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货币遗存中,往往不经意间似有流星般闪烁的珍品于面前划过,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此枚公博评级的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五十两课盐银”就是这样一件令人过目难忘的罕见实物佐证。
银锭铭文这枚银铤锭型细腰高翅、两端宽阔,初步判定为唐-五代时期。银铤的持有者主张将其断代为唐朝时期,因为他找到了唐代诗人郑史写的一首诗“赠张珽”,以此作为依据。然而经过仔细观察银铤正反两面錾刻的铭文,书法苍劲有力,舒展古拙,与唐代端庄小巧并略显拘谨的小楷錾刻之风有明显区别,更接近于五代时期。为了明确其年代划分,找到更加可靠、合理的依据,只能从铭文解读中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东北面都榷盐制置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臣张珽进”22个铭文中包括三个官职及一个人名。从官职称谓上分析,“检校司空”唐代设置,散官,无职事;“御史大夫”唐代御史台长官,正三品;“东北面都榷盐制置使”,唐代无考。仅从字面上分析,此银铤似乎还没有完全脱离开唐代时期。那么,铭文中唯一出现的“张珽”又是何许人也?此公实在名不见经传,多方查阅资料均无果。然而,柳暗花明,竟然搜寻到“张珽”其人的墓志铭!
银锭“大唐故东北面搉盐制置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张公墓志铭(并序)忠正军节度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申文炳(撰)”。这正是此件银铤中出现的主人公张珽的墓志铭!它无异于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了这道神秘厚重的历史闸门,一千多年前的历历往事竟瞬间跃然面前!
墓志铭启首:“公讳珽,字美宗,河北邺人也……公弱不好弄,事皆生知。负倜傥之远谋,豪之逸操。富经木大为己任,设气义为身基。恒思高会风云,岂肯久喜气砚。时南北对垒,朱李寻戈。公乃番臂辞亲,弃繻自誓。遂间道适长沙委质于楚王扶风公麾下,王一见壮其应对,知其必为用也。”这段文字明确阐述了年轻时期的张珽风流倜傥,志向远大。
银锭为施展抱负,毅然离开家乡。然而身处战乱的他只能暂时先委身于长沙楚王麾下,此时的时间节点正处于“南北对垒,朱李寻戈”时期,即后唐与后梁战乱时期,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公元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从此割据河东。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并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此时距离大唐灭亡已过十数载。
区域图誌文后续“及明宗皇帝副寓县之乐推,嘉公有济活之才,折冲之辩,遂留奏为东头共奉官,转授尚书左仆射。步武禁因,周旋岁时……俄而除延州节度副使,加授检校司空。”这里提到的明宗即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明宗统治时期,后唐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此时张珽早已从长沙取道洛阳。明宗帝对他的才学与机敏非常推崇,所以很快就加封他为尚书左仆射,后又由延州节度副使加授检校司空。而这个职位也仅仅是虚衔,有名无实。真正使其能够崭露头角风光无限的则是后来的实任“榷盐制置使”之职。
“上锡诏嘉勉之。及替归双阙才面重瞳,又授东北面搉盐制置使。公以局司浩穰,嶊繁殷,何常不凤夜奉公-洁廉在位,语制辖则境越一千里,言利羡岁出百万缗,赖公心计甚强,脂韦不染,连成两课,皆集上都。”此段话充分表明了张珽在榷盐制置使之任上不畏艰辛,守法奉公,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更可贵的是他才思敏捷,工于心计,善于经营,将千里沃野之内的盐铁税收办理得井井有条,为朝廷圆满完成了连年的税贡。“今皇帝继体御乾之二载也,获罢所任,有逸额钱绢盐十馀万贯疋硕,上于朝见日:顾问盐铁张丞相有何课最?丞相以羡剩數奏,上甚嘉纳之。”皇帝对于张珽在其任期内为朝廷征缴充盈到府库的十数万丰厚税收非常满意并加以肯定,“盐铁张丞相”之美誉可见一斑。银铤铭文及墓志铭中出现的“榷盐制置使”之官职称谓是一条重要线索,值得我们进一步解读。据载,“榷盐制”的发明者是颜真卿,这一制度是指官府垄断食盐销售的模式。具体来说,官府从盐户低价收盐,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这就是盐业专卖制度的由来,政府负责统一销售和统一采购。
后唐庄宗李存勖官府低价收购盐户生产的盐,称之为统购。再高价卖给用户的,叫做统销。这也是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直接手段!时光流逝,到五代十国时期的50余年中,中央政权更迭频繁盐法渐趋苛密。后梁10余年间,尚循唐代就场粜商遗制。后唐以下,改行官商并卖之制。盐仍由民制,仍由官收,但于运销环节划分官卖区与通商区;官卖区行官运官销,通商区行商运商销,区限严格,侵销论罪。因虑官销或有不畅,乃籍列户口,按户抑配,计口授盐,按年征钱。严禁私煮私贩,违者一斤一两皆处极刑,是为中国盐政史上最严酷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烘托下,张珽才有机会充分施展其才华,实现远大抱负,以致深得帝心!为其短暂的人生留下了高光瞬间。
“清泰三年正月一日启手足於洛京安众坊私第,享年五十三。”唐末帝李从珂执政的第三年,风光一时的张珽于京都洛阳家中走完了自己短暂的53年人生。也正是在这一年,公元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至此,银铤年代划归之争最终尘埃落定。它的确是一件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实物遗存!回首,再次品味这枚锈色斑驳、银光隐现的银铤,发现它竟然承载了如此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历史记忆,可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悠悠历史,长河汤汤,又有多少名人轶事等待着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品味,从琳琅满目的历史遗存中去探索。用真心与恒心面对每一件文物,深刻领悟并充分挖掘它的文化内涵,继而广泛的发扬传承,这才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