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北京大观园部分楹联欣赏
快教师节了,习惯地翻阅了一些以前的资料,偶然翻到了年,带学生去北京大观园、恭王府、曹雪芹纪念馆以及正定荣国府实地采风时所拍摄视频和照片素材,又重新阅读了当时学生提交的论文,感触颇深。同时也发现在本人的《戏红闲斋》阅读号中,还没有推送过有关北京大观园、北京曹雪芹纪念馆、恭王府及正定荣国府的文章。所以从本期开始,将不定期的推送一些与这些地方相关的文章,本期先推送北京大观园部分楹联欣赏一文。
古典文化名著《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的大观园,确确实实是一座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的独具特色,且具有无穷魅力的,可以尽情驰骋想象力的古典文化园林,她的综合艺术妙不可言。与一般的现实中存在的古典园林相比,她有着一种充满了“用现代观念所言之红楼文化”的品位,你尽可能想象出整座园林美丽如画。
红楼梦书中所描写的大观园包括了亭台楼阁、轩榭馆堂、长廊曲洞、方厦圆亭、牌楼等古典园林建筑景观;翠竹绿柳、红蓼花深、蕉棠两植、荷桂并栽、满树梨花、满架蔷薇、桐剪秋风、荻芦夜雪四时植物景观;还有鸡鸭鹿兔、仙鹤、孔雀、鹦鹉、八哥、池鱼、岸兽等各类观赏动物;更有白石岐增、纵横拱立、或气势磅礴或玲珑剔透的山石与园中沁芳水系、游船画舫、船坞港洞等各色水景共同构成的山石水体景像;还有与水系相连又独立成景的由大石桥、曲桥、竹桥、折带朱栏板桥、峰腰桥以及在“三港石桥”上所建的“沁芳亭桥”亭等组成的园林桥梁景像;更有园内各处的楹联匾额、刻石题字等等的各处凤景;还有室内家俱陈设、文玩古董、屏风隔扇、暖阁木榻等传统的家居景像;当然书中还描写大观园还有其它美丽景象,如元妃省亲时那“帐舞蟠龙,帘飞绣凤”、“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的隆重盛仪景象和流光溢彩、气象万千的各式彩灯聚会等等。
这些都是其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对于这些描述,相信每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都会在阅读时尽情的展开大观园的美丽想象图景。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与某些现实存在的古典园林相互比较,借以来丰富或者校正自己的想象。正像笔者在前面的《心中“虚拟”的大观园》一文中所言:每当阅读红楼梦文字时,眼前如果能够出现《红楼梦》作者所创造的大观园实景,随着阅读的过程,能够让读者跟随阅读的脚步,进入到相应的环境中。比如当阅读到怡红院时,能够看到怡红院的内部是什么样,看到刘姥姥是如何撞到大穿衣镜上的。阅读到潇湘馆时,能够看看黛玉所说的:“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是怎样的清幽的……等等。
大家都知道,大观园是《红楼梦》作者所描述的一个典型环境,它是作者凭空创造的,还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一争论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了。换言之,大观园应该《红楼梦》小说的主要舞台背景。如果没有了大观园,那么《红楼梦》也就没有了存在的舞台,主要情节就无法展开。由此可见,大观园在整部《红楼梦》小说中的份量,也因此就产生了很多大观园原型的争论。正如前面的《究竟有多少大观园的原型?》一文中所言,大概有几十种相关的大观园原型的争论吧。
尽管北京大观园并非是现存的古典园林,应该属于当代所建设的仿古园林,有人称其为“名著园林”。他是当年为了拍摄《红楼梦》电视剧所建设的拍摄基地之一,并且在拍摄完成后所保留下来的耗资巨大的《红楼梦》拍摄基地,留给人们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大观园,供人们游览观光。
北京大观园从年6月开始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包括南大门、曲径通幽、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滴翠亭、沁芳亭桥等等,年6月建成,满足了电视剧的拍摄需要,同时试行有偿开放接待游人。也在经济上也为二期、三期工程筹集了必要的资金。
大观园“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的园林建设新思路的指引下,开始了进一步的建设。接下来西大门、暖香坞、缀锦楼、栊翠庵、藕香榭、芦雪庭、凹晶溪馆和蘅芜苑、红香圃、蓼汀花溆、嘉荫堂、省亲牌坊、顾恩思义殿、大观楼等第二三期景点,也分别先后施工。并于年基本建成,此外凸碧山庄等于年底建成。
北京大观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室内陈设、楹联匾额、小品点缀等,力图再现了《红楼梦》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述,实践了忠实原著的原则。北京大观园的建设是中国古典建筑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北京大观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开辟水系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堆土叠石2.6万土石方。有庭院景区5处、自然景区3处、殿宇景区1处、寺庙景区1处,有景点40多个。北京大观园以正门、“曲径通幽”石嶂、沁芳亭桥、省亲牌坊、顾恩思义殿及大观楼为中轴线,其中沁芳亭桥与省亲牌坊等以湖相隔,东部主要为诸钗居处,西部有怡红院、栊翠庵、凹晶溪馆、凸碧山庄等等。
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被父亲贾*要求与众清客一起,验收游览刚竣工的大观园,并且被对其才进行一次考试。这一回中重点为大观园的四个地方拟就了四副楹联和相关的题额,也兼顾了其余一些地方。
同样,游览过北京大观园的朋友,也知道,从进入大观园游览开始,楹联匾额就在其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整个红楼梦大观园,以及北京大观园中,楹联多不胜数,难于全面介绍。故本小文就由楹联开始,按照《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内容,看看北京大观园是如何实现原著的描写的。
1,进入北京大观园,经过“曲径通幽”后,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沁芳亭桥以及沁芳亭桥上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楹联。
这幅楹联题咏贴切,构思灵巧。意思是三篙深澄碧的溪水,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从而显得更加翠绿生辉;一脉相通的清流,分得两岸花儿香气而散发缕缕清香。联中的“三篙”、“一脉”分别是从深度上、溪形上说水说水,却均不着水字,而“绕堤”、“隔岸”则是不言水而水在其中,十分精巧卓绝。联中的“柳”与“花”,照应了大观园实景。联中的“翠”与“香”则把水借柳色、水分花香的情景渲染得色彩鲜明、清香四溢,更用翠绿色巧妙地烘托了大观园的浓艳氛围,用红楼而巧绿衬。这是一副对仗工整、构思精巧、写景生动、指示贴切的佳作。正如红楼梦庚辰本脂批所云:“恰极!工极!绮靡秀眉,香奁正体。”进园游客如细细品味此联,相信会有更深的领悟。
2,接着,书中描写的是游览到了后来为林黛玉进园后所居住的潇湘馆。贾宝玉所拟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题额是“有凤来仪”。
潇湘馆的主人林黛玉聪慧过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因此贾宝玉所拟楹联的内容正涉及到烹茶弈棋。在现实生活中,若茶道师烹茶沸腾时,烟气升腾,观之是否有绿烟之感呢?在对弈棋局时,对弈之人聚精凝思,屏气止息,血流缓慢,指尖是否会觉得发凉呢?其用意应该是烘托描写潇湘馆的竹子吧。翠竹满庭虽“茶闲”似尚有煮茶时的绿色烟气;浓荫生凉虽“棋罢”仍感如对棋时指尖发凉。因书中描写潇湘馆是“窗户外竹影映入窗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楹联采用了明里不写竹子而彰显出竹子来,只从观察想象处着墨,把有“千百杆翠竹掩映”的潇湘馆景色情趣写得十分绝妙,突出了这里清幽淡雅迥异别处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环境与多愁善感,姣体多病,常常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潇湘主人林黛玉的人物身份性格特点十分吻合,对人物个性起了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也显示了楹联本身的高超艺术水准。
3,接下来,书里描写一众人来到了稻香村。贾宝玉为稻香村的拟联是:“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幅楹联的含义是:新上涨的春水一片碧绿,漫到了洗浣葛布衣的地方;祥云般的杏花香气弥漫,掩护着入沣采芹的读书人。上联化用《诗经·周南·葛覃》:“薄浣我衣”的诗意。它写一个新妇勤勉洗净葛衣才回娘家的故事。“采芹人”句语出《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即泮宫之水,泮宫指学宫。后人把考中秀才人学为生员叫作“入泮”或“采芹”,采芹人即读书人。
4,对贾宝玉的“试才题对额”考试的最后一站是“蘅芜苑”。贾宝玉给“蘅芜苑”的题额是“蘅芷清芬”。所拟的楹联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醵梦也香。”(有的版本为梦亦香)
这幅楹联和题额借用杜蘅、白芷、豆蔻、酴醵(荼蔗)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散发幽香、花色宜人的植物。按书中所描写蘅芜苑中本来就种有牵藤引蔓、花如金桂、实若丹砂、味香气馥的奇花异草。所以说蘅芜苑满院香气,是个“煮茗操琴不必焚香”的地方,在此特定环境中,所拟楹联从生活情趣设想,描绘得有香有色,描绘出了香艳柔媚的诗境,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此联内容总体表现贾府大观园中闲逸的生活情趣,似也含寓宝钗在贾府中的香甜地位。
由于这些照片是多年前所拍摄的资料,由于数量较多,故有些照片资料没找到,或已经找不到了,加上拍照时北京大观园已经建成了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文中有的照片资料的楹联文字不是十分清晰,印象中应该有清晰的照片,敬请朋友谅解。
小文从北京大观园几处景点的楹联入手,按第十七回的方式,简单介绍了北京大观园按照原著所设置的一些楹联景观,并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解读。由于篇幅和能力有限,若有不妥之处,祈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戏红闲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