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一、人物简介
董生祥(.4.24----.1.22),又名董厚生,或有写作董后生,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市)马嵬镇羊圈村。从少儿时候起,就非常喜爱木偶、皮影戏曲。每逢村里或者临近演戏,都要跟着大人去看。那时,虽然不懂得什么是艺术,只觉得好玩,很有意思,但是,常常被舞台上的角色,特别是那些威风凛凛的大将角色所吸引。于是他常常逃学唱戏,为此,被老师和父亲揍了多次。由于酷爱戏曲,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记了几段台词,常在地里放声唱上几句。事有凑巧,一天晚上他去看戏,被马嵬镇人,木偶戏导演,又是鼓师王东老师发现,让他唱《赶坡》一段,王老师听后高兴地说:“好!是个唱戏的苗子。”并且收他为徒。从此以后,他就进了剧团学着唱戏,和木偶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董厚生夫妇)
年他进入兴平县木偶剧团,在团长何文山(乾县人)、朱明华(扶风县人)和演唱人员李世芳、刘二(小名五行,汤坊人)、吴二(五丰村人)、貟中孝等人教学下。他学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王宝钏》中的王宝钏等。由于他酷爱小戏,所以学戏很认真、刻苦;受到旦角皇后----李正敏先生的赞赏。
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学习小靳庄,到处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和妻子孙菊花都是兴平县马嵬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主要演员,队里先后排出《杨立贝告状》、《阎王债》、《红灯记》等戏。在陕西省兴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四县巡回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把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移植成秦腔剧种后。他通过学习,曾主演过李玉和、郭建光、杨子荣等角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传统戏,他和桑镇祝塬村组建了兴平县桑镇祝塬木偶剧团,先后去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演出,受到当地观众欢迎和赞赏。天水地区一位观众说:“陕西的小戏这么好,看了真过瘾。”宁夏吴忠市一位观众称赞他是“活朱春登”。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他大紫大红唱遍了西北五省区,后来,兴平县成立木偶剧团,邀请他参加,祝塬木偶剧团不放人,最后经过协商,谁家有台口,就给谁家唱。年,县广播站和陕西省音响社联合录制了他的“看家戏”——《朱春登放饭》全本和《孙膑坐洞》中的“天台山”唱段。录音带除销售西北五省外,还有不少磁带输送到港、台等地。
二.获得奖项:
年他获得兴平地区业余秦腔大赛一等奖。同年四月,被有关部门推荐为兴平县第八届*治协商会议委员。
年,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秦腔振兴委员会办公室举办“陕西省首届群众秦腔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荣获大赛一等奖。11月30晚,陕西省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文化局举办的秦腔流派演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年12月在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的陕西省秦腔艺术风格流派选拔赛中,荣获《袁克勤》艺术流派业余演唱一等奖。
年春节由陕西电视台举办的《陕西首届群众秦腔电视大赛》,获得纪念奖。
不幸的是,董厚生因车祸造成心脏位移,之后长年积病在床,以致家贫如洗,为了看病也偶尔强撑登台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年初终因不治去世,享年65岁。
三、唱腔艺术:
他将秦腔的高亢悲沧粗犷豪放的传统风格表现的十分到位,他的唱腔风格的最大的特点是情出戏先,原汁原味、韵味十足,嗓音浑厚高亢却不失细腻,喷口、拖腔均很有特点,用的是传统的满口腔。因其多年在木偶剧团演出,加之嗓音浑厚多唱苦戏擅长拖腔,带有袁派风味,也因此他一九九三年参加陕西省秦腔艺术风格流派选拔赛中,荣获《袁克勤》艺术流派业余演唱一等奖。
遵崇地道、原汁原味的秦腔传统风格是他的最大体现。他八十年代在青海省、甘肃省、宁夏等地演出受到当地老百姓热烈欢迎。他担任团长的桑镇祝原木偶剧团,在兴平、武功、乾县一带很有名气,兴平县民间每有厚生演出皆奔走相告,争相一睹。
《斩李广》中的“七十二个再不能”,每一声中“有刚有柔,有情有义,又爱又恨,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唱出了对过去的怀念,对奸臣的憎恨和对国太的不舍。《百花庵》中的认子,可谓一绝,沙哑的哭腔唱得台下观众人人泪流满面,特别是抱养别人小孩的人更是哭声不断。他的一些优秀唱段常在兴平县、咸阳市等广播电台播出,其中《孙膑坐洞》、《朱春登哭坟》两段被收录入秦腔专辑磁带发行。90年代中期后因病,很少登台。
四、趣闻三则:
趣闻一
董厚生唱戏必备俨茶一壶,且背手而立,双睛微闭,深情一吼,听者落泪。每到酣时,寻一高椅,一脚踩之,一手执壶,心无旁骛,情随戏走,堪称一绝。而且厚生唱戏,悲情居多,有时顾事,不但主家孝男孝女哭声一片,连配奏的乐队成员也为之落泪,足见厚生唱功,极尽煽情之能事。
趣闻二
某日一农夫,赶一马车,去赶集。此翁超级戏迷也,边走边哼唱乱弹。忽而一先生挡住马车,欲搭乘同行,农夫应允。一路上两人一唱一合,到也逍遥。农夫突发奇想,道:"乡*听你哼戏,有点味道,不如放声一吼,岂不快哉?"先生浅然一笑,遂吼了起来,那真是气冲云宵,山河为之动容;缠绵委婉,天地为之悲戚。农夫听的如痴如醉,纸烟都烧到手了,才想起丢。一曲唱罢,农夫霍然跃立辕头,双目圆睁,破口大骂:“都说厚生唱得美,以我看,他能日他娘!我的婆呀,乡*唱的,比他强多了。”那唱戏的先生苦笑不得,忙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厚生,乡*抬爱了。”农夫面红耳赤,不住道歉:“听过没见过,有眼无珠,对不住,对不住!"厚生大度一笑,此事就此做罢"。
趣味三
年五月,他在兴平县城北什子唱戏,下台后,一位兴平籍的台胞握住他的手,激动的说:“我早就想见你,在台湾的陕西乡*也很想念你,大家都喜欢听你的唱腔。我回到家乡时,他们再三托我,要你的录音磁带。你在台湾很有声誉”,大家编顺口溜:“听听厚生唱《放饭》,如同回家把家探”。愿以高价买你的录音带。”听了这位台胞的话,他很感动,更感激台胞对家乡戏这样热爱,也表明了台胞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为了满足他的要求,他把手中仅存的四盘录音带赠送给他。
五、艺术传承及影响
1、子女皆爱秦腔
董厚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对秦腔极有天赋,在十一岁时就在兴平县专业剧团司职打鼓,可以打很多本戏,可惜在二十年前的一天在钓鱼时跌入池塘溺死。二儿子董保平十六岁,自小就十分喜欢操琴打鼓,因家境贫寒在初一时便辍学在家务农,在家常用砖块作鼓,锅碗辅之,竟也能打出本戏。
陕西戏曲电台著名主持人陈爱美与董厚生妻子孙菊花等合影
陕西戏曲电台著名主持人陈爱美于年登们采访披露了董厚后生妻子孙菊花时说:董厚生生前希望儿子上戏校的愿望,在各界及陈爱美女士的帮助下,董保平才进入了西安艺术学院秦腔培训中心学习。现在兴平市秦腔剧团工作。他妻子孙菊花过去与他同台唱戏,大女儿、小女儿都会唱戏,妻子经常热心指导本村秦腔爱好者唱戏,两个女儿有时候还参加附近新村红白喜事的演唱。
(儿子董保平排练现场)
2、董厚生弟子及其唱腔影响者
杨红梅,女,年生于陕西兴平。自幼深受其父影响和感染,酷爱秦腔戏曲艺术。十二岁听广播学戏,十八岁就学于武功戏校四年,主工须生。后师从董生祥(艺名董厚生),成为他的真传弟子,同台演出十余年。她唱腔高亢、苍劲、浑厚,刚柔相济,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个性突出。被誉为“艺苑红梅,秦腔一绝”。
年被陕西电视台春节晚会邀请一人演唱《二进宫》中三个角色极具影响,获得一等奖。后又分别在年和年两届陕西电视台秦腔大奖赛上获得一等奖。在陕西戏曲广播-年度“十大民间唱将”大型网络投票活动中,杨红梅荣膺“十大民间唱将”称号。
年以来和兴平市木偶艺术团合作,到西北地区演出,深受观众喜爱。主演的剧目有:《斩*袍》、《下河东》、《金沙滩》、《崇祯王上煤山》、《孙膑坐洞》、《兴汉图》、《斩李广》、《放饭》、《辕门斩子》等。
赵棉棉,女,生于年,陕西兴平人。自幼热爱秦腔艺术,师从名艺人董生祥(董厚生),得其亲传,继其精髓,师徒风韵惟妙惟肖,曾同台演出十余年。嗓音淳厚饱满,道白苍劲铿锵,唱腔高亢浑厚,正所谓“坤伶生行,浑然天成”。代表作有《斩*袍》《斩李广》《白帝城》《孙膑坐洞》《牧羊卷》等。
先后获得年咸阳“神果杯秦腔大赛一等奖、年陕西省第二届群众秦腔电视大奖赛一等奖、陕西省第二届“吉利杯”一等奖、年咸阳“水利杯”大赛一等奖。在陕西戏曲广播-年度“十大民间唱将”大型网络投票活动中,赵棉棉荣膺“十大民间唱将”称号。
商芳会,女,年出生于陕西乾县梁村槐家村,业余秦腔演员。自小喜欢董厚生的唱腔,跟着董厚生的磁带和广播录音学唱,直到年商芳会才与垂垂年老的董厚生在陕西农村电台秦腔直播节目中首次也是最后一次相会,并尊称了他老人家一声师父。据商芳会说当时看到慕名已久的董厚生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人憔粹体弱、骨瘦如柴,商芳会当时还掏出了身上块钱给了董老师。
商芳会2年荣获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戏迷大叫板"二月份周、月冠*以及年终优秀奖。4年荣获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以及振兴秦腔20周年秦腔大赛一等奖。3年至年,成功推出了演唱专辑一、二。
近年来在西北五省地区多次举办个人演唱会,年在陕西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在西安市人民剧院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她的嗓音沙哑而浑厚,自然天成,与秦腔独特的演唱相得益彰,对广大戏迷有一种特别的磁力。
商芳会演唱过的主要戏曲唱段包括:《四郎探母》"儿三拜九叩首理当应该"、《大报仇》"王哭声二弟三弟兄难见"、《金陵搬兵》"听花嫂讲罢了来路情"、《斩*袍》"进朝来王对你怎样讲"、《二堂舍子》"刘彦昌哭得两泪汪"、《搬窑》"寒窑里去儿宝钏"、《祭灯》"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血泪仇》"叫媳妇莫把狗娃打"、《放饭》“听我妻赵景棠细讲一遍”等。
在陕西戏曲广播-年度“十大民间唱将”大型网络投票活动中,商芳会荣膺“十大民间唱将”称号。
徐通通,男,年9月生,武功县人,目前在咸阳工作,数学代课老师。受大伯和父亲影响,6岁的他开始学唱秦腔。8岁时,徐通通和母亲去赶集,看到一大群人争先恐后买商芳会老师的磁带和碟片,买回了第一盘磁带(没有买碟片,家里没有碟机)。回家后一直跟磁带学,把第一盘磁带的唱段全部学会之后,半年后又买了第二盘,最终把商芳会老师两盘磁带上的18个唱段全部学完。
但由于听磁带导致某些唱词不好把握,于是有一年冬天,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和大伯的孙子一块打着伞步行到姑姑家,用碟机将商老师的戏全部播放了一遍,才把所有唱词准确的抄录了下来!所以说,从初学到十五六岁初中毕业,徐通通基本上学习的都是商芳会老师的唱段。
中学期间,徐通通就开始外出演出,同台的老师有刘随社、商芳会、杨红梅、康健海等。那段时间,他每天下午放学,校门口都有人在等候,晚上没有时间,因此往往做完作业到凌晨。
上高中有了手机,徐通通开始在网上接触到了更多秦腔老师的资料,考上西安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后,开始学习齐晓春、陈仁义、孟金平老师的唱腔为多,并多次拜访雷开元、丁良生老师,老师们也给其纠正了诸多唱腔上的问题。学校没有戏曲社团,于是,大一、大二两年时间几乎每周末,徐通通都会去丰庆公园唱戏。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也通过和更多老师、朋友的交流,使徐通通在唱腔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因为对秦腔过于痴迷,年底,也就是大一第一学期末,徐通通一度准备放弃学业、报考戏校,也因此和家里人闹了很大矛盾,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劝导下完成了大学学业。
徐通通,从小具有秦腔天赋及纯正的嗓音,在商芳会老师的影响下,走上舞台,后加之其自身不断努力,学习齐晓春、陈仁义、孟金平老师的唱腔,又经雷开元等老师指导,逐渐形成独有之风格,数年来,荣获诸多奖项,如下:
年中央戏曲频道《一鸣惊人》秦腔名家名票组团战团体银奖;
年陕西卫视《秦之声》擂响三秦秦腔豫剧大擂台年终十强;
年甘肃卫视《大戏台》戏迷争霸王中王优胜奖;
年陕西戏曲《秦腔最强音》戏迷大赛年终十强;
年陕西卫视《秦之声》虎年戏迷大叫板周、月冠*。
“十大民间唱将”:董厚生弟子占了三儿
“十大民间唱将”,是年陕西戏曲广播结合新媒体评选出的源自民间、扎根民间、服务民间、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十位实力派秦腔唱将。整个评选过程,历时60天,33万听众通过戏曲广播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