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5/29 0:06:00
“眼看着香菇即将采摘,要是找不到客商可咋办?”12月13日,扶风县法门镇云岭村菇农看着扶贫大棚里长势良好的香菇担心不已。产量好,销路难,是今年大部分农户面对的揪心事。为此,法门镇提前对接,邀请法门胜利食用菌基地负责人进村为菇农讲技术、讲产销思路和香菇包销,早早为庄白、云塘、姚家等9个贫困村菇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是扶风县法门镇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落实为民解难题的一个小小缩影。为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法门镇在打造的“一基地五园区”9个食用菌产业村干部自发掀起做“乐于奉献的香菇管护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改变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以人民为中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是要让干部党员深入村组、到群众当中去。”法门镇党委书记张万峰在镇主题教育活动中掷地有声。他说,背着被子住基地、踏着泥巴入基地、顶着星光走基地,和村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百姓家里拉家常、察民情、解民忧。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的是大写的真抓实干。今年以来,法门镇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8万元,全部注入9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依托法门胜利食用菌基地,打造“一基地五园区”食用菌产业新格局,采取“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亩。以马家村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为核心,以庄白、云塘、姚家、云岭、众和5个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为依托,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新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座,投放食用菌袋万袋,预计年产香菇万斤,年产值万元,直接吸纳带动全镇50余户贫困户参与就业务工,间接带动户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保证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其中,云岭村香菇基地共建设20个大棚,10月底摔先在4个大棚摆放了菌棒,到11月份出姑,每天能采摘多斤,已经由胜利农业公司统一销售香菇1.2万斤,集体收入4万多元。“看到干部带头与群众齐心协力共干集体事,仿佛看到了30年前干群集体劳动的场景。通过香菇产业的发展,干部作风得到了锤炼,思想得到了解放,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了。”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李宏星高兴地说。“刚开始,基地为了降低成本,村干部忙完村上的事后,就待在大棚里。10月底以来,村干经常带头装车卸车,和我们一起干活,我们奔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正在基地干活的几名贫困户热情十足众和村是法门镇最大的村子,共有15个村民小组,户人。9月份建设大棚40个,采取定额管理的办法,三个人管理一个大棚,采菇、脱棒、下车、交菇,每天能带动50人次就业。第一批在5个大棚摆放了菌棒,目前已经交售了2万斤香菇。“贫困户缺技术,不愿出去。咱就在自己门前打工,一方面为村上积累资金,另一方面也能带动贫困户学一门技能。”当天,记者看到村干部张万号正在基地和群众为剩余的大棚摆放菌棒。为了发展好食用菌产业,村干部亲自干、带头干,在为村上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上,想办法、找措施、提效益。法门镇姚家村党支部书记姚栓劳这几天也比较忙,采摘、装车、交售……处处都有他的身影。9月下旬,姚家村为8个食用菌大棚摆放了菌棒,仅过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该村就已经交售了斤香菇,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多元。除过贫困户工资、菌棒成本外,8个棚为集体经济净收入2万多元。宝鸡市教育局驻姚家村工作队队长耿克俭说:“为了降低成本开销,姚家村集体大棚基地灵活用工,把采收旺季和淡季分开,长期工与小时工相结合,村干部开着自己的车给集体交售香菇,干部作风转变特别大。”在庄白村,村支部书记张选忠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捧着一个鲜嫩的香菇,他喜得眉开眼笑。庄白村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建设了30个大棚,目前在14个大棚摆放了菌棒。上菌棒时值农忙时节,村上组织所有干部上阵转运菌棒和采收,带头义务劳动,不仅扭转了自身的思想和作风,也带动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村组干部争做“乐于奉献的香菇管护人”,是法门镇广大党员开展“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主题教育最生动、最具体、最有效的实践,让广大党员宗旨意识更强了、工作作风更实了、履职效果更好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打通了。据了解,今年以来,法门镇结合产业发展,把干部示范、以上率下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抓手,通过学习和实践,干部身体力行,带来整个法门镇干部队伍的思想大洗礼、作风大转变。身住产业基地、情系百姓,在法门镇干部队伍中已是蔚然成风。目前,全镇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他们察民情、解民难,做好事、办实事,书写着浓厚的干群关系,彰显着过硬的党性作风。本报记者张晓强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