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一手好牌,硬生生被打成烂牌
在一片大好形势下,马化龙昏招迭出,先是把精锐部队,尤其是白彦虎,马正和,马正纲,兰明泰等人可以为他彻底扭转乾坤的统统扔到陕西。
他想通过“围魏救赵”达到金积地区的北路军回援陕西的目的。
这样一来,战线拉长,不光是进入陕西的人数远远不足,而留在金积本地的武装力量人数也大为消减。
马化龙这次的大反攻,对左宗棠的影响最大。
就在刘松山战死,刘锦棠上位的几天里,左宗棠遭遇了他自西征以来最大的不幸,残兵败将们都撤退到固原,刘锦棠的老湘军现在被团团围困在吴忠。
从固原到吴忠,整个甘肃东部门户洞开。
如果马化龙身边能有一个智囊帮助他来排兵布阵,再加上马化龙强大的号召力,左宗棠肯定会被赶出甘肃,甚至陕西。
如此以来,朝廷颜面扫地是轻的,关键是整个西域都将不保,同治九年的新疆,阿古柏已经彻底消灭了乌鲁木齐的妥明,只剩下伊犁的艾拉汗小政权。
朝廷现在只保有东疆的若干支点城市,如果马化龙真能实现他的战略目标,整个新疆沦陷绝不会超过同治十年。
这时候,整个关陇反叛势力热情高涨,马化龙需要做的是把这些人团结到统一的队伍当中。
机会稍纵即逝呀,这么好的机会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雷正绾,周兰亭,张福齐败退固原,黄鼎败退固原,易致中败退固原,金顺,张曜被白彦虎战败,老湘军被围困吴忠堡。
这个惊天逆转传到北京,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朝野上下震惊不已。
李鸿章被临危受命,朝廷准备以淮军替换左宗棠,刘铭传率四十营装备精良的淮军进驻西安。
刘铭传的淮军在装备上对左宗棠来说绝对是碾压-全军装备有一万余支马提尼,哈奇开司后膛枪及当时最先进的连珠快炮十尊。
刘铭传在西安就这么静静地观望陕西的各处烽烟,没给左宗棠提供丝毫帮助。
左宗棠反击
左宗棠面临北京的涛涛攻讦,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下令在会宁的徐占彪驰赴固原,整合那里的部队。
左宗棠又派出刘端冕,李辉武,魏纪鋆,夏奉朝,丁贤发与留驻陕西的张佑廷,吴贤华,刘厚基合兵分两路清剿入陕之敌。
刘端冕越过庆阳向东推进,击败了在鄜州和甘泉的敌军之后,掉头向北,奔袭绥德,灵州一路,然后再折向西,抵达定边。在同治九年三月底,打通了黄河到甘肃边界的道路。
而李辉武在武功和扶风击败崔三,铁正国,重新打通了平凉到西安的交通线。
南路,吴士迈在漳县(定西武阳)击败狄,河劲旅。
随即吴士迈开进陕西,在汧阳再次击败敌军,敌军分为两部窜逃,一部进入蒲城,白水,一部向西北越过陇州(宝鸡),回撤甘肃。
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后,吴士迈返回巩昌驻守。
徐占彪从固原出击,在三月初占领攻克预旺堡,在黑城子之战中,马化龙最为依赖的马正和被火炮打中,当场殒命。
十八大营最为著名的三大元帅,已经阵亡二位,前有杨文治,后有马正和。
这二位也是马化龙的战友,私人情谊极为深厚,杨文治之死已经令马化龙胆寒心伤,那马正和的下场,更是让马化龙对未来前途命运忧心不已。
三位元帅中,唯一与马化龙若即若离的是白彦虎,始终融不到一起去。
在董志塬溃败向金积撤离之时,马化龙就将白彦虎的部众和家眷安置在远离金积堡的边缘之地。
他从心里就对白彦虎有抵触,但是表面上又不得不尊重,毕竟白彦虎的能力在。
白彦虎在官军包围圈尚未形成时,就将家眷送到河州马占鳌那里。
北路军全力对付金积的时期,白彦虎并没有将全部力量放在金积,而是在广大的纵深地区到处游击作战。
张福齐在固原完成整军后,沿平凉向西安一路平推。
至于已经深入到陕西腹地的马正纲,兰明太等人也被魏光焘打散,零星残部陆续回到金积。
局势能在两个月内逆转,还是得益于左宗棠非凡的战场洞察力,对时局和总体态势的评估能力远远高于马化龙。
他知道,马化龙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从甘肃赶走。
陕西现在是什么情况?
重要的城市都有驻军,左宗棠对麾下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是非常了解的,他相信自己的将军们有能力守住。
而乡村呢?
多年的战乱与扫荡,陕西的乡村可谓残破凋敝,民生,生产都已遭到彻底的破坏,搜刮不出油水了。
所以,最佳的战略就是,占住重要城市,放开乡村,任由他们纵横,反正也得不到任何补给。
沿着交通干线一路平推,如此点面互相支撑,敌军自会不打而溃。
眼下最重要的是把那散掉的千丝万线,重新接起来,左宗棠支持黄万友,董福祥在军中力挺刘锦棠上位,涣散的北路军再次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战斗力比之前更强大。
左宗棠的一系列有利的举措和陕西战场的表现,让马化龙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尽遣精锐进陕西是多么的愚蠢,现在他后悔了,金积战场的局面又开始向官军倾斜了,现有的兵力不太给力,还是需要他们回援。
马化龙下令陕西部队全部回防固原通往金积的各个要隘,命令一下,军心就散了,众人是各怀心腹事。
白彦虎闻讯后,厉声责骂,带队远走王保保城,准备攻打兰州。
让马化龙心思动摇还来自于马正和的战死。
马正和是杨文治之后,马化龙最为倚重的陕西军骨干,而且也是最为维护,尊重马化龙,对外征战,骚扰都是以马正和为主力。
马正和与弟弟马魁一同战死黑城子,马化龙是五内俱焚,痛不可挡。
据史料记载:闻之正和战死,化漋流涕三日,合家为正和举孝并连续三天寺内祷祝。
投诚的想法再次油然而生。
这难得的,甚至可以逆转战局的大好机会,被马化龙亲手给破坏了,从此之后,力量,团结,热情已经是过去式了。
他和左宗棠视野,格局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角度,方向和高度,接受的教育,环境都不同。
就如同一个乡野的孩子,能力再出色,如果终其一生都蜷缩在那一方斗水之中,也只能是一条河沟里的鱼龙,你所有的认知和决策都是以那一方天地为基础。
而一个能够接受,容纳各种文化或者接受过完整体系教育的,格局,视野自然要碾压前者,也随之带来人生的不同走向。
这就是为什么,鲤鱼要跃龙门,为了超越,为了更广阔的天地。
左宗棠完胜教主,哪怕你在关陇甚至遥远的关东都有一呼百应,云集景从的号召力,那又如何?
眼界,视野的局限,决定了你的高度只能到此为止。
马化龙败局已定。
刘锦棠
刘锦棠不愧为“飞将军”,在他上任伊始,就迅速扭转不利战局,并再次掌握了主动权。
在同治九年三间,在董福祥悉心帮助下,修筑水坝稳定了根据地,随着固原整风的顺利完成,大部分队伍已经归建,刘锦棠现在急需一场战役来证明自己。
从九年的三,四月间,刘锦棠就控制了金积的局面,部队冲出重围,并扩大了战场。
一方面取决于刘锦棠出众的个人魅力及指挥能力,在董福祥,黄万友等一众老将的护持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迅速在军中树立起威信。
另一方面还是马化龙的加持,这个时期金积堡的敌军精锐大部分进了陕西,本地是以甘肃军和那些平民组成的民军为主力,战斗力自然不强。
这就是“骚”操作,陕西是撒芝麻一样,把精锐投入进去,形成不了合力,被各个击破,金积堡也是如此,兵力孱弱,不足以抗衡在迅速恢复的官军。
两头他都没弄明白。
刘锦棠树威第一战-收复马五,马七,马八条寨
刘松山折在这里,易致中折在这里,北路军折在这里。
那就拿你们哥仨开刀。
三月五日黎明,整合完毕的北路军开始新统帅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出击。
在暗算刘松山后,马氏三寨在金积体系中地位暴涨,源源不断的洋枪,大炮和增援人员进入三堡,近两个月来,三堡俨然鸡头一般傲视同侪,兵精粮足,甲亮械利。
这一仗对年轻的统帅来说,与以往任何一场战斗都不同,这可是立威之战,打不好的话,那些老兵油子会服你?
早就嚷嚷着要回芙兰了,打了这么多年仗,手里的银子都花不出去,趁着翼长战死,新老领导班子交接,很多人提出归乡的要求。
刘锦棠也在全军面前承诺,拿下马氏三寨,然后可以分批回家探亲,如此才算稳定下来军心。
马施三寨得知官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情报,紧急征调外援并合力加固堡寨防御,引渠水入壕。
三月五日黎明,老湘军出发,刘锦棠,金运昌分兵凫水过渠。
金运昌负责左路,刘锦棠负责右路,黄万友督率周国胜,王秀棣,李云贵,何作霖,王承赞,尹兴茂,李双良分成两大股向敌发起攻击。
易致中,董福祥,张俊,谭拔萃,李树棠,曾松明督率本部围剿马七,马八条寨,原则是只围不打,防备两寨出来增援,待解决马五之后,全军再合力围歼。
刘锦棠自为中军策应各路。
第一个就是马五寨,马五寨寨墙高耸,以砖石加草木混铸而成,壕沟深大三丈,注满渠水。
寨墙之上布满防御器械,火油,滚木擂石,三门大炮赫然洞立,堡主马五站在堡墙之上,用当时在关陇战场极为罕见的千里眼望远镜观察官军的进攻动向。
此时的堡寨内,已经是全民皆兵,所有的只要能拿得动兵器的,上至六十老者,下至十余岁的少年,人人都在参战,妇孺老弱则充当搬运,救护之责。
左,中,右三路大军其来围攻,马五心里清楚这次绝对是恶战,刘松山之死自己是始作俑者,逃不过去的。
没办法,现在投降只能是自取其辱,抗击到底可能还会有一丝生机。
看着凫水上岸,在岸边整军待发的三路大军,看着小跑前进的官军马队,看着结成方阵徐徐前行的官军部队,望远镜里已经能清晰地看见,不同于本地人的线条分明而是或圆润,或颧骨突出但杀气腾腾的一张张坚毅的面孔。
渐行渐近,马队上来了,他们在寨门约三里之处驻马停顿下来,迅速向两侧展开,形成一个大大的老鹰羽翼,中央留给了缓步徐行的官军方阵。
那整齐的踏步声,敲的马五寨众人心尖都是在快速的颤抖。
距离正好,马五手一挥,大炮的轰鸣带着三串火蛇向官军砸去,炮弹落在阵前爆炸,太近了,再射,又是三炮出去,落在官军阵中,倒了一片,阵线当中出来一个空档,后队补充上去。
徐徐而进的官军向敌军连环发射洋枪,后队炮营后膛炮也轰鸣起来,一串串炮弹呼啸着砸向马五的寨墙,一炮就是炸塌一大段,寨墙上的人纷纷忙于救火,填补被毁的堡墙。
方阵继续前行,双方大炮还在持续轰鸣,寨门打开了,一群群手持火枪,长矛的守军出来了,他们背依寨墙,向官军连环发射火枪,其中还夹杂着洋枪的脆响。
远则炮轰,近则枪打,马五的战术还是比较正的,也给官军造成相当的损失。
随着队伍距离壕沟越来越近,马五命墙头众人准备好滚木擂石和火油。
来到壕沟前的官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洋枪掩护,一部分将长梯架设在壕沟上,一座座梯桥搭好了。
就见一个年轻的军官,身背长枪,右手手持大刀,左手盾牌,第一个越过壕沟向寨墙边的敌军冲杀过去,随之是越来越多的官军紧随而至,堡墙边展开一场白刃战,官军越来越多,很快肃清寨墙外之敌。
担任掩护任务的洋枪愈发紧密地响了起来,密集猛烈的枪声压制的寨墙上的人抬不起头来。
寨门外的官军压力顿减,大门被让了出来,官军的大炮瞄准寨门,一炮就将寨门轰开,官军呐喊着冲了进去。
马五见大门失守,立即率人前来堵截,在寨门处双方展开白刃战。
正厮杀间,突然寨内乱了起来,纷纷嚷嚷的惨叫声和噼啪作响的枪声不断,左右两翼和金运昌赶到了,这下子堡内乱了,墙头的人跑下来加入战团,那些老弱妇孺也都拿起身边的任何能打人的物件,加入到抵抗之中。
三路大军,再加上马队也都进来了,这场仗打得惨烈至极,马五寨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临阵退缩,没有一个是不加入战斗的,这种抵抗是明知必死而仍然拼死一搏。
大家都知道,官军的最高长官是被马八条,马元合谋害死的,可是马五也脱不了干系,毕竟和谈是马五提出来的,这个嫌疑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明白。
在整个金积战役中,抵抗最激烈,损失最惨烈的就是马五寨。
随着官军源源不断地进来,在人数上已经力压马五寨,毫无悬念,马五寨全体覆没,马五被阵斩,寨子被烧的干干净净。
马五寨解决了,下一个目标就是马七,马八条。
在这两个寨子围而不攻的是董福祥,张俊,易致中,谭拔萃等人。
马八条看到马五寨的烽火,想派出援军,可是援军一出堡门就被猛烈的火力打回去,如此几次,马八条明白,这是解决完马五,再解决我呀。
他一直站在寨内最高处观察马五寨的战斗,看到官军大股大股进入马五寨,就知道完蛋了。
自己这两下子还真不如马五,他都没了,我还打啥呢?
别造孽了,还是给全寨的老少爷们留条活路,降了吧。
墙头竖起白旗,马八条举寨投降了,官军进寨搜遍寨内角角落落也没有找到元凶之一的马八条,经询问其家人才知道,在宣布投降的那个时候,他就一人爬上后山,吞枪自尽了。
连锁效应,在三个寨中,实力最弱的马七,本来也不热衷和官军对抗,迫不得已随着大家打打屁而已,借这这个东风也降了。
三个寨子,结果最好的就是马七寨,马八条也算是完璧保全,只有马五被拿来祭旗。
刘锦棠首战,年轻统帅圆满地交上一份答卷,全军心悦诚服,那些老兵油子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左宗棠也甚为欣喜,北路军可算是上道了。
这一仗开始了刘锦棠的时代,年轻的统帅在之后的二十年里没有辜负叔父,左宗棠,董福祥,黄万友及朝野上下的期望,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
四十岁就任新疆第一任巡抚。
他对关陇,新疆的完整,统一,稳定的历史功绩至今无人超越。
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