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上一部经,探讨了布施的问题。富人不布施,一转世即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朋友说:不管怎么样,那些富人有条件布施。可这世上毕竟是富人少,穷人多。《四十二章经》上说:贫穷布施难。看来穷人不仅这一世贫穷,恐怕生生世世贫穷。事实真相并非如此,且听我慢慢道来:曾经有位大富商人阿鸠留,起初他并不相信生死轮回,自然也不相信善恶有报。有一次,阿鸠留率领自己的商队出远门贩卖货物,水尽粮绝,幸好邂逅一个“怪人”,他伸出右手,甘泉美食珍宝应有尽有。怪人是如何得到这样大的福报呢?他前世是乞丐,对于修行人有好感。自己虽不能布施,但看到别人布施,心生欢喜。那时迦叶佛圆寂,有比丘们来化缘,乞丐说我没有什么布施给你们,但我知道这城里的富人都是谁,谁家乐善好施我都知道,我告诉你们他们家的地址,你们去化缘。又恰逢国王为迦叶佛建成舍利塔,乞丐就把右手按在塔上发愿:愿我来生得福。因为这些善因,我今世得到这样的果报。
第一个话题是随喜。我的理解,就是替别人高兴,是看到别人行善,得到善报而替人高兴。什么效果呢?别人行善将来得到的善果,随喜之人的善果与之相等。经上这位乞丐,虽然自己贫穷不能亲自布施,但能随喜,下一世得富贵。有人说,这随喜容易啊!事实上随喜并不是那么简单。前几天新闻报道,说中国最著名的年轻钢琴家朗朗娶到了年轻貌美的外籍女钢琴家,网友的留言铺天盖地,可是相当多的是吐槽。为什么?羡慕嫉妒恨,看不得别人好。凡夫心通常是气人有,笑人无的。如果是哪位公众人物破产离婚得绝症诸多负面消息,网友们兴高采烈的发言,隔着手机屏都能感受到。果报如何就不必说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含义很深,比如修道的道,和倒过来的倒同音,就是说凡人的语言行为心态,只要倒过来,就是修道。
第二个话题是布施。很多人以为只有捐助金钱叫布施。其实布施的内容非常广泛:不论是用我们的智慧、知识、财力、体力,或用语言鼓励人、帮助人,只要能让他人从困难中得到利益与救助,都称为布施。经上那位乞丐,虽然没有亲自布施比丘,可他熟知城里居民,为比丘们指路。在古代,按照佛制,比丘们每天化缘只有七次,也就是说如果你向七个人或者七家化缘都没有成功,今天就要饿肚子。圣僧无碍,凡夫僧有影响的。
《杂宝藏经》中,佛所劝于世人的亦有“无财之七施”:
一、颜施面容和蔼,常保持笑容,令人轻松、愉悦。否则处处表现一副「苦瓜脸」,使人望而却步,非但不得人缘,又容易到处碰钉子,真是自讨苦吃。二、言施说话诚实,不口是心非、不乱打妄语;言语婉转,不讥毁、不粗鲁、不恶口;说和合语,不挑拨离间,不背后说人过错;对人常说温柔的话、安慰的话、鼓励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三、心施凡事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视他人。凡事心存谦让,而不贡高我慢。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凡事心怀感恩,而不自赞己功。凡事心存慈悯,而不幸灾乐祸。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贪恋物欲。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四、眼施常以慈悲的眼光看待他人,不妄自揣摩误解;常以友善的眼光看待他人,见人得利起隨喜同乐心而不眼红,若遇有贫穷者,自己虽无财可施舍,但见到他人布施,应随之而生欢喜欣慕赞叹之心;
常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不可势利眼,见人分高下。五、身施以清洁端正的仪容示人,不矫揉造作,不奇装异服;以清净庄严的威仪待人,学而为人师,行而为示范;以行动助人,以劳动护持常住;时常恭敬礼拜佛菩薩及一切圣贤。六、座施让座位给老弱妇孺;能舍自己的立场、利益、名誉、地位,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七、房施为远方来的客人提供住宿;以房間供作佛堂、讲堂或共修道场,请明师来讲经说法。
第三个话题是舍利塔。乞丐用手扶在装有迦叶佛舍利的塔上发愿:愿来生得福。转生后,那只扶过舍利塔的手能出无量珍宝。这是因为佛舍利有满愿的功效。《业报差别经》上详细讲述了供养舍利塔的殊胜果报。只是乞丐不知,他发的愿太小了。释迦牟尼佛圆寂后留下了很多舍利:荼毗后得舍利四斛八斗,有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等和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存世的佛祖真身舍利部分供养地如下:中国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阿育王寺—佛头盖骨舍利中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中国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指舍利(一节中指指骨舍利)中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四颗牙齿之一)中国北京房山云居寺——肉舍利中国杭州雷峰塔——发舍利中国西安临潼庆山寺——碎身舍利中国西安大慈恩寺—真身舍利中国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栖霞寺暂存)——顶骨舍利(一块头顶骨)中国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碎身舍利(四颗牙齿之一)中国云南省大理州水目山——肉舍利中国湖南南岳衡山——金刚舍利中国辽宁朝阳北塔——身体位置未确定(也是遗骨?有待补充)泰国——佛骨舍利(也是遗骨?有待补充)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佛牙舍利(四颗牙齿之一)日本名古屋觉皇山——佛骨舍利(也是遗骨?有待补充)如果我们有缘能参拜释迦佛舍利塔,一定不要错过那么好的机缘,至少要发往生净土的愿,请佛陀保佑,满我们的愿。不可像乞丐短视,只求世间福报。(注:随喜是一个特殊的法门,你随喜什么将来就得什么,所以你读佛陀本生故事从因地修行到圆满成佛,也随喜一下,将来……)
“半份天空”的其他文章:
《佛说四辈经》:不得为新学者说深经、奥妙之义
阅藏笔记:《五母子经》
《佛说越难经》:富人不布施与穷人无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