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周原文艺微阅读21期吕松柏中篇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周原文艺微阅读21期吕松柏中篇
TUhjnbcbe - 2021/3/8 17:57:00
白癜风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47166.html

中篇故事连载一

《杀人的棉花》

吕松柏

丁二嫂丢花寻短见

牛支书因故受牵连

“精灵人净做糊涂事”,这乡间的俗话,确实不假。丁二嫂不就是位“一扯头发梢,脚底下都动弹”的精灵人么,可谁知道她是踩了哪门子邪,为了区区百十斤棉花被人偷走的事,一时想不开就喝了农药。你说说,这不是犯糊涂么!
  

丁二嫂虽说已四十开外,却依然花颜水色,说笑风搅雪,干活驴打滚,扳起指头在村里数人物,她算一个哩。唉,也正应了“红颜薄命”的俗话,三年前天塌地陷,丈夫出车祸死了。如今家里只有她和儿子小山,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有人也撺掇过,想为丁二嫂再扯根红线,可她不肯,她担心继父亏待儿子,误了小山念书。丁二嫂是个好强的人,她要凭自己的能力挣钱供儿子念完大学,待安顿好儿子的事,再回过头来为自己作打算。眼下,小山正上高中,翻过年就要高考了,丁二嫂心里油汪汪的,为儿子考学鼓着心劲。不过话说回来,要挣钱供娃念书,她一个女人家,容易么?去年,村上与城里的一个科研单位挂上了钩,引进新品种棉花,籽种限量,僧多粥少,家家都想种。丁二嫂没少流眼泪,才争到手二亩地的种子,她像看待儿子小山那样精心侍弄这二亩棉花,棉花也像小山那样懂事争气,长势喜人。这不,才拾了个头茬,就轧了十捆花。

 棉花丰收,有人夸奖,有人眼红,也有人打起了坏主意,竟把丁二嫂刚轧好的十捆花偷去了。丁二嫂清早起来扫院,扫到西厢房时,隔窗一看,天啊,堆放在屋里的十捆棉花没有了。慌忙下细看时,怪呀,门上的锁子锁得好好的,窗上的玻璃完整无损,棉花是怎么不翼而飞的?当下丁二嫂一屁股瘫坐在地,哇天唠地哭骂起来。哭声惊动了四邻,一伙人相拥着来了,打问的打问,劝说的劝说。丁二嫂鼻甩泪扯,且诉且骂:“偷花贼,你阎王爷不怜*瘦么,咋黑着心肝偷我孤儿寡母呀……偷了我的棉花,让你常年害病买药吃去……别说你做贼偷得妙,以为我不知道?我早就知道你没打好主意,你不想让我好活,你也不得好死。你等着,我到阴司也饶不了你……”丁二嫂哭哭骂骂,言三语四,看意思,好像她已经猜到是谁干的,要不怎么听起来豁豁牙牙的净是茬儿?东西丢了,难免七猜八疑,天知道这会儿丁二嫂心里疑惑谁呢,看来得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弄不好,别把自家的头粘进胶锅里去。几个有心计的人,看茬口不对就趁机抽身走了,剩下三五个人也跟着往外走。不料就在这当儿丁二嫂拿起一瓶农药,嘶声骂道:“偷花贼,我今日干脆就死给你看!”已经走到门口的几个人,赶快返身奔来,上前夺下药瓶,可是已经迟了,丁二嫂已喝下了农药。大医院跑,半路上人就咽气了。
  

丁二嫂一死,村里像揭开了热水锅,腾起各种议论:天大的窟窿有地补,大不了也就是百十斤棉花么,值几个钱!犯不上把命搭上呀!
  

嗨,你说得简单!丁二嫂是啥人,没你想得开?听说并不单单是为丢棉花的事才寻短见的。丁二嫂是“把手压在磨扇下抽不出来了”,她已身怀有孕,都三四个月了,医院呢。失了身了,又丢了棉花,这才走绝路的。
  

听丁二嫂骂的那话,已画出了渠渠道道,八成是牛支书干的那事。嘻,老牛吃了口嫩草呢。
  

人们私下议论,交头接耳,挤眉弄眼地传来传去,越传越有模有样了。无风不起浪,细细品味起来,牛支书还真有疤疤痂痂的可疑之处哩。村支书牛万万,五十出头年纪,在支书这个官位子上,他一坐就是三十多年。刚当支书那阵,牛万万风华正茂,血气方刚,那年头好搞运动,牛支书是位“运动健将”。可如今年过半百,成了个病身子,药罐子,特别是一到冬里,哮喘病折磨得他上气不接下气,咳嗽起来撕心裂肺,真叫人替他担心。多年当村官,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干的又都是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之类的涩滞事儿,免不了今日冲撞张三,明日得罪李四,白脸红脸都唱,清水泔水都喝。好事干上十件八件,不见得有人夸;错事干上三件两件,千里路上都传得一溜风。就说眼下这事吧,眨眼工夫,很快在全村传开了,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第一,村上买回棉花种后,丁二嫂找牛支书要种子,牛支书不愿给她,说棉花种金贵,技术要求高,恐怕她种不好,白费油蜡灯不亮,可后来不光给了她,而且还比谁家给的都多,一给就是二亩!这其中,有*没*?第二,丁二嫂种上棉花后,牛支书特别关心,三天两头“指导帮助”,一男一女钻在棉花地里,长天大日头的,别说“干柴见火”,就是“手不逗虫,虫还咬手”哩,能不出些带“彩儿”的事儿?第三,丁二嫂喝药前骂的那些话,是骂谁呢?骂的不正是牛支书么!“偷了我棉花,叫你常年看病买药吃去”,牛支书不就是常年看病吃药的么?“我早就知道你没打好主意”,这话更像是骂牛支书,哼,“指导帮助”,原是打人家的主意,骗人家的身子呢。如今,丁二嫂失了身子,又丢了棉花,赔了夫人又折兵,哑巴吃*连,有苦说不出,能不寻死觅活么?

冯纪隆摘自《星火燎原未刊稿02集》

《除夕的一天》


  文/杨国敬

这是一篇扶风籍*旅作家冯纪隆推荐的《星火燎原》杂志未刊稿件,与年有关,很有血性的一篇佳作,值得大家学习。在浮躁的当下,静下心来,搞文学创作。

一九三三年我十五岁,在红二十五*独立营机枪连当卫生员的时候,腊月二十九那天,刚吃过晚饭不大一会儿,我就到各排检查大家用热水烫了脚没有,从一排刚走到二排突然听到集合号声,我就急忙往回跑,跑到集合地,营长正在讲话,他问:“同志们!冷不冷?”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冷!”“吃饱没吃饱?”“吃饱了!”战士的回答声音那样响亮、坚强,震动了整个的村庄。说实在的,在数九寒天的腊月里,同志们还没有穿上棉衣,有的还穿着草鞋,战士们的身体又不是铁打的,能不冷吗?原来准备四天的粮食,已经吃了六天,能吃饱吗?但是,同志们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的胜利,吃点苦算不了啥!困难阻挡不住伟大的工农红*战士们。营长讲完话,战士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议论:“看营长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粮食已吃完了,又要到平原打土豪搞粮食去,今黑夜还不得走百八十里地呀!”战士们谈得正起劲,果然传来出发的命令,夜行*开始了。部队静悄悄一股劲向前走,只能听到轻微的脚步声和武器的撞击声。这一夜我们爬过大小山岭,涉过不少河流,战士们的情绪很高涨,没有一个掉队的。天渐渐地亮起来了,营部通信员传来营长命令:“在前边五里路的双和大庙东山上宿营。”此地原来属河南省商城县。部队停下来以后,连长派好警戒,同志们忙着拾柴,烤火,一会儿战士们都人睡了,同志们烤着半边凉着半边,睡着香甜的觉,一动也不动。哨兵突然发现由山下上来一个老太太,急忙报告排长,三排长随同哨兵走到老太太跟前问:“老大娘,您到哪里去呀?”当时把老太太吓得不知怎么回答,三排长看出大娘害怕,忙说:“老大娘,我们是红*,您不要怕。”这时老太太直盯着排长,慢慢地苍老的脸上显出了笑容,说:“闹了半天是自己的红*啊!”她知道我们是红*了,说起话来就没完:“这几天白*三天两头来,又抓人又抢粮,闹得老百姓无法活下去。前天在张庄,把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头活活给打死了,把人家十四岁的孙女给抢走了,一天到晚谁都提心吊胆呀!”她说着说着竟伤心地哭起来,最后擦着眼泪说:“孩子们,为老百姓报仇吧!”三排长暗暗擦了眼泪,安慰老太太说:“大娘,您说的话我们都记住了,我们一定替老百姓报仇!大娘,您不要难过,好好保重身体!”老太太的神情好起来了,三排长又问:“大娘,您一个人上山来干什么呀?”老太太说:“我儿子和你们一样,去年当了红*,在二十九师,很长时间没来信,我就这一个儿子,他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就我自己,今天是腊月三十,连‘守岁’的柴火都没有,我来拾柴,夜里好烤呀!”三排长听了,心想:可不是,今天是过年,到现在部队连饭都没吃呢,恐怕还得饿一天一夜哪!三排长告诉哨兵注意警戒,他自己陪老太太拾柴去了。不一会儿连部通信员来传达指导员指示:叫三排小成和司务长到村里买米去。老太太对三排长说:“不吃饭可不行,今天是过年,饭说什么也得吃。”三排长想:有米谁不想吃呢?可在这艰苦年月,又有什么法子呢?三排长把柴火给老太太捆好说:“大娘,我替您背到山腰,您就自己回去吧!”老太太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同志,你们等着我把柴火送回家,再上来看看你们。”两个钟头后,老太太果然又来了,背上背着一个小口袋,手里还提着一个口袋。这时,哨兵和带班员全换了,老太太上山的事接岗时交代了,排长见老太太来了,很快迎接上去说:“大娘您来了。”老太太一看不是原来见的那人,很莫名其妙:“怎么不是那位同志了?”一排长知道老太太的心思,忙说:“大娘您找刚才那个同志吗?”“是啊。”一排长就带大娘去找三排长,这时三排长在火旁香甜地睡着,一叫不醒,二叫不动,三叫不应。一排长大声喊:“大娘来了。”三排长猛地坐起来,揉了揉眼说:“大娘您又来了?”老太太说:“我回家把我藏的二升米一升*豆,给同志们送来了,快做点稀粥喝,暖和暖和。”三排长说什么也不要。这时,小成回来了,报告说:“排长,一粒米也买不到,老乡的粮食被白*抢光了,老百姓现在都吃树叶子呢!”老太太忙插嘴道:“我就知道你们买不到,这才把这点米给你们送来。”三排长真是既感动又为难,这下成问题了。要大娘的吧,不知对不对。不要吧?一点米都没买着,一天没有吃饭了,谁不饿呢?他左思右想,这个难题,不好解决,只好请示指导员。指导员也说:“不行。”老大娘是红*家属,无人依靠,我们把米吃了,她吃什么呢?······指导员来到三排,给老大娘作了很多解释,总之不能要她的米。大娘终于生气了:“我儿子和你们一样,你们吃了米就是我儿子吃了!你们再说得好,我也不拿回去!”指导员看到大娘态度如此坚决,和三排长暗暗商量一下,就把米和*豆收下了,给大娘两块大洋,可大娘说啥也不要。三排长在搀扶大娘下山时,偷偷地把钱放进了大娘口袋里,分手时,排长和大娘恋恋不舍,大娘嘱咐说:“孩子,为娘和老百姓去打白*吧!娘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连首长决定,把两升米、一升*豆做了两大锅稀饭,尽管稀饭稀得盛在碗里能看见人影,我这十五岁的人喝了七八碗才闹了个“水饱”,可同志们觉得这稀饭的滋味是无比香甜。

周礼扶风《周原文艺》祝您生活愉快!

人文扶风新篇章,邀您共同谱写!

传播扶风声音,讲好扶风故事。“周原文艺”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原文艺微阅读21期吕松柏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