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9682.html扶风文化教育界历史名人录(二)文/安永成
在扶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教育界曾经出现过许多名人、名师、名教,对扶风文化教育界、乃至陕西省文化教育界产生过深远影响。他们以渊博的知识、深邃的眼光,教育、影响了几代人,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个莘莘学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远留在扶风人民的记忆中。
从扶风县志、扶风教育志、扶风高中校志等志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从扶风这块热土上走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学者、教授、国务院*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数量之多是陕西省各县中比较突出的,这些成绩与历代扶风县众多文化教育界前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记载他们的事迹,就是要继承他们的精神,牢记他们“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为社会多做贡献”的遗训,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
作者根据扶风县志、扶风教育志等志书记载,摘录了他们的事迹,供后人铭记、学习。吕志振
吕志振(——),又名英雅,民盟盟员,扶风召公镇新庄村人。西安高中毕业,年参加教育工作。民国时期,曾任初小教员、扶风县立高小校长、扶风县教育督学、扶风县农职学校教导主任等。痴心教育,倾向革命,利用合法身份,掩护进步青年的革命活动,并出资营救被捕中共地下*员牟富生、韩象纬等同志出狱。年,任教育督学时,受国民*县*府委托,接收冯华堂所办的私立豆会亲民职校为公办,并在该校任职,负责校务工作。
建国后,任扶风县人民*府委员,第一任教育科(三科)科长。从年起先后任宝鸡专区小学教师进修班班主任,千阳中学校长,兴平一中、三中副校长(此期间曾任兴平县人民代表,*协委员),扶风县豆会中学校长、法门中学副校长。年6月,调县教研室工作,年5月,调任豆会中学副校长。年4月任宝鸡市*协委员,年离休。年因病去世,享年90岁。
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深入研究教学,潜心培育人才,他为人善良淳厚,清廉正直,言谈举止,微温尔雅,堪为师表。在任县教育科长期间,经常深入农村,调查各地文化教育情况;动员群众开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大力扫除文盲;推行教案教学,指导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提倡做好学生思想*治工作,废除法西斯奴化教育,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校任职期间,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查阅教案。提倡师生互学,开展教学研究。他为恢复发展本县教育事业,使教学事业走向正规化做出了卓著贡献。
他诲人不倦地教导子女和学生的名言是“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也是他一生做人的信条。冯公略
冯奠安(—),字公略,建和乡豆会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刻苦自励,博览群书。民国13年()入本县第一高等小学就读,学业优秀,民国16年毕业,因家境不济,在家事农。民国17年—民国19年(—)先后在岐山县省立第八师范、西安师范学习,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本县法门七里桥心如小学、豆会亲民小学、扶风县立高小、扶风中学、豆会农业职业等学校任教,他为人耿直,治学严谨,擅长文史,教学风趣引人。遇见不平,敢怒敢言,颇有知识分子的清高傲骨。解放前,扶风县几次反恶绅斗争,他都挺身而出,撰写檄文,揭露豪绅恶迹,伸张正义,博得众望。
年春,在省立第八师范(岐山)上学时,由王幼维、李琦介绍,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共产*员。中共地下*陕西省临委委员陈云樵(冠英)来扶,在他家落脚,指定他为中共菊村(召公)地下*支部书记。曾受*的派遣赴眉县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因与*组织失去联系,成为无*派人士。
建国后,他先后在天度、法门完小、扶风中学任语文教员。由于讲课风趣生动,教绩显著,颇受学生好评。年调任扶风县文化馆馆长。深入乡村广泛调查,收集散存文物图书资料,增补遗缺库存,并参与编撰《扶风县志》,记写《扶风百年大事记》。五十年代,曾几次被选为扶风县人民代表,年退休。年被选为扶风县第九届人大代表和宝鸡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年任县*协第一届常委。年去世,享年78岁,著有《冯公略诗文集》留于世。
作者年至年在扶风中学学习时,冯公略先生曾教授我的语文课。由于我没有上过正规高中,文学基础就是在扶风中学学习时形成的,这里有冯公略老师的功劳,许多文学素养、写作能力就是那时练就的。李秉铎
李秉铎(—),扶风县南阳镇后李村人。出身耕读世家,自幼才思过人,上学读书成绩优异,及长,考入北京辅仁大学(作者注:辅仁大学即现在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原名)专攻数理科,又选修哲学。大学毕业后,于民国24年()离京返陕,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西安高中、国立十中数学教员,西北农学院附属高职教导主任,曾与范德俊教授翻译《范氏大代数》为语体文课本。民国32年()应扶风各界之邀,回县任扶风中学校长。严格学校管理,呕心施教,学风大振,又以高薪从西安、西农附中等地招聘名师来校任教,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民国35年()又先后去西安、西农副高任教。
建国后,任教西农副高,后调省农业学校任教。他擅长数学教学,讲课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简洁,在师生中享有盛誉。
年因病退休归里。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启用人才,被武功农林学校聘请培训师资,辅导教学。年应邀参加接待日本京都佛教访华团,后留陕西佛协工作,并兼任省文史馆员,年被选为扶风县第九届人大代表,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刘治华
刘治华(—),扶风县建和乡石碑村人。年于扶风中学简易师范毕业,后入河南省国立*河水专附设高职班学习半年,年参加教育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入*后积极宣传*的*治主张,为*组织传送情报,投送信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建国后,在天度镇第一中心小学、县城东街小学、绛帐完小、绛帐中学、豆会中学、*堆高中、县教研室工作。他曾先后任小学教导主任、校长、*支部书记、县教育工会联合会副主席等职。他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治学严谨,管理有方,兢兢业业,深得师生爱戴。他对教师知人善任,平易近人,非常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与困难。对学生的思想*治工作尤为重视,定期邀请上级领导和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他在教学工作中,循循善诱,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年扶风县与兴平县合并后,刘治华所任校长的豆会中学教学质量在兴平县名列前茅。年——年四次被评为县、市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年出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年英年早逝,终年58岁。郑廷璧
郑廷璧(—年10月),凤翔县城关镇*仓巷人,中专文化,共产*员。年参加教育工作,50年代初,在扶风中学担任文史课教学。后调豆会中学、武功普集中学任教导主任。年调至绛帐中学任教导主任,后代理教务并监管学校*支部工作。期间他狠抓学校管理工作,律己、严师、亲生,严格治校。他办公桌上的记事牌上,经常密密麻麻记满了听课、检查、开会、谈话等事项工作,在师生活动的场所,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工作的烦累使他的面额皱纹又多又深,眼睛经常布满血丝。他抓教学的方法和经验是“狠、顽、紧、考、查、评”六个字,即“确立目标,狠下决心,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精神和“考试督促、检查督促、评比督促”的方法相结合。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绛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63届、高64届、高65届连续三届高升学率名列全县之首。65届高中升学率为宝鸡市第三名,受到宝鸡市教育局的表彰,市教育局居洛文同志亲自来校总结经验,予以鼓励表彰。
我于——年在扶风中学上学时,郑老师曾担任我们班班主任两年(中学二、三年级)。据扶风高中校志介绍,当年在56级丙班学习的同学有:
张虎牢王勇杰荆生贵苏佩敏(女)铁淑钗(女)冯林凤(女)彭志文窦宗琳张富生杨育林王振民吕义张秉强李世禄安永成姚自升魏志英王尚廉高光辉韩志德陈彦邦童德明帅志宏康积余翟新禄吴俊英王志琦李彦勋张彦昭冯宏儒葛公尚董秉全王克强王忠志于德全田致效张建辉张生钧霍伯超陈树白常书曹民生张鸿儒杨锁成陈发成张文玺*天杰李新禄姚文斌毕宗正王周志李崇德张天勇赵德省赵建基樊建国傅仲强宋志桓李彦龙辛天喜图:这是扶风县初级中学五六级全体毕业同学与老师的合影留念
他在担任我们班班主任时的几件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他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执着精神,好胜精神,真让人感动。有一年全校进行歌咏比赛,我们班的整体水平并不是最好,但他要求我们必须拿到奖项,经过不懈努力,反复练习,终于在众多班级中拿到集体冠*。
二是他对学生学习的严要求,成绩突出。年的集中中考在兴平县举行,我们班除几个家庭困难的同学外,全部进入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其中王振民、窦宗琳、张建辉、董秉全等都曾在扶风县**机关任职,文科水平最好的葛公尚,后留学苏联,学习黑非语言——斯瓦希里语,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者,能熟练掌握俄语、英语、黑非语言;理科水平最好的姚自升,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成为我国核子技术领域的专家,为我国两弹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注:可能因为工作单位性质的原因,他的个人资料很少公开)。
郑老师出生书香门第,祖父、曾祖父是当时西府著名的清朝举人。父亲曾任陕西省省*府书记员。在祖辈的熏陶下,他的字写的别致漂亮学生刻意模仿“郑氏书法”者为数不少。
文化大革命中,他为保持正直人格,不忍陷害同志,而遭到“造反派”残酷批斗与折磨,年10月被害致死时年42岁。我们这些曾接受他教育的学生,至今十分怀念他,对他在文革中的遭遇深表同情。延伸阅读:扶风文化教育界历史名人录(一)
投稿|admin
ffb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