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图片来源网络)
年6月1日,岐山县人民剧团宣告创立。在第一批招进的47位演职人员中,来自岐山太方戏班的就有16位之多,占全团人数三分之一,成为县剧团创建伊始的重要支柱和生力*。
太方村在解放前称太方堡,现在是青化镇凤家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历史上这里是个“戏窝子”。早在年,太方村几个“戏迷”就自发组建了秦腔自乐班。年近六旬的傅应奎老先生和青年英才傅志德被推为“班主”。热爱戏艺的热血青壮年傅周贤、傅志诚、傅耕田、傅宗周、傅德勤、唐志勤、傅锦民等成为第一批骨干成员。年仅20岁的本村小学教师傅锦恒先生,带着10多岁的小学生傅秉黎、傅志忠、傅官民、傅义、傅志义、傅有良等也踊跃加入了自乐班。
由于当时自乐班大都是青少年,且外出演出时用背篓背着戏衣和道具,因而被民间誉为“太方背篓戏”和“太方娃娃戏”,他们一直活跃在岐山东北乡和扶风县西部一带。
在年农历正月25日益店街火星会上,太方自乐班的精彩演出轰动了四邻八乡,得到了附近爱好者的青睐,扶风县小渭川的张德芳(21岁)、张安安(15岁)、张兴科(16岁)和万阳堡的王润民(30岁),接踵而来,自请搭班。益店街附近的李岁宝、郭坦升、张生福、白周海和在太方村驻*的赵连长等艺人也时常跟班襄举,助阵演出。
该戏班先后排演出了《甘露寺》、《陈台别》、《香山寺还愿》、《断桥》、《斩韩信》、《司马拜台》、《吊寇》、《敬德追袍》、《搬窑》、《十八扯》、《藏舟》等多部折子戏,曾巡回益店街、周公庙、西观山、崛山沟、青化街、北家庄以及扶风县的*埔、新店、万阳等村演出,给附近村子的红白喜事增添了文化风味,从而名驰岐扶两县毗邻村镇。
在“太方娃娃戏”班里,30岁左右的王润民饰演的刘备、《香山还愿》里的老王、韩信、孙思邈;傅志忠饰演的《二度梅》里小生、周仁、韩奇、朱澄登、许官人等;傅官民饰演的妙善公主、陈杏园、青蛇、宋巧娇、姜娘娘、杨素珍等;傅锦恒饰演的司马懿;傅周贤饰演的敬德;张德芳饰演的寇准;唐志勤饰演的吕后、三圣母、刘媒婆、王宝钏等;傅志义饰演的白蛇;傅义饰演的诸葛亮;傅德勤饰演的王丞相;白周海饰演的田玉川等;部队赵连长在《十八扯》中饰演的丑角等,都将剧中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说唱做打十分考究,观众喜闻乐见。
支撑这个戏班的有三个青年英才,他们是傅志德、傅志诚、傅志忠兄弟三人。兄长傅志德司鼓并执导,二弟傅志诚执掌板胡,三弟傅志忠主演小生,各独当一面,配合默契,成为该戏班的主心骨。
太方戏班由小到大,由名不经传的自乐班到一支红火五年的文艺团体,是三种精神在支撑。
一是白手起家。在开始没有箱底、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自制道具。在自家喂马的傅周贤先生,用麻纸层层摞摞糊了一个板胡壳,用马尾自制了弓弦。外出演出时经常租借邻村北家庄的社火箱底。以后随着戏班的发展壮大,他们自筹资金,购置了部分道具和衣箱,装点戏班,逐步提升戏班的内在品味。
二是坚定信念。当时那些青年学子不顾社会上流传的“一不学吹手二不学戏,三不学带刀把头剃”的世俗偏见,摒弃一切思想杂念,一门心思弘扬秦腔戏艺,传播传统优秀文化。
三是刻苦学习。不少演员当时还在小学读书,他们白天在校上课,晚上学艺排戏,做到学习排演两不误,使家长没有感到失望,学员也相得益彰。就在太方戏班一路走红之际,岐山县 分会成立,号召全县青年积极参加中国人民 赴朝参战,班主傅志德和傅锦恒先生带领戏班的热血青年上县报名,被时任县委宣传部长的巨培林同志得知,请求县委将太方戏班的骨干演职人员留下来,组建岐山县人民剧团。
年6月1日县剧团成立后,从全县招收演艺人才,其中从太方戏班一次遴选进的有傅锦恒、傅锦民、傅志诚、傅官民、傅志忠、傅义、傅志义、傅有良、傅秉黎、傅周贤、王润民、张德芳、张安安、张兴科、唐志勤等16名文艺骨干,傅锦恒出任副团长,王润民出任业务股长。同时,连戏班的全部家底一股脑捐献给了县剧团。
由此而止,曾经名噪五年的太方戏班便偃旗息鼓。为了报答太方戏班和当地人民对岐山剧团的特殊贡献,年正月初三,岐山剧团来太方村无偿演出了三天四晚戏,作为对太方人民的回馈和厚谢。
负有盛名的的太方戏班,建国前后既是一所生机勃勃的文艺团体,也是一所革命的大学校。大部分演员后来成为岐山剧团的台柱子,其中傅志忠唱红了西北五省;张德芳、傅志义、傅有良名驰关中西府;唐志勤成为西安印染厂的图案设计师;傅官民、傅锦恒等则成为*府要员。这所艺术摇篮,为岐山培养了一批演艺人才和行*管理干部,功不可没。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谱写的历史不能被尘封。
如今原太方戏班里的名老艺人们部分已先后作古,但他们当年谱写的那段光辉历史将不可磨灭,在岐山文艺史上将会留下厚重的一笔。如今健在的老艺人们如傅志诚、傅官民和解放后一直主导村文艺工作的傅兆林老师不减当年热情,又重操旧业,在培养秦腔青年新秀中发挥着余热。
赵润生撰文
被采访人:傅官民傅志诚傅兆林傅润兴
年6月8日
作者简介:赵润生,笔名孚嘉,汉族,生于年2月,陕西岐山青化凤家庄人,水利职工。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ASlA),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名人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皇城书画研究院院士,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宝鸡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岐山县文联副主席,岐山县楹联诗词学会第二届会长,岐山县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
幼承庭训,酷爱翰墨,临池不辍,日有长进。楷法欧碑,草研怀素,行钟兰亭,魏攻黑女,隶习礼器,兼临诸贴,追求个性。书法作品曾茯“兰亭撷英金奖″、“孔子金像艺术创作一等奖″、“第30届伦敦奥运会题贺艺术奖·甲级作品″、“中国荷花艺术奖″等多项奖项,被誉为“全国书法百强″、“金奖艺术家″、“国学功勋艺术家″等。作品均入编大赛汇集。
网聚岐山人,共品岐山味!
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