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点上方"扶风微传媒"免费订阅
“一 把 手”
文/闰土
“一把手”去世了,他静静地走了。全村人都震惊了!这个消息不到一天时间传遍了向阳村的十一个村民小组。人们都在为他的离世而叹息!人都知道,向阳村一队有个“一把手”,却很少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为啥叫他“一把手”,不是他只有一只手,而是他长期担任队长,办事实在,为人厚道,公正廉洁,奉公无私,在村里村外是出了名的。“一把手”这便成了他在群众中有威信、有信誉的代名词,加之他还是生产队的正队长。他走了,闻讯赶来的亲戚、朋友、邻居、熟人,还有村书记、村长,都在为这位入*五十多年的老*员、*小组长、生产队长、七十三岁的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出殡那天,正值腊月天,天阴沉沉的,天空中不时地飘下雪花,西北风夹着雪花吹得人直打哆嗦。乡亲们都来为他送别,村*支部、村委会为他开追悼会。看着为村民辛苦劳累一辈子的老人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了,他们有的在抹泪、有的在惋惜…特别狗旦爹和他老伴,更是泣不成声。人们都安慰狗旦爹和他老伴:“人已经殁了,节哀顺变吧,保重身体”。人们都不言语,在冰天雪地的路上踏着厚厚的积雪,肩扛着铁锨,要送“一把手”最后一程。送葬的队伍慢慢地行走着,生怕把沉睡的老队长惊动了一样。但是,哀乐声、唢呐声、洋号声,声声不断……这时,我环视天空,雪还不停地飘着,不远处的苹果树上,也落上了雪,麦田被积雪覆盖了,公坟里的柏树、松树还有景观树全被白雪罩住了树冠,人们身上也落满了雪花。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使我回想起狗旦一家人在六十年代的境遇…那时,人们凭工分吃饭。狗旦家七口人,由于人多工分少,是队里的拖欠户。狗旦的爷爷、奶奶、父母亲、还有两个妹妹,两天都没有吃的了。按照这种情况,上面有规定,不交欠款是不能给口粮的。听说狗旦的爷爷、奶奶外出寻吃的了,两天都没回来了。虽然仓库里还有二百多斤玉米,就是吃不上。“一把手”急了,他心想:“这可咋办?一大家人,没吃的咋行?”他苦思冥想,作为队长怎么能既不违规又让狗旦一家吃上饭?他要为村民着想啊!突然,他的脑子“开窍”了,放着粮不吃,那才是傻瓜。半夜他爬起来,敲开会计家的门,商议给狗旦二百多斤玉米。二百多斤玉米救了狗旦全家人的命,狗旦爹感动得给“一把手”跪下说:“你真是活菩萨,冒着被批斗的风险救了我一家人的命,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那时,浮夸风盛行,*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人们都象着魔似的,说假话、欺上瞒下,办实事、讲真话的都成了落后分子,弄不好还要被揪斗。“一把手”看不惯这种风气,一气之下不干了。当了四年多的队长就这样卸任,和几个村民去队里几十里以外的一个山庄开荒种地去了。两年后,村民们又极力推选他当队长。人们从心眼里敬佩他。那时正赶上“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修梯田,男女老少齐上阵,到处红旗飘飘、广播声激昂,就像一天就能赶上大寨似的。还成立有“老愚公”战斗队、青年“突击队”、少年“学雷锋先锋队”。“宁肯瘦了三斤肉,也要赶上老愚公”、“宁肯一天不吃饭,晚上黑板评比见”的标语牌随处可见。作者简介
回闰土,原名杨润杰,农民,陕西扶风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宝鸡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文联副秘书长、扶风县读书协会会长。年出版散文集《一把苜蓿菜》。年参加省文学院举办的《关中片区》作家培训班。
往期部分作品回顾
◆碾糁子◆我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村口老槐树上的铃声◆月饼◆老碗会上的信合◆百岁老人去世村组干部给儿媳搭红◆走去天头跟会走◆初识向兵◆父亲的烟袋◆北乡的收粮大户孙均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