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刘备上汉帝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蜀汉危机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刘备上汉帝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蜀汉危机
TUhjnbcbe - 2025/5/22 14:39:00

刘备在称为汉中王时,为了标榜自身即位的合理性,曾经给千里之外的汉献帝上了一封表,称之为《上汉帝表》,然而恰恰是在这次上表事件背后,却隐藏着蜀汉内部的危机。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刘备上表封王是好事,为什么会有危机呢?

一、《上汉帝表》事件

《上汉帝表》是刘备手下大臣向汉献帝求封刘备为汉中王。虽然是冠以奏请之名,其实也跟刘备先斩后奏也差不多。毕竟曹操控制下的汉献帝是不会主动给刘备封王的。这里面有一个需要解释的疑点是,我们都知道刘备明明是跨有荆益,但是为什么却要当汉中王而不是蜀王呢?

一方面是因为刘备需要取得汉中这个重要的用武之地以实现自身北伐的理想,因此需要汉中王这块招牌以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一方面刘备是效仿自己的祖先刘邦以实现先为汉王后为汉帝的战略。因此刘备称为汉中王。

而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刘备此时的身份改变了。此前的刘备流落四方,毫无身份可言,身边手下也多是因为志向、友谊等团聚在他的身边;但是此时的刘备已经跨有荆益,包囊汉中,身份从流亡之主变成了一方诸侯,因此刘备需要一个新身份去控御手下,正如同袁绍的大将军、曹操的丞相之类的。但是这个身份是不可能被曹操控制下的汉献帝授予的,因此刘备只能出此策略。这样刘备和周围身边的群臣的君臣关系才能够成立,刘备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方之主。因此《上汉帝表》是刘备日后发展壮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也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个举动。

刘备奏请成为汉中王

我们都知道,向帝王上表要求封王一事,自然不能让刘备来做,不然就是“司马昭之心”了。刘备需要的是找几个手下去代替自己向汉帝上这份表。一方面是表达对于汉室的忠心,一方面是为了向曹操和孙权表达自己目前已掌握的力量。

依照我们的观念看来,刘备找来上表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自己的心腹手足,例如说诸葛亮、例如说关羽、例如说张飞……但是值得推敲的是,领衔上表的却是这几个人:马超、许靖、庞羲、射援。在这四人之后才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

这不由得便让人心生怀疑了,这四人是谁?他们何德何能又能在诸葛亮等人的前面?刘备的安排自有其深意,而在这背后,恰恰隐藏着蜀汉内部的新旧融合,是刘备融合新旧势力的努力,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蜀汉内部的人才匮乏。

关张并未领衔,而是选取了不知名的四人领衔

二、领衔四人究竟是谁?

既然要说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一下领衔上表的四人的身份。

首先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他是领衔上表的第一人。马超出身西凉,与刘备渊源不深,为何能以降将身份而充当上表的第一人呢?很重要的一点是马超的身份。马超论家世来说,作为马援之后,扶风马氏的后人,家世上面有所加分;其次是爵位,马超是汉室所封的都亭侯,这可是正八经的侯爵,甚至论其爵位还在主公刘备的宜城亭侯之上;最后是马超在汉中一带的影响力,马超因为自身神勇,在汉中一带也素有威名,据记载:

“超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

因此我们便可以明确马超在这其中的身份了,马超本身代表的是刘备的军方势力,家世显赫,爵位较高,而且在汉中一带素有影响力和威慑力,因此马超充当刘备上表的第一人再好不过了。

然后是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许靖是上表的第二人。许靖属于汉朝的老人了,早在灵帝之时,许靖就已经出山了。许靖是汝南一带的士人,素有文名,天下皆知。曾经被旧友举荐给荀彧,称其为“英才威士”。后来许靖到达蜀地,与刘璋多有交往,曾经担任巴郡太守和广汉太守。

因此我们可见许靖所代表的势力,许靖代表的正是士人阶层,虽然许靖已经垂垂老矣,但是对于缺少北方士人的蜀汉而言,许靖正是蜀汉的一个“门面担当”,表示蜀汉还是有许多北方士人的支持的,并非所有的北方士人都效力于曹魏。因此许靖脱颖而出,充当了上表的第二人、

然后是营司马庞羲,这是上表的第三人。庞羲是刘璋的姻亲,其代表的恰恰是刘璋的旧部势力。因此庞羲属于刘备阵营中的刘璋旧部,代表的也是益州本土势力。

最后是议曹从事中郎君议中郎将射援。射援来自于三辅地区,据考证,射氏一家应该是在东汉末年的大乱局之中随着难民迁徙到相对安定蜀汉一带的,此后这一批难民多被刘璋所任用,称为“东州兵”。

因此射援代表的势力属于先期到达蜀地的外来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外来势力,但是其本质还是刘璋臣子。因此射援所代表的是益州外来势力。

第五人便是诸葛亮,诸葛亮等人所代表的便是刘备的荆州班底;第六第七人为关羽张飞,其代表的就是刘备的旧人势力了;第八人为李严,代表的则是益州本土的青壮势力。

因此我们可见,劝刘备上书的人的排名,看似杂乱无序,实则暗藏玄机。刘备想要利用这样的排名,表达自己的一视同仁,甚至表达出自己更加注重这一批益州的本土势力,以表达自己的诚意,甚至不惜将与自己打天下的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放在后面,以表达自己对于益州势力的团结。

但是后面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刘备的这一次上表事件的尝试失败了。这四人在蜀汉之中几乎毫无作为,对于刘备想要团结蜀汉势力的良苦用心丝毫没有起到作用。这也向我们展示了刘备此时所面临的巨大困境。

三、刘备面临的巨大困境

这次献表的四个领衔人物,恰恰向我们展示出了刘备占领了蜀地之后面临的两大困境。第一方面是蜀汉内部强大的派系斗争;一方面是蜀汉内部人才的极度匮乏。

先说第一方面,蜀汉内部所面临的派系斗争。刘备取代刘璋占领蜀地,实属鸠占鹊巢之举,虽然占据“鹊巢”,但是“鹊巢”之中满满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印记。不同于曹操、孙权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实且可靠的班底,此时刘备的班底还是七拼八凑出来的一套班底。

作为刘备的嫡系的荆州、旧人势力尚不足以稳定整个益州的局面,而此时益州之中也多有刘璋的旧势力残存,并且力量十分强大。因此形成一个稳定可靠且有力的新班底便成为了刘备的首要目标。

在上表劝进的时候,我们可见刘备尚且没有形成一个这样的班底,因此只能通过马超、许靖、庞羲、射援等人的力量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特殊背景来表示自己的团结之意,希望通过劝进一事来重建蜀汉的班底。

刘璋虽然被放逐,但是蜀汉内部处处是刘璋留下的印迹

但是刘备此举有用吗?恰恰没用。这四人没有派上任何用途。马超因为遭遇剧变,身心备受打击,最终早死;许靖有才能且为名士,但是因为年龄太大,已经不堪大用;庞羲在刘璋时期便因为“恃功骄豪,欲有外意”而不被重用,刘备自然也不会重用他;射援则更是不堪大用,最终“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刘备此举并没有结束掉蜀汉内部的分裂倾向,这与刘备所援引的人才本身能力不够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在之后刘备任用李严作为蜀汉内部益州集团的代表之时,因为李严本人的才能和其自负的心理,这种分化倾向反而愈演愈烈。此后诸葛亮采用了打压益州本土士人的做法更是引发了益州士人的反感。因此蜀汉从始而终没有形成一套坚实的班底。我们从劝表上进一事中就可见一斑。

此后李严等人更是被彻底打压

另外,此时还反映出来蜀汉内部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人才的极度匮乏。我们可以发现,在刘备选择的劝进四人组里,这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名大才疏,虽然有名气,但是缺乏才能。包括猛将马超和名士许靖,都是名大才疏之人。难道刘备没有更合适的人用吗?此时还真是没有。诸葛亮等人此时尚属于新人,关羽张飞出身卑微,因此刘备只能使用这四人。这恰恰就反映了蜀汉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格局太小缺乏人才,以至于挑选人才的时候只能慎之又慎。

在未来的日子里,蜀汉的人才危机问题会愈演愈烈。我们现在听“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会感觉是对廖化的嘲讽。但是实际上,这句话的背后恰恰是蜀汉内部严重的人才危机的表现。这种人才危机最终会像病毒一样一步步蚕食掉蜀国。而这种危机早在蜀国人才尚算济济的上表之时便显现出来了,真的是细思极恐啊!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上汉帝表》事件是刘备刚刚进入益州,脚步不稳的明显反应,因此刘备只得抛弃老班底,寻求新班底的帮助。

但是不得不说,刘备所寻求的新班底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没有给刘备的团结计划带来什么是执行的帮助,反而暴露了蜀汉内部的不团结和人才匮乏的缺点。

而在之后,这两个弱点将会导致蜀汉的最终失败,而这局面,早在多年前便已经有所预兆了。

文:日航通鉴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备上汉帝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蜀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