红色基因创新不息

南方电网:确保*史学习教育高质量有特色见成效

灯火万家亮右江

转折之城新征程

亲历者:曾志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南网知行书屋孩子有梦想,乡村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