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文物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它们中,有相当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诸如,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及其家人曾先后将一大批文物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不乏商代饕餮纹青铜鬲、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等珍稀器物。邓拓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百余件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包括苏轼《潇湘竹石图卷》、沈周《萱草葵花图》等,填补了中国美术馆藏品在部分领域的空白。借助上海博物馆云看展平台,让我们走进“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
(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局部)
(北宋)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局部)
此次展出的最为重要的藏品非大克鼎无疑。这件西周中期的大型青铜器于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几经转手,最后被苏州收藏大家潘祖荫重金购得,与另一件周代的青铜重器大盂鼎齐聚潘家。抗战时期,为防止这两件国宝落入日本人之手,潘家后人潘达于连夜把克鼎和盂鼎深埋于屋中地下,尽管日军派兵到潘府几番搜查,终无所获。年,移居上海的潘达于将两只宝鼎赠予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年,大盂鼎被调拨至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而大克鼎就保存于上海博物馆。细观大克鼎,其上纹饰为西周出现的波曲纹,有别于商朝青铜器精美细腻的纹饰,更为粗犷,内壁有铭文字,密密匝匝的金文,记录了做器者为“克”,他接受了周王的官职任命与赏赐。“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革故鼎新”,与“鼎”有关的成语,如今已深深地印刻于国人记忆里。
轻点鼠标,“步”入古代书画馆,里面最为珍贵的当属晋唐宋元书画。在书法方面,有商代甲骨文、西周青铜铭文、战国楚简、东晋王羲之墨宝唐摹本、唐人怀素真迹、“宋四大家”和元代赵孟、杨维桢等人的重要墨迹。在绘画方面,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董源《夏山图》卷,北宋郭熙《幽谷图》,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倪瓒《渔庄秋霁图》和《六君子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等均为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