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本文资料属于宗伯学(古儒学)内传史料,与当代通行古文史研究流派有巨大差异,属于先秦古儒之遗脉,作者宗伯正曜,转载请注明。
《诗经》是一部由先秦宗伯儒子撰写而成的古代史书,并不是当今学者所称之“古代诗歌总集”。
《诗经》是“儒子使用士族雅言古文写成诗歌形式”的古代语文课本,虽然它是诗歌的形式,但是主要内容确是古史典故,并不是抒发情感的诗歌,而是雅言历史记录。
所有《诗经》史诗都是由宗伯儒子心传口唱,故此写成诗歌形式以便于记忆。下面内容就是《诗经》中记载“失传”的上古史。
以下为宗伯正曜上古史简述
公元前1143年之前,熏商(殷商)人占据整个中华中原地区,他们并没有建立宗庙国家,只是侵略和强占了参国百姓的城市和邦国。参国就是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所称的夏朝。参人痛恨这些强盗,把他们称作“商人”,即薰商、殷商,荤商,薰鬻或者薰育戎狄人。
参朝与殷商两者名称的来历含义是参商,即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用来比喻彼此对立,永世隔绝,永远不愿意相见。把薰人比作永世的仇人。
夏朝实际原名参朝,被《史记》错误记载为“夏”。参朝被熏育戎狄人侵占了国都参城之后,由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国人大迁徙到陕西扶风县,在该处建立了周朝,因为两者一脉相承,所以上古统称为参周。
熏育戎狄人侵略参都三城之后,并没有建立国家,参周百姓痛恨这些侵略者,把他们叫做熏商、荤商或者熏育人,清朝改成殷商。“商”在古代是一个充满强烈恨意的字,人们把奸恶贪婪和压榨百姓血肉的人叫做商人。普通老百姓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制作的商品,叫做市人。要注意区分这两者。后世的市民就是指普通百姓。
当时周国国力微弱,无法抗拒熏商(殷商)人,只能暂时假意屈服,西周文王把嫡长子伯邑考质押在熏商(殷商)纣王的朝歌城,纣王让伯邑考去做行役,就是所谓低贱的重体力劳动,不久之后伯邑考即被折磨致死。纣王害怕西周文王反抗暴政,就施展诡计把文王诱至朝歌城,然后拘押在朝歌城不远的淇园,淇园就是今中国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的园林。
文王白天在看守的监视下做苦役砍伐竹子,晚上戴着重枷被关押在天牢里。天牢就是在地下挖的水牢,牢顶上有天窗可以从上向下看到里面的人,里面灌上水用来折磨犯人,整个牢房潮湿昏暗,阴森恐怖,犯人很容易得病死亡。
文王日夜都在向神明祈祷。西周武王、太公望和周公旦运用计谋,派出强有力的战士,相当于后世的特种部队,在淇县附近的云梦山上瞭望和侦察敌情,最后通过仔细的筹划和严密的计划,在某一天夜晚突袭淇园,首先消灭了淇园大门口的士兵,然后兵分三路,两路战士从侧面消灭营房里睡觉的守卫,中间一路战士解决巡逻的守卫,关押文王的天牢在淇园最后面,所有的战士最后到天牢门口汇合。
看管天牢的守卫是两名身穿重甲、手持巨斧的熏育戎狄力士,西周战士采用战术技巧,两人在前面诱敌,后面的人使用绳索,很快就解决了敌人卫兵,然后周朝战士们救出了文王,之后部队立刻返回云梦山,从山区绕路,避开敌人的围追堵截,返回岐周。
本文所述内容在《诗经》中有明确记载。如果想要看懂诗、书、礼、易等古经典籍,必须学习雅言。我的文章以讲述雅言为主,只能让学子们心情平静,不能带来任何财富。水平有限,请各位前辈和学者多多批评指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句话包含雅言车文、参文和古文,秦朝之后的学者全使用古汉语去解释这句话,所以出现大量的注解错误。
关关:参文词义,百姓们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去参加文王和太姒的昏礼(婚礼)
雎鸠:车文词义,《诗经》所记载的最早的汉字之祖,使用四种造字方法,包括象形会意指事转注雎鸠被后世学者解释为一种水鸟或者鸟的名称,是因为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造成汉字本源的缺失而出现的误解,“雎鸠”的车文词义是指昏礼中的告庙
这一句诗的整体翻译是:
始周城内的百姓们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大家一起去参加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的昏礼亲迎告庙(拜天地)等仪式昏礼举行的地点在河流环绕的始周城中心(周朝最初的都城在陕西扶风县,名叫“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来参加婚礼(昏礼)了,仪式盛大而且隆重)
作者宗伯正曜,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姬姓,鲁国大宗伯,清康乾篡改《史记》等典籍改为大司寇,子姓),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赞宾介师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年(戊辰),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遐园西廊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碑文之下。
上古参周宗伯经学(古文经学)师从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年(乙卯),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畔观澜亭。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末期,拜师仪式一切从简,因此缺赞宾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