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红楼梦》和《金瓶梅》的研究一直来20世纪以来的研究热点,关于它们的单篇论文已经是不胜枚举,比较这两部小说的论文也有很多。当然也引起了很多争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单方面的说哪一部小说更好一些是不公平的。本文就是要通过对《金瓶梅》和《红楼梦》在描写手法、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特色,从而来挖掘《红楼梦》对《金瓶梅》的超越之处。
20世纪的《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除“红学”之外的另一个学术热点,故尔继“红学”之名而又有“金学”之称。《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奠基作,《红楼梦》是世情小说的最高峰。两书同属于我国长篇小说名著,相隔近两个世纪。虽然从外表看来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其中却包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电视剧道德角度来评价者两部小说的话,《金瓶梅》就像是一部社会历史剧,是适应成年人看的,而《红楼梦》则像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是众多少男少女心中的一个美梦。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红楼梦》捧得过高,而《金瓶梅》却无人问津,过去很多人都认为《金瓶梅》中包含太多的色情描写,因而人们主观地把它断定为一部黄书。其时我个人认为不同的小说都有其不同的风格,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一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比较欣赏某一种风格的小说,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其他风格的小说是不好的甚至是无意义的。其实仔细来看这两部小说,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但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楼梦》红透半边天,《金瓶梅》却门可罗雀呢?
本文就是要通过对《金瓶梅》和《红楼梦》在描写手法、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特色,从而来挖掘《红楼梦》对《金瓶梅》的超越之处。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来理解这两部小说,发现它们两者的不同特色。
描写手法上的借鉴和超越
两者都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这两部书写的都是剥削家庭的兴衰史,都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相似之处显而易见。《金瓶梅》是17世纪初一部新颖的以家庭和商业城市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在它之前,《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封神榜》这些作品都是通过帝王将相、神怪和英雄的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然而一般劳动人民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未被长篇小说采用为作品的题材。他们限于作短篇话本的主角,在长篇小说中却只能当配角。
尽管《金瓶梅》所刻画的劳动人民是被歪曲的不真实的,但毕竟是对传统的突破。《金瓶梅》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风习无不带有明代嘉靖、隆庆之际新兴市民阶层的烙印,反映了明末清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而后出的《红楼梦》则以封建大族的家庭生活为题材,较少地涉及到荣、宁二府以外,这和明代以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因素在清朝统治下重又萎缩有关。但是在人物的描写上,两者都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不同的是,《金瓶梅》采取了“以丑为美”的手法,把人性的丑陋面过分的夸大,以期达到其写作的目的。而《红楼梦》却是以一个封建大族及其周围内外不少下层人物的真实生活为题材。
思想内容上的借鉴和超越
《金瓶梅》和《红楼梦》都以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在小说的情节上,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珍为亡妻秦可卿采购名贵棺木一段,显然和《金瓶梅》第六十二回两小段、第六十四回一小段雷同。脂砚斋的批语是“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而《金瓶梅》和《红楼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俗一雅。《金瓶梅》突出人之俗,而《红楼梦》突显人之灵性;《金瓶梅》写性欲的淫滥,而《红楼梦》写爱情的纯洁美幻;金瓶梅写人的纯粹肉欲,而《红楼梦》写情感。这也是为什么《金瓶梅》长时间以来被列为禁书,遭到读者的鄙视和唾弃,而《红楼梦》却能从一开始就受到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男女喜爱的重要原因。
在性观念上,《金瓶梅》中的人物就好像是性的奴隶,各种赤裸裸的性描写充斥着文章的各个角落。其中的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西门庆视满足性欲为自己的生命,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可以不择手段,无法无天,性欲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此却不是持单纯的喜好或厌恶的态度,而是视之为正常的欲望,并肯定了其中的美幻色彩,把男女间的正常性欲写得非常唯美。胭脂斋曾批评贾链与多浑虫媳妇偷情的描写:“一部书只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但与《金瓶梅》中的性描写比起来,不知要雅洁多少倍。
人物形象上的借鉴和超越
在某些人物形象上,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金瓶梅》第二十五回,二十六回来旺儿女人的故事同《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鲍二妻的遭遇相像,他们都是因为同自己的主人(西门庆,贾琏)私通,得罪了泼辣的妻妾(一是潘金莲,一是王熙凤)而自尽。还有《金瓶梅》中绵里藏针的孟玉楼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与《红楼梦》相比,《金瓶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最大的缺点,就是毫无灵性之笔,每个人的生活好像都被原始的欲望所左右着。其中的主人公西门庆,号四泉,所谓的“四泉”就是酒色财气都为其所备的缩写语。总起来说,《金瓶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真实的、可读者又多不能接受的人物。而翻开《红楼梦》,则是另外一幅画面。且看对宝玉、黛玉的描写。黛玉见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俗不可耐到超尘脱俗,是《红楼梦》在人物形象上对《金瓶梅》的超越。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的说俗和雅哪一方面更好,也不能因为《金瓶梅》中的“俗气”而就此认为《金瓶梅》的艺术价值就不如《红楼梦》,《金瓶梅》毕竟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杰作,虽然几百年来都承受着污秽的骂名,但是它的文学价值,文学地位仍然是不容置喙的,其中对各种人物的描绘更是十分精彩。在20世纪之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少有人下功夫作系统的剖析,这是令人遗憾的。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在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里,众多研究《金瓶梅》人物艺术的著作出版,对人物从多方面作深层次剖析,这对于扫去加于《金瓶梅》的种种恶俗的尘埃,正确评价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进一步认识它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文/祁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