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绿柳扶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绿柳扶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TUhjnbcbe - 2025/6/24 23:25: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官网 http://www.yunweituan.com/m/
<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说起柳树,我们脑海中会浮现起儿时读过的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柳依依,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抹清凉,不仅带给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也让文人墨客们产生了丰富的文学想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看看在这阕词里,文豪苏轼如何描绘夏日绿柳。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北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

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的这阕《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格式——“回文”。“回文”,就是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而文意依然通畅,也叫“回环”。

苏轼的这首《菩萨蛮》属于“双句回文”,也就是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回读。

回文诗需要作者有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方能写得精妙值得回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品读苏轼的这阕《菩萨蛮》。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这两句说的是,种有柳树的庭院里,没有风的动静,杨柳垂荫。

佳人困倦了,在白天休憩小睡。可等睡着后,清风却又吹拂起了庭中杨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香汗被风一吹,薄衫顿时生出清凉寒意;而在清凉的薄衫下,又透出一丝汗香。

这两句里的“薄”和“凉”二字,突出夏季特点的同时,把闺中佳人小憩的动人形象,婉转地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说的是佳人醒来之后的活动。“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想来睡醒后,她的情郎来看她了。

于是她用红润的纤纤玉手,端来一碗冰莲藕款待情郎。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碗,又冰红了她的双手。

您可能会感到奇怪,在没有电冰箱的宋代,夏天怎么会有冰呢?原来,为了抵抗酷暑难耐的夏季,聪明的古人在冬天凿冰藏在地窖,留到夏天使用。这种做法,从周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两句,把“闺怨”的“怨”写出来了。“长丝”谐音就是“长思”,而情郎的笑,有调侃的意味。

所以,对情郎的调笑,佳人也报之一笑。她的笑里,嘲笑情郎不领情、不懂情趣,心里自然也少不了埋怨之情。

自古以来,柳树因其姿态柔美,在文人笔下常与女子相关。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形容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让人读来心生怜爱。

现在看来,苏轼为何以“庭中柳树”入手来描写佳人昼眠,大概正是杨柳身姿曼妙带给他的文学联想。

绿柳扶风,不仅是夏日里的一道风景,也是文人心里的一场美丽邂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折柳赠别”的风俗,古时候,柳树多种在道边、渡口、十里长亭之外。

白居易在《忆江柳》诗中写道:“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这青青柳岸,不知见证了多少离愁别绪。

在绘画作品里,我们也常能看到岸边绿柳扶风的婀娜身姿,比如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幅《柳阁风帆图》。

《柳阁风帆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幅南宋时期的作品,描绘了江风鼓动风帆、吹拂岸边依依杨柳的景象。

▲《柳阁风帆图》南宋佚名

绢本设色25.2cm×26.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江岸上绿柳成荫,层层排布的柳树枝叶,把江岸和林中小路都遮住了,郁郁葱葱。柳树林边一座小桥上,有二人徐步而行。

画面中景处,万柳丛中一栋楼阁若隐若现。楼阁里的人凭栏远眺,欣赏江景。画面上方水天相接,浩渺空阔。江水中,有两艘客船扬帆前行,江上风急,船帆如弓,船工在船头紧紧拉住帆绳。远眺天空,一行大雁结队而飞,为画面的大片留白增添了一点灵动。唐代诗人雍裕之写过一首《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说倘若柳丝绵绵不断,就能把心上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画中如此繁密茂盛的柳树林,不知是否能实现这位女子的浪漫想象呢?

绿柳扶风,这一抹清凉,在炙热夏季里,给了人们舒适的心灵慰藉。依依杨柳在风中飘逸的形象,不仅满足了文人对女子美感的文学联想,更成为送别故人、寄托思念的文化象征。

这样的文化符号,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了归属感,每当看到扶风柳枝,心中涌现出那一句句美好的诗词,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标题:《绿柳扶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柳扶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