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兴平考古游记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兴平考古游记
TUhjnbcbe - 2021/6/27 17:21:00
白癜风病因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3/5927655.html
何正璜考古游记——咸阳考古细录之兴平篇(何正璜在茂陵霍去病墓石刻前)咸阳以西,有兴平、武功、扶风、岐山、凤翔等县。这一带各朝遗留的古迹相当多,不过实存的古物可以目视手抚的却很少。历来在这一带出土的三代器物,质与量两方面俱有极大的价值与数目,只是国家对之漠然,任乡人自由毁弃盗卖,无人过问。所以至今不能保有一件以资证的资料,真是极其可惜与可恼的事。我们早已闻悉此种情形,但神往于各县所有的史迹,仍然带着热诚的兴趣与责任向西出发。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时,陇海路西行车开,一路经过三桥、咸阳,午后一时十分到达此行第一个目的地的兴平。雇木架拉拉车入城,约一里始达低县府。晤卞县长,他对本团工作宗旨尚能了然,颇承招待,除安置住处外,并介绍一位通悉县中典坟的马老先生来,谈及该县史迹史胜及文物之现存情形颇详。午后,巡游兴平县城,城址高而小,成凸字形,尚热闹。在城内有南北二塔,塔状甚美,因而也美化了这小城,颇有意大利古城的风致。我们由城东门走上城垣,经北门至西门下来。兴平自古亦雍州地,周时称犬邱,懿王元年自镐京徒都于此,平王东迁后地属秦,改称废邱。项羽灭秦,封章邯为雍王,都于此。汉高祖三年改名槐里,以后历代均有分合的变迁。奠定今日范围的是隋代开皇三年,至唐代金城公主降嫁吐蕃,中宗亲送至此,改县名为金城。至德初肃宗在兴平县置兴平*,至德二年即以*名名县。除了现今县治所在外,尚有周京故址槐里城、茂陵故域、平陵故城、始平故城、马嵬故城等,因各故城散居数十里外,遗物毫无所存,所以未曾一一前去。(兴平清梵寺塔,建于唐贞观年间,图片引自徐进主编《陕西古塔全编》上册页)最使我们注意的仍是城中二塔,以方向志名,一名南塔一名北塔。南塔形四方,风格颇以西安诸塔,当为唐物。明嘉靖时地震曾崩毁,经天启重修至今。门上有四字为“文崇开端”,塔根有一碑记“堪舆相传,以西城地势稍低,故为塔以镇之。其塔圆者金星,方者土星,土居离地,火生土,土又生金,金居兑方,有生气,则所产必多聪颖奇特之士”。这坦白地说明了中国人建塔的目的,与印度初传来以葬舍利子为目的而建塔的意义已大不同。(兴平南塔,年大炼钢铁时拆除,塔砖用于砌筑小高炉。)北塔形姿较古,八角形,亦属唐制。上部已颓,有西安小雁塔及杭州雷峰塔之风,各面并刻有佛像约十余尊。向东一佛,姿态极为秀丽,可惜围于四堵之墙内,可望而不可即,仅有在墙外欣赏此美好之佳作。保宁寺中有一被弃之铁钟颇古朴,此外仅有县署前之石狮,据云系汉物,惟并无足取,尚不及同街某小学门前之唐狮为生动。兴平俗有三宝,即:铁城隍、铜圣贤、玉石老君。但均系近代祖糙之制作,并无可宝之处,尤其玉石老君经乡人盛意,将其遍体涂染彩色,原形已不可复辨,今像在三清宫。次日(二十九日)晨五时,去县府请代雇车,并派向导,于晨光曦微中,向兴平南郊外之南佐村出发。行约十里,过玉皇庙,为明代建筑,殿脊上之小型建筑物当精致。前行不久抵南佐村东,参观传为周懿王所浚的御井,至今仍有水如常井,惟村人则云其水特甘,且能疗病,不知确否。离井东南不远有一石,名章邯上马石,长一公尺,宽厚各六十公分,石色白,上有青色足印及一枪杆印。相传秦将章邯闻汉武兵大至,仓促上马于此,因而留下足迹,事迹不稽,但足痕宛然,颇为有趣。石东数步,有一建于明代之宙宇,颇宏丽。据碑文考知名“返仙庵”,确系明代遗物,戏楼之构式很别致,上有玉皇阁之匾额,刻为“万历十四年立”,但细审其木料,疑其不是。殿内铜石各像则皆为明代风格,山门外有正德十年铁狮一头。寺内共有明碑两方,边花很纤丽,为明代图案中最喜用之莲花瓣及如意云,变化较简单的且有式的线形纹样,其梁柱上之彩画也都相当完好。约一时许,车抵有名之“千佛寺”。寺颇宏大,建于唐贞观四年,代有修葺。殿分三进,前殿有佛像三尊,颇精伟,背光尤其精致可观,料或唐物。房脊上有琉格式及衣饰花纹则都颇不坏。后殿乃一高台如戏台,建成此式之意不解。此寺著名之原因,即因寺内就有多宝塔一座,颜鲁公名书“多宝塔碑”乃出于此中。虽然此碑现已移往西安碑林,但此寺究为该碑之原在处。并且这寺是唐僧玄奘去西域取经大路上十里一寺中之一寺,其东十里为塔尔寺,西十里为草堂寺,再西为郭公寺。相传于玄奘经过之处,十里必建一寺,闻民国十三年时兴平李君在郭公寺佛胸中发现唐人写经二卷,并传为颜真卿所书,以颜氏当日在此地之声名及唐时盛行写经之风气,此说并不足异,可惜千佛寺铜佛过高,不可攀上,其胸中或亦藏有千年的写本,也未可知。取经之大道虽已半蔽于高梁,但路沿渭河而行,隐约断续,可见人立路旁,似觉有十分光明之感,即令我们并非佛教信徒,但想着千余年前玄奘素衣草履仆仆西行过此的情形,其虔诚、热忱、无畏、坚毅之精神,实在令人钦佩感动。返兴平城时,已满城灯火,宿女子小学中。三十日七时起程,出西门,行于*山原下约十里,过一寺,名“回龙”,前殿供关公像,两面有壁画,乃清代所绘之关公事迹;后殿有一杂厨壁画,描写中国士大夫阶级之悠闲生活,取材既颇别致,笔调亦甚有趣。(马嵬城门照)十时,抵马嵬镇。再西约半里,为马嵬坡,即“长恨歌”中女主角千古凄艳故事中的标准人物杨贵妃被缢而死的地方。墓在道旁,经邵力子氏主陕时葺修,当日土冢已改装洋式门面,成水泥水圆坟,与西湖冯小青墓相似,四面有走廊,历代题咏极多,而佳作则少,兹录二首:六*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抛得峨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林则徐误国庸才掌六师,那堪驻辇逼峨眉。太真毕竟忠天子,要换*心死不辞。——陈尔弗(马嵬坡石碑)总算还大雅得体,不似一般人揭阴道丑之可厌,但终不及李商隐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霄桥,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汜为天子,不及庐家有莫愁”来得好。我在感触之下,也胡乱作了一首:“马嵬坡前小荒冢,人道杨妃葬此中。谷静不闻渔阳鼓,风轻犹似沉香钟。明眸皓齿今何在,清歌妙舞尽成空。宛转秋雨绝命日,灯火正明寿王宫。”因新学诗平仄多不谐,且重一“明”字而无力更改故任之。(马嵬坡杨贵妃墓现状照)立于墓前,不觉感系深深。我们到过她赐浴的华清池,密誓的长生殿,霓裳舞的唐宫南内,以及沉香亭、兴庆宫、太液池等处,现在又来到这荒凉的马嵬坡。玄宗以一代英主,而遭安史之乱。史家每多惜之,实在这就都是她罪过么?她仅仅是当时被君主当作珍贵玩物的一个女人,一切的荣辱,都是操在帝王手里,她不自主的被选,不自主的蒙宠,更不自主的被牺牲殉乱。我实在不忍将这一段凄艳的故事染上道学责备的色调。这墓上有的是美丽的野花,安息吧,你这美丽的昭阳殿里第一人!马嵬镇以北有*山宫,宫中供老子及玉皇大帝像。如此佛道一家,倒也别致。四面窑洞颇多,统名老君洞。正中洞中有一巨大铁缸盛香油及半,乡人来必携油,所以终年不断油。上浮一木十字架,架中一孔,一蕊中穿,随油之深浅而上下,终不熄。前殿壁画很精致,殿之规模也很大,画不知绘自何代,但审其作风极似唐物。仕女衣饰颇艳丽,惜大部已被涂毁。画中人装饰一如唐石椁上所刻之意趣,女人戴白皮帽,其姿态与身段实别具风格,绰约可爱。据告,此观建自汉惠帝时,武帝曾微行至此。唐太宗以裔出老子,对道观特别加修盛饰,此观因而获有很好的基础。院内有大槐一株,传为明皇幸蜀时所植。肃宗即位后,赐名“太上槐”。观在山原上,高风满襟,极为凉爽,实为消夏佳地,道士们倒有此种清福,令人羡慕。

——原载《旅行杂志》年

何正璜

(.6-.10)女,湖北汉川人。中国共产**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协全国第六、七届委员。著名文博专家、美术考古学家、工艺美术家、陕西省博物馆研究员。生前系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陕西历史博物馆顾问、西安碑林博物馆顾问、陕西省国画院顾问、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陕西省文物考古专业及工艺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何正璜的经历、贡献、影响:

1.抗战爆发后,她留学日本绝然回国,与全国人民共赴国难,随时听从国家召唤,以一个在抗战中的文化责任担当。投身到年参加国民*府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历时五年,行程十万余里,对川、陕、豫、甘、青五省及河西走廊,(当前中央的一带一路的主要路径)展开了大规模全面、科学、系统的文物考察,保护、发现了大量的文物资料和艺术珍品,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进行的考察活动。

2.她发表完成《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论之调查》内容总录,这是中国第一篇较系统研究敦煌学论文的中国学者,成为她一生为国家民族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的守望者。

3.年将珍贵的考察文献资料手抄本10册,悉数交与西北大学。(此资料是研究中国专家,在上个世纪考察我国西部民族历史文化,和研究外来文化的对接,起到承前起后的意义。故,去年西北大学出版作专题研究)

4.她爱*爱新中国,年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建设,将家藏珍贵文物件全部无偿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

5.年主持陕西省博物馆的“西安石刻艺术室”的建设,奠定了陕西省博物馆历史陈列、石刻艺术和西安碑林三大常设的基本陈列体系。使陕西省博物馆一越成为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和份量的国家品牌,陕西的重要文化宣传阵地,宣扬祖国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6.年6月10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国*要到博物馆参观,在讲解文物时,她主动向总理建议:“陕西是文物大省,出土文物级别高,数量多,但保护、研究、展出的基础条件差,应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她率领文博专家,研讨实施新馆的陈列体系,主张在搞好陕西地方历史陈列的同时,并重专题艺术陈列和临时陈列,这些真知灼见,为建筑设计展厅的平面分割提供了科学依据。暨今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她为陕西文化事业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7.她作为陕西的文博首席专家、文化大使,接待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及来自世界

各国的首脑、国王等重要外宾,架起了中外文化友谊的桥梁,让世界更多的了

解中国,了解陕西。

8.年改革开放初期,受西安市*府委托,撰写大型电视系列片《长安》的解说词,让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兴平考古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