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阳光讯(记者芮扬实习生刘意如通讯员常炜王海燕)走进扶风县的各村落,村镇工厂遍地开花,“无业变就业、闲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位于扶风县召公镇后董村的老曹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多名女工正娴熟的对各种食品点心进行包装,偶尔传出欢乐的笑声,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36岁的曹小龙是后董村的后生,也是年认定的贫困户,16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年,传承父亲的老本行,在宝鸡开始做甑糕生意,由于产品口感黏软香甜,得到了众多食客的青睐,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老曹家甑糕”。年初,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感召下,曹小龙回到家乡准备开办自己的食品厂。曹小龙说:“目前我们公司每月盈利超出了预期,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建一条真空包装甑糕的生产线,把我们家的老本行做起来,通过网络将老曹家甑糕销往全国各地,让陕西的乡党们吃上来自家乡的美味。”
在扶风县午井镇福洪电子加工部工作的马亚玲激动地说:“我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元,加上两个姐姐干活挣的钱,我们家每月能收入多元,真心感谢政府和福洪电子加工部。”
马亚玲是一名身高只有1.2米的中年妇女。因为身高原因,她一直未能成家。马亚玲的父亲80多岁,母亲70多岁,俩人身体都不太好。她们姐妹3人,大姐有自闭症,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离婚后一直居住在娘家。二姐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结婚。一直以来,马亚玲一家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自从在福洪加工部上班后,马亚玲不仅找到了自己能干的工作,而且,还把手头的活拿回家里,让大姐和二姐也每天帮忙做,挣钱使她们生活变得很充实,她们的焦虑症状逐渐消失,姊妹三个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赵梅说:“我们将不断扩大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就业,目前,采取送货上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新增就业岗位30多个,确保农村低收入人群有稳定收入,让他们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
在段家镇段家村的织来织往村镇工厂,车间的女工们快速转动着缝纫机,正忙着赶制中小学生校服。据了解,织来织往村镇工厂自建立以来,已累计向工人发放工资多万元,解决了30多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扶风县人社局高度重视稳岗就业工作,按照“送厂子进村子,送岗位进农户”的思路,大力推进村镇工厂建设,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村内生活、村内就业”。截止目前,已累计建成村镇工厂81家,吸纳就业人,其中脱贫劳动力人,今年在原有基础上计划引进、新建村镇工厂5家以上,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目标任务、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编辑:刘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