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到哪儿去实现自我价值?
许多西理工人用行动做出了选择:
她,选择做一名扎根乡镇的基层工作者;
他,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他,选择投身祖国边疆建设……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
辅导员小姐姐告诉你答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高校毕业生指明的方向,我校*委学工部组织录制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主题“金微课”,主讲人为我校材料学院辅导员林雪。一同来看:
赤胆忠心,精忠报国,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
突破层层阻力毅然回国!
他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责任在肩,负重前行,
响应国家号召走进极度贫困的太行山区,
奋战在科技兴农、扶贫攻坚第一线!
他是“太行山愚公”李保国!
扎根山区,潜心研究,
为推进中国天文事业呕心沥血,
这一干就是22年!
他是“天眼之父”南仁东!
不惧生死,不怕牺牲,
疫情当前,新时代的青年人从不退缩,
从各个地区驰援武汉,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这是中国青年“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
听*指挥跟*走,
与*和国家同命运、共呼吸,
西安理工大学也时刻践行!
年,学校前身北京机械学院
全部师生余人从北京搬至陕西,
只因一句“国家需要”!
一砖一瓦襄建校舍,
艰难岁月里无怨无悔,
书写了无愧于*和国家的华彩篇章!
在勇担使命、报效祖国的道路上,
西理工从未止步。
近年来,我校累计一百多名毕业生
通过基层项目、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投身祖国事业,支援艰苦地区,
每年,参*入伍学生有三十余名,
他们用知识和本领在祖国各处发光发热,
传承并践行着西理工精神!
时至今日,面对多元化的就业环境,
*和国家为青年人指明方向:
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越是在基层,越是在条件艰苦的地区,
才大有作为,才更能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看,这些西理工毕业生,
他们在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
为祖国和民族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魏晓倩毕业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年毕业,现就职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马店镇。
毕业时,家人都希望我去大城市发展,觉得大城市生活条件好,发展机遇多,但我更想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通过国家基层项目成为了一名扎根乡镇的基层工作者,在我与同事们的努力下,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的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希望毕业生们勇敢选择,坚持理想,相信未来会更好!
程浩毕业于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左为程浩)
于年毕业,现为贵州省赤水市石堡乡红星村大学生干部。主要负责撰写工作简报、矛盾纠纷调解书、森林防火宣传等材料,统计危房改造数目,协助贫困户注册,进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从一个略显生疏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非常感谢组织上、周围同事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未来我会不断成长,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呼娜毕业于经济与管理学院于年毕业,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人民*府**综合办公室文字综合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支部挂职副书记。主要负责起草*委书记、镇长汇报及发言文稿,建立巡视巡察台账,整理档案、整改进展报告等。
去年11月,我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选调生考试来到离家多公里的昂素镇。在参加工作的8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年度考核、疫情防控、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和扫黑除恶等文件的撰写工作。在巴彦乌素嘎查*支部挂职副书记期间,我参与了特色*建品牌创建、主题*日活动、*支部委员补选、利益联结方案草拟等工作。基层工作多样复杂,我有过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经历,也有过假期在家加班的体验,虽然辛苦,却让我快速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希望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持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眼界,增长阅历,投身基层,不断发光发热。
杨震玉毕业于理学院于年毕业,现就职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委组织部组织一组。主要负责部内的扫黑除恶工作,参与农村*建、*员教育管理以及其他部内、组室日常业务。
去年8月,我通过大学生西部计划来到扶风县。初来乍到,我也曾感到迷茫、孤独,但一步步走来,从陌生到熟悉,从孤单到融入,从应对到主动,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里。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一站,亦是我的“第三故乡”,我选择在这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身价值,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结合我自身工作的体会,对各位学弟学妹们提几点建议:多学习,增长见识。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在与身边人打交道中,去掉“书生气”、学会“土办法”,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吃苦,磨练意志。坚定给活干就是给机会的信念,敢于吃苦,把小事做好、做实、做细,在苦累中保持韧劲,在苦累中锤炼自身本领,在苦累中走向成熟。多自省,增强修养。敢于审视自身不足,不断反省自己,不断突破自己。勇敢迈步,奋勇向前!
吕凡毅毕业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年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克塔铁路建设。
作为一个90后,克塔铁路是我毕业以来参与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工程建设环境虽然比较艰苦,但对我个人来说,我始终觉得,不管分配到哪里,不管分配到哪个项目,都是一样的,都是建桥修路,都是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相信每一次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施工的场景都会成为我这一辈子非常珍贵的人生经历。我想用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学习,不仅仅要着眼于课本知识,更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实践和运用。大家一定要多动手,多做实验,多参加比赛项目,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疫情当下,
我们更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
把青春热血同国家民族联系起来,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彩色!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让才华和知识散发出最灿烂的光芒!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让青春之花为国家发展绚丽绽放!
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信息来源
学生工作部
图片
受访者本人
采访组稿
焦曼文张常春
责任编辑
彭雅兰张常春
审核
王凌云
监制
王辉
图文由单行线新媒体工作室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西安理工大学(XUT)。
投稿至邮箱075916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