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陕西省脱贫攻坚*策摘要(一)
前言
脱贫攻坚是各级*委和*府的重大*治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委、省*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好*策。为了方便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学习掌握,我们专门编印了《陕西省脱贫攻坚*策问答》问(第一辑),既有中省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还涵盖了各行业部门制定的*策措施。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这是一份“作战手册”;对广大群众来说,这是一本“民生指南”。便于掌握各项*策,明晰目标、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全国脱贫攻坚总体形势
1.年至年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64号)指出,年至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当前,我国脱贫攻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答:国发〔〕64号文件指出: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年底,我国还有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全国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单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
3.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国发〔〕64号文件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响应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的执*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4.脱贫攻坚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国发〔〕64号文件指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3)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4)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5)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5.全国“十三五”脱贫目标是什么?
答:国发〔〕64号文件明确,到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等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体经济有一定规模,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3)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陕西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6.“十二五”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年)》明确了“十二五”以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1)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省定标准元以下贫困人口由年底的万人减少到年底的.7万人,减贫比例达到65.9%,贫困发生率由30.6%下降到12.43%。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保持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其中西安市年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
(2)移民搬迁强力推进。以陕南陕北大规模移民搬迁为重点,统筹兼顾秦岭北麓、渭北旱塬地区移民搬迁和延安扶贫避灾搬迁,全面落实“三无”贫困户安全住房*策,五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亿元,搬迁49.6万户.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8万户.9万人,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3)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深入开展。围绕贫困村主导产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居环境改善等,实施个低收入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7.28亿元,其中财*扶贫资金21.35亿元,共覆盖贫困户58万户,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4)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效果显著。按照产业项目支撑、信贷资金支持、基地龙头带动、配套服务跟进的思路,区域特色产业与扶贫到户有机结合,增强贫困户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累计投放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0.99亿元,扶持带动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全省互助资金项目村达到个,资金总规模5.16亿元,发放到户借款15.62亿元。
(5)贫困户能力建设持续跟进。开展“雨露计划”项目、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和资助中高职学生26万人,投入财*专项扶贫资金4.47亿元。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6.63万人,投入财*扶贫资金4.97亿元。举办各类培训班2.97万期,培训万人次。
(6)世行五期扶贫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实施世行五期扶贫社区主导发展项目,成功探索了贫困地区社区主导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宝鸡、延安和榆林3市共完成10县(区)63个乡镇个贫困村项目建设任务,累计投资4.35亿元,20.55万贫困人口受益。
(7)社会扶贫合力渐趋形成。配合中央单位做好定点扶贫,省市县三级组织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和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共组建驻村工作队个,选派驻村干部1.86万人,组织1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20.4万贫困户。深入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全省多家企业结对帮扶个低收入村,累计投入12.43亿元,实施增收帮扶项目0个。
(8)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卓有成效。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战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片区支持*策,对片区一般转移支付系数提高10%,在三大国家片区启动实施多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完成投资亿元,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区域发展明显加快,落后面貌显著改善。
7.我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号)明确,到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现行省级标准下全部贫困人口脱贫,5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全部脱贫摘帽;到年,延安市率先在革命老区实现整体脱贫。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脱贫攻坚面临哪些战略机遇?
答:《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年)》明确了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
(1)*中央国务院战略布局聚焦精准扶贫工作,为我省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明确提出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和*策支持,确保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为加快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省委省*府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