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行走在乾县之十五阳峪镇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行走在乾县之十五阳峪镇
TUhjnbcbe - 2020/12/22 15:39:00

行走在乾县之(十五)阳峪镇

一、概述

山之南谓之阳,山之谷谓之峪,故得名阳峪。阳峪镇北靠振翅欲飞之五峰山,南对高僧辈出之终南山,东临唐朝太宗之昭陵,西接武皇则天之乾陵,更有关中名刹--法门寺,登高能望。此地夏不炎热,冬不寒冷,四时胜景迥然有异。阳峪镇包括原阳峪乡、乾陵乡和铁佛乡,现辖冯东(冯市东村)、冯南、冯西、冯北、阳峪、祝家堡、刘家洼、新店、陈谈家,铁佛寺村、上丁家、下丁家、南北村、靠山堡、陈家坳、杨家山、田家坳、南陵村、宋家坡、太平岭、三兴(包括土桥、地窑等三村)、三福寨、白虎门、陈家洼、八一村(十八里铺)、任家洼、屈杨村(包括屈家、山杨家等村)。

二、历史人文遗址

1、乾县铁佛镇:古称铁佛寺镇,因其境内清凉山上汉朝时有一座清凉寺,寺内供奉铁制佛像一尊故而得名。从明朝至今,每月农历逢1、4、7起集,集市包括牲畜交易市场、粮食农产品市场、手工艺品市场,在整个乾州都是起步最早和发展最快的。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九月二十及正月十六都有佛会及物资交流大会,每次为期三天,并有大型秦腔剧团、锣鼓队秧歌队等演出助兴,吸引全国各地众多的信徒及客商参加。

铁佛古镇商贸极其发达,设有私塾、染布坊、车马店、酒楼、商行、当铺、票号等多家办事机构,为往来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客商服务,并建有高达数丈的城墙及其城门楼,为保护铁佛古镇民众及过往客商的性命及财产,免遭关中地区横行的土匪及流寇洗劫起了巨大作用。古镇还建立铁佛寺民团和铁佛寺保安队等组织,故而成为丝绸之路要道上最著名的驿站之一,以至于外地人知道有铁佛寺镇,而不知乾州城。

2、冯市村,地处五峰山之阳,乾陵之阴,西兰公路以东,泔河之西岸。交通便利,商旅活跃,集贸繁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据老辈人的传说,冯市村是历史上著名的看风使舵、驾驭*治风云、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冯道(---)老年时筑宅居的地方,死后葬于村中(俗称冢疙瘩),人称此地为冯氏堡,明嘉靖《乾州志》已谐音为冯市堡。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现在的村名,而现在村中也无冯姓家族。冯市村盛产柿子而闻名西北大地,曾享誉“陕西柿子在乾州,乾州的柿子看冯市”的美名。

3、铁佛寺:铁佛古寺始创建于汉代,位于清凉山上故初名清凉寺。香火旺盛时,常聚千僧。到明万历年间,寺毁于大火,仅存铁佛坐像,遂移本处,重构殿阁,并易名铁佛寺,铁佛寺镇因此而得名。寺中珍藏《大藏经》三部、新修《大正藏》、《中华大藏经》和《乾隆大藏经》各一部,其他佛教书籍四万余册。现寺中仍保存有直径厘米的柱底石。如今铁佛寺占地三十余亩,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相师堂、斋堂、寮房、东西方丈室、流通处等建筑,布局紧凑,建造精巧,已成远近闻名的弘法清修的净道场。年复从外地请求铁佛一尊,于年建成大殿一座供奉,使铁佛寺名副其实,恢复其本来面貌的一角。年,县*府准铁佛寺正式对外开放。铁佛寺在全国率先开设世界语佛法教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学者及爱好者,已接待来自巴西、法国、俄罗斯波兰等国的学者学习交流。

4、古树木:乾县阳峪镇任家洼村有一株国槐距今年,在三福寨村有1株槐树距今年,有1株槐树距今年,1株槐树距今年。

三、近现代名人录

1、冯道:冯道幼年家贫而好学,不耻衣着陋烂,投学名家,终于苦学成材。后梁任户部侍郎,升至端明殿学士;后晋灭梁,他以博学事晋,在后晋做了大司徒(相当宰相),后升至燕国公;契丹灭晋时,他立刻投降契丹,契丹封他为太傅,有生杀予夺之权;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北逐契丹,因灭契丹有功,被封为太师执掌朝*。北周灭汉时,他里应外合,攻灭后汉,为统一中原立了大功,官封太师兼中书令。北周很看重他灭汉的功劳,赐田地于梁原,死后谥为文懿。冯道在三十多年里,事五姓朝廷,十个皇帝,玩弄权术自如,火后掌握得绝好,每次改朝换代,都能紫袍加身,自称‘长乐老’,成为后世捞官、保官者崇拜的典范。

2、张庚良(~),原名张瑞林,曾用名张靖夷,化名靖夷、耿亮,乾县铁佛乡太平岭村人。家中仅有薄田数亩,年收无几,食不饱腹,便于18岁离家出走,投奔革命,成为乾县早期共产*领导人之一。

年初,中共陕西省临时委员会派张庚良回乾县做兵运工作,成立中共乾县特别支部,张庚良任支部书记,和吕剑人一道致力于教育和改造非法地方武装的工作。

张庚良在铁佛聚众起义,于年8月15日夜奔袭永寿县城。预先派胡六买通永寿县城守门人杨振乾,顺利冲进城内,攻入县府,击毙县长祁云石,收保安队枪数十支,成立陕甘边抗日联*,联*下设三个大队。将队伍拉入麟游山区打游击,但因起义队伍纪律松弛,各行其是,不听调遣,加之弹尽粮绝,于是,张庚良便决定埋掉枪支,暂时隐蔽,返回乾县,以图东山再起。在返乾途中,队伍在麟游与岐山交界处和国民*东北*骑兵团第一营遭遇。张庚良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众队员英勇拼杀。特务队长祝永德中弹牺牲,见寡不敌众,只好指挥退却。张庚良幸免于难,昼夜兼程,奔赴西安,找到中共陕西省委,省委派他去陕北“红大”学习。

年底,他又回到乾县。次年初,中共西兰工委任命张庚良为乾县工委书记,在乾县成立三个*支部,发展*员40余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兰工委改为西兰特委,乾县工委属西兰特委直接领导,张庚良仍任书记。年5月22日至27日,张庚良等代表乾县工委出席了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的*代会。后张庚良调中共陕西省委,担任省委巡视员。

年夏,张庚良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杨虎城部一七七师辎重营,做共产*的地下联络工作,后随该师去山西参加抗日战争。同年8月,一七七师参加了中条山战斗,辎重营被日*包围。张庚良主动组织突围,他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不幸牺牲,年仅29岁。

3、陈玉林(~),乾县铁佛乡土桥村人。从小家境困苦,生活无着,便加入地方武装张雄飞(敖娃)部下干事。

年底,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派张庚良回乾县做改造地方武装的工作,陈玉林经上官克勤与李俊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他们组织乾县武工队,活动于乾县北乡一带。国民*乾县*府视其为心腹之患,密令铁佛乡长董怀章剿抓,陈玉林得知后,立即乘其不备,带人冲上铁佛北城门楼,生擒乡丁30余人,收缴步枪30余支。在铁佛街道会集点名,编为8个小队,投奔西府纵队,被收编为乾县独立大队,陈玉林任大队长。

年秋,张庚良率部袭击国民*永寿县*府,陈玉林率队参战。战斗胜利后,两部合编为陕甘边抗日联*,陈玉林担任二大队长。此后,他遂率二大队以爱国志士团为名,转战武功县一带,并攻打临平镇国民*民团,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

陈玉林性情耿直,待人憨厚,善于联系群众,打富济贫,在当地群众中威信甚高。年5月,他率部东进,在靠山、侯家堡一带进行活动,和国民*铁佛乡乡长董怀章民团遭遇。他身先士卒,率众奋战,打垮了民团武装,缴获步枪60余支,俘虏团丁60余人。后连夜涉渡泾河,直奔边区。

到边区后不久,*组织又派他回永寿一带打游击,壮大革命武装力量。部队驻彬县期间,陈玉林部下薛乱乱违犯纪律,陈玉林当众予以严厉批评,该薛为此怀恨在心。年春,*组织派陈玉林、薛乱乱分头回乾搞地下活动。薛乱乱匪性未改,图谋报复,与国民*县长杨培森勾结,暗设圈套,将陈玉林骗至于阳峪保,将其枪支下掉,捆绑起来,扬言拉到县府领功请赏。但刚出门便开枪将其击毙,抛尸罗家岭。县府即派人将陈玉林头割下,悬挂于乾县城东门外示众。陈玉林后被定为革命烈士。

4、苏智(~),原名苏庚顺,曾用名苏耀先,乾县阳峪乡冯市村人。出身贫苦。少年时,在本村和县城黉学门小学上过两年半学。

年日本侵略中国,他年仅16岁,就与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次年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担任中共乾县冯市镇支部书记,积极进行联合抗日的组织宣传工作。

年3月,*组织调他去延安中央*校学习。10月,派任安吴青训班*治干事。年6月,参加中央青委巡视组赴晋西南巡视青年工作,并留任新绛县青委书记、中共新绛县委组织部部长、晋西南地委巡视员。

年10月,苏智被派往日寇占领区开展工作,担任地委与北方局联络员。年5月,调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专署民*科任科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工作者。

年,日寇投降后,担任中共乾永工委副书记,后任书记。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工作,宣传共产*的主张,发展壮大共产*组织,使*员由原来的30多人发展到人,并不断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为夺取*权做准备。他们策划让中共*员、武工队长陈玉林与打入国民*乾县铁佛寺保警队的中共地下*员赵乾修、苏茂林秘密串连,拉出了一支40多人的队伍。后与陈玉林领导的乾县独立大队一起编为西府游击总队第三支队,苏智担任*委,上官克勤任支队长,为解放陕西关中地区作出了贡献。

年,苏智任中共永寿县委书记、县长,发起并组织宁泰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主动打击国民*地方武装,捣毁碉堡,清除作恶多端的国民*敌特人员,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物资,保护了群众和解放区人民*权。陕甘宁边区*府通令嘉奖,命名宁泰游击队为边区模范游击队,授予苏智等三人新民主主义奖章各一枚。

年5月,乾县解放后,苏智首任中共乾县县委书记,彬县地委委员兼六县剿匪总*委。年4月,先后调任宝鸡专区财委副主任、省财委工矿交通处长、省供销联社副主任。

年4月,苏智调八○四厂任筹建主任。年又转入国防航空工业,先后任一一三厂、五一四厂、秦岭机电制造公司、庆安机械制造公司、四三○厂厂长(经理)。他虚心学习,钻研业务和技术,加强企业管理,依靠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除搞好*工生产外,积极发展民用产品的生产。年12月,苏智调任五一四厂厂长。年5月,五一四厂和一一五厂合并成立了秦岭机电制造公司,苏智担任经理。“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一一三厂和一一四厂合并为庆安机械制造公司,苏智又调任经理。他坚持搞好*工生产,狠抓质量管理。年成立质量运动领导小组,他担任组长,研制、生产出*械炮塔,填补了我国航空*用飞机制造上的一项空白。

年10月,苏智调任四三○厂革委会副主任。他大胆地抓规章制度建设和厂容整顿,并在年6月航空工业部召开的引进英国*用斯贝发动机定点座谈会上,竭力争取由四三○厂试制的任务。争得这一任务后,他抓紧制定试制总体规划,落实试制措施,终于优质完成了斯贝发动机试制任务。

年3月,苏智由工厂调到地方工作,任中共铜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年10月,调任中共咸阳地委书记,曾被选为中共陕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4月任省经委顾问、中共陕西省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特邀研究员。虽年老多病,仍多次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余热。

年7月29日,苏智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65岁。

5、祝宽:字晓天,外号“火子”,代名梁刃,笔名牧笛。年出生于乾县铁佛祝家堡。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后考入永寿高小。年毕业后考入西安市第二中学,深受革命思潮的影响,倾向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西安二中民族解放先锋队领导下的抗战剧团,进行抗日宣传。

平地窑

年秋,考入兰州西北师范学院中国文学系,组织“草原文艺社”、“人间文艺社”等文学团体,发表诗歌作品。年夏回乾县,受聘于乾县简易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师。其时,乾县简易师范发生学潮,祝宽成为学潮骨干,发动学生罢课并游行请愿,迫使当局撤销何绶之校长职务,由祝宽协助王彦亭主持教务。

年秋,祝宽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复学,一边潜心研究五四运动以来新诗发展史,一边参加革命活动。年夏,兰州开始大逮捕,他被列入第二批逮捕名单。5月中旬,他在朋友掩护下逃离兰州,回到乾县。

年8月,兰州有大批大学生集结郑州,准备前往北平。祝宽闻讯赶赴郑州,与其取得联系,一起步行两月,于11月抵达北平,入北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四年级。年12月加入民盟,担任北平师大民盟支部组织委员与民盟北平市委联络员。

地坑窑

年夏,祝宽毕业于北平师大。国民**府逮捕进步学生,祝宽辗转回陕。祝宽回到乾县,担任县*府教育科长,并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秘密进行地下活动。

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攻克乾城,乾县解放。祝宽出任县支前委员会主任秘书,不久受命任县人民*府文教科长兼乾县中学校长,共青团县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县人代会常委等。

年11月,祝宽调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新文学史,参与组建师大民盟组织,担任民盟北京市委委员。、、三年,祝宽多次受到审查,遭遇坎坷。年10月调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任教。年“文化大革命”中,祝宽被打成“叛徒”、“历史反革命”,备受折磨。粉碎“四人帮”后始得平反,担任中国民主同盟青海省委常委、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获教授职称,并任青海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北京总会四届理事。祝宽晚年,埋头学术研究,著有《中国现代诗歌简史》、《五四新诗史》等。

6、苏盈:曾用名苏宏英,乾县阳峪乡冯市村人,年6月生,曾任扶风县委书记,咸阳地区农委主任,省档案局局长。年3月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后去延安西北*校学习,并留校任研究室研究员。建国后任乾县地方干部训练班副主任、中共乾县县委秘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宝鸡地委秘书、凤翔县委第一副书记等职。年开始从事农村工作,重视农业经济工作调查研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先后在报刊发表专题论文20多篇,著有《贫协工作讲话》一书。年任陕西省档案局副局长、省档案馆馆长、省档案学会理事长。编著出版有《陕西省志·档案志》、《陕西档案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讲座》等,在中央、省级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多万字。其中《陕西档案史话》、《论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分别获全国、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年起担任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开始方志学研究和档案志编著,被评为全省方志先进工作者。他的简要生平和主要成就,已载入《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典》。

7、陈德林:年2月生于乾县铁佛乡土桥村。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曾任乾县公安队班长、排长、队长等职。年4月调中国人民解放**昌吉公安大队一连任连长,12月调武汉公安部队学校学习;年3月调阿克苏*分区作战训练科任副科长;年调分区三○七部队任营长;年调部队任团参谋长,年10月任该团副团长;年任阿克苏*分区副参谋长;年任*分区司令员;年任南疆*区参谋长;同年7年晋自治区少将*衔;年2月升任**区副参谋长。年12月离休。年元月1日任**旅集团名誉董事长。

8、晓音,原名殷俊玺,男,汉族,靠山堡村殷家人。年11月出生,中共*员,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纪实文学界的十大名家之一,诗人、评论家。著作有:《许世友的四个人命案》、《陈毅下令枪毙郝鹏举》、《粟裕五次遇险记》徐向前蒙难记》、《杨勇无辜遭劫难》、《罗瑞卿致残以后纪实》《朱德元帅的四次婚恋》。

很多高级将领和名家对晓音及其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名将耿飚题词:“文坛笔耕,言简意远”。中央*委副主席张震题写:“努力工作,做人类完善的灵*工程师”。中央*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题词“将帅知音”。上将张爱萍题写:“文采风流”。著名诗人、书法家、老将*魏传统题词:“为文斥邪恶,横槊明丹心。”著名作家杨沫题词:“艰苦为艺,精益求精。”著名诗人臧克家题词:“文武兼全”。著名作家评论家陈荒煤评价:“为当代文学开拓了一个新天地。”李耀文上将题赠:“大写领袖与将领,爱*爱国颂英雄。”等等。4年,晓音被推选为全国百名“人民艺术家”之一,颁发了“人民艺术家”镀金纪念证书及荣誉称号。目前,晓音还兼任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研究创作中心副会长、宁夏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世界商报》首席记者等。

9、苏焕文,冯东人,解放后第一任永寿县长,后任咸阳机械学校校长、省农机局局长。

10、苏增辉,冯北人,国民*乾县*部书记,解放后在西安任中学语文教师。

11、苏明远,冯东人,解放前任乾县教育科长,解放后任青海民族学院教务长。

12、南炳乾,冯北人,祖传名中医,解放后在省中医研究所供职,曾有传说58年给刘少奇看过病。

13、南森,南炳乾次子,解放后在南州*区任参谋,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后,按青年干部选调中央*委总参任干部参谋,59年庐山会议受株连先后在西安市工会、扶风县、永寿县工作,落根乾县人大专委,享受县级待遇。

14、畅金生,冯北人,曾任国民*泾阳、乾县*府参议,武功县公安局长。

15、董桂林,冯东人,*埔*校毕业,弃武经商,后从*,解放前夕任乾县铁佛乡长。

16、董桂枝,冯东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是董桂林同父异母之弟。

17、陈斌,男,冯东人,生于年5月23日,西安交大毕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年7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年1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三机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试飞所)工作,曾任机电工程设计研究室电气技术员。以后又担任航空部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前身)电气工程师、专业组长、高级工程师。从年开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新材料钛合金的熔炼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年被任命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年退休后,被原单位聘请为高级顾问,仍在为祖国的航空事业鞠躬尽瘁,不懈地努力。

18、苏文轩,又名苏景轼,乳名苏狗娃,年生,冯市西村人。年,从彬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回阳峪小学当教员。

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公开身份是本村小学教员,秘密为*组织传递文件。年西府战役期间,苏文轩由于没有公开暴露,按苏智的意见仍留在学校一方面教书,一方面负责接送来往陕北解放区的同志。由于他严守*的工作纪律,经他传递的*组织文件和接送过境的同志没有出现问题。

年4月1日,苏智派通讯班长陈德林等四人到乾县,将一封密信交给苏文轩,由苏转交宋占武。4月2日,陈德林赶到阳峪乡陈谈村,歇息在地下交通站谈生荣家地窑里,被国民*陕西省馁靖公署驻永寿县的突击队二大队第五中队抓捕。陈德林见暴露了身份,假装上厕所想把密信吞下肚去,不料被监视的敌兵发现,卡住喉咙掏出信纸。从血水模糊的纸团中发现“狗娃”、“老宋”四个字,并很快就侦知“狗娃”为乾县冯市村小学教员苏文轩。

4月3日黎明,敌人分别包围了冯市村小学和苏文轩的家,苏文轩被绑押至永寿县。敌人抓了苏文轩,看他个文弱书生,先采取软的一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上老虎凳、灌辣椒水,一连五天,多种刑罚都无法使苏文轩改口。无奈,便多次去冯市、阳峪村一带寻找“老宋”,结果把一个从河南来的铁匠抓去,活活拷打致死。到了第九天,只好将苏文轩以共产*嫌疑犯押往西安太阳庙特级看守所。年5月西安临近解放,敌人又将他转押到长安县青训队,后又转到汉中。由于西安、关中地区已经解放,敌自顾不暇,只好将苏文轩释放。

解放后,苏文轩被安排到县城花口小学任校长,苏文轩一心一意埋头于教育事业。年6月恢复*籍后,调任乾县文教科副科长,医院书记等职务。年7月因肺病恶化逝世,年仅41岁。

19、南林(-),冯市村人,幼承家学,师从于其父南秉乾学医。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师资班。医院主治医师,曾任县人大常委、陕西省中医学会理事。南林行医数十年医术超群,名扬乾永两县。他一贯主张准确辨证、周密立法、严格选方、谨慎投药,反对大方重剂、杂乱无章。

20、陈冬季,男,年生,铁佛村人,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教授,著作有《红楼梦艺术精神》、《西域文化论稿》等。

21、田雪燕,铁佛人,70年代生。笔名盼晴,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年出版散文集《仿佛月光》,年集结出版散文集《秦川散文》,被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协、西部网授予“陕西省网络文学十佳优秀散文作家”称号。

22、杜友林:太平岭村人,年中共乾县工委书记,被誉为对*忠贞不渝的中共乾县工委书记。

23、周克西:百福村人被公安部誉为人民的好卫士陕西省*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24、任义长:任家洼村人,中共咸阳市纪检委副书记、咸阳市老年书画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主编《咸阳诗词报》,并精选百余首诗词结集《心声集》。

25、董俊祥:任家洼村人,陕西日报记者,被省*府授予省级抗洪救灾先进工作者,同作家京夫合写了《走出*土地》一书,主任记者,自己笔耕生涯编成《历史的碎布片》、《垂暮之年点狼烟》。

26、韩敏:靠山村人,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及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会员先后著有《中国近代史》、《陕西通史》(清代部分)、《陕西五千年》、《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回民起义史料》诸书并论文数十篇。

27、何超锋,笔名一单,81年生于陕西乾陵,陕西诗歌网责任编辑、陕西省传播学会理事。在《诗选刊》、《青海湖》、《延安文学》、《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发表诗文若干,作品曾入选《长安大歌》、《延安文学——陕西诗人诗专号》等,3年出版个人首部诗歌集《水落远方》。曾成功策划并组织“陕西高校青年作家论坛”、大型户外诗会“曲江诗会”并取得圆满成功、首届陕西十佳校园诗人、十佳校园诗歌征文及颁奖大会,取得良好效果。

看完后,如果还觉得可以的话,请动动手点个赞;如果觉得喜欢的话,可以转发分享;再要觉得不好意思的话,就动动手打个赏,一块两块不算少,五块十块也可以。

乾州碎娃

阅读和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走在乾县之十五阳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