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唐代的世家大族中,韦氏家族声名赫赫。
这样说吧,在唐朝不到年的历史中,这个家族总共贡献了17位宰相,位刺史(含郡守,不完全统计),三四品的高阶官员数不胜数。当然,还有一位皇后,即差点成了“武则天第二”的韦后。
下面仅列举一下17位宰相:
根据文献——主要是唐代的《元和姓纂》和宋代的《新唐书》——记载,唐代韦氏家族有着共同的祖先。
《新唐书》:
韦氏出自风姓。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豕韦、大彭迭为商伯,周赧王时,始失国,徙居彭城,以国为氏。韦伯遐二十四世孙孟,为汉楚王傅,去位,徙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汉丞相、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
这样看,他们的始祖为上古的颛顼;
以地得氏,得姓祖为夏朝少康时代的元哲;
由彭城到韦城,再到彭城,到邹城,最后迁移到京兆杜陵,杜陵始迁祖为西汉韦贤。
西汉大儒韦贤(前年-前60年)韦贤生玄成,玄成生宽,宽生育,育生浚,浚生豹,豹生著。等到了韦著之孙韦胄时,已经进入三国时代,他任曹魏的詹事,爵安城侯。
《元和姓纂》载,韦胄有二子韦潜、韦穆,分为两大族系。韦潜系称“西眷”,韦穆系称“东眷”。
《新唐书》宰相世系则称韦胄共三子,除韦潜、韦穆外,尚有“次子”韦愔,这样在“西眷”、“东眷”外,又列韦愔第三系。唐代17位宰相,大都出自这三系。
综上,唐韦氏家族大部是以韦胄为共祖、近祖的。
三系之下,又分“房”。其中,西眷系下有平齐公房,东眷系下有阆公房(含彭城公房)、逍遥公房、郧公房、驸马房、小逍遥公房及大小雍州房等。韦愔系下有南皮公房、龙门公房。
至唐末又有数支京兆韦氏,族系不清,不能确定是否属韦胄一系。
一、西眷平齐公房
韦潜的曾孙韦惠度,任北魏中书侍郎,生韦千雄。韦千雄生韦郑子。韦郑子生韦瑱,字世珍,后周侍中、平齐惠公,因号平齐公房。
这样西眷就以平齐公房为代表,在唐代产生两位宰相——韦弘敏、韦保衡和11位刺史(含郡守)。
二、东眷阆公房
韦穆的曾孙韦楷,生韦逵。韦逵生韦阆。韦阆字友观,避地蓟城,北魏太武召为咸阳太守。时关中大乱,所部独安。明元帝曾说:“我欲有臣皆如阆。”当时传为美谈。子孙因自别为“阆公房”。
阆公房下又分彭城公房。韦阆的次子韦道珍,字秦宝,为北魏威远将军、扶风冯翊二郡太守,生韦邕。韦邕生鸿胄。鸿胄生韦淹。韦淹生云起。韦云起封彭城公,因号彭城公房。
阆公房在唐代有宰相韦方质(属彭城公房)和23位刺史。
三、东眷逍遥公房
韦阆之侄韦真嘉生韦旭,韦旭生子长韦夐、次叔裕。韦夐字敬远,不仕。但被北周皇帝赐号为逍遥公,因此称“逍遥公房”。
宰相有韦待价、韦贯之、韦处厚,刺史19人。
四、东眷郧公房
韦旭次子,逍遥公韦夐之弟,韦叔裕,字孝宽,为北朝名将,谥郧襄公。此支因号郧公房。
宰相在唐代有韦巨源、韦安石。刺史19人。
五、韦愔系下南皮公房
出自韦胄次子韦愔。韦愔的七代孙韦景略生韦瓒,为隋仓部侍郎、尚书右丞、司农卿、南皮县伯,因号南皮公房。
宰相韦见素,州刺史8人。
六、东眷驸马房
即唐中宗韦后一族。
出自东眷韦穆四代孙韦自璧,韦自璧的四代孙为韦延宾,其第三子韦议,后世子孙迎娶公主的有数人,因此号为“驸马房”。
宰相一人,为韦后的堂兄弟韦温。刺史2人,其中一人为韦后之父韦玄贞。
七、韦愔系下龙门公房
安城侯胄次子愔,韦愔生韦达,韦达六世孙韦挺杰,为北周抚军将军、平州刺,长子韦遵,为骠骑大将军、晋州大总管府长史、龙门县公,因号龙门公房。
宰相韦执谊,刺史6人。
八、东眷小逍遥公房
又称襄阳房。出自东眷韦穆之孙韦钟。韦钟生韦华,随刘宋刘裕渡江居襄阳,生韦玄。韦玄二子:祖征,光禄勋;祖归,宁远长史。韦祖归三子:纂、阐、睿。韦纂,南朝齐司徒记室参军。曾孙韦弘瑗,至韦嗣立更号“小逍遥公房”。
宰相3人,即韦思谦与韦承庆、韦嗣立父子。州刺史、郡守7人。
除去以上诸房外,唐《元和姓纂》还记载有郿城公房和大小雍州房,和以上诸房为共祖。
《姓纂》载,隋郿城公韦元礼,为东眷韦穆八代孙。出任德宗朝剑南西川节度使、加宰相衔(即使相)的韦皋,即出于此支。此外,有刺史5人。
逍遥公韦夐的从父韦义远、韦晖业两兄弟相继任北周雍州刺史,分别号“大雍州房”、“小雍州房”。该支系虽未出宰相,但截至唐宪宗元和年间有刺史3人。
位于河洛地区的韦氏父子墓葬除此之外,还有京兆诸韦。其中唐末的两个宰相韦贻范、韦昭度分别以韦宗立、韦绶为祖,他们同以上各系诸房的关系在文献上无载。
在我们看来,韦氏家族有唐一代已经属于顶尖级的了,但在那个门阀世家大行其道的年代,它还不能进前五。
封建王国,真的可以称“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