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寻找即将消逝的年俗获奖作品3陈文娟久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寻找即将消逝的年俗获奖作品3陈文娟久
TUhjnbcbe - 2024/9/11 0:15:00
吡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03/4321518.html
04:56天南地北扶风人网络大拜年作者简介陈文娟,女,年出生于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召陈组。年毕业于法门高中,在爷爷和父辈的影响下,一直喜欢写作。高中时曾多次参加宝鸡市各类征文活动并获得了优秀奖证书。年毕业于陕西煤矿职工医科大学高护专业,年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因市场开发需要,先后在西安、汉中、江苏、福建、广东等地从事销售工作。十一年的销售心得和团队管理经历磨砺了她坚韧、坚持、坚强、宽容的性格。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年回扶风老家安居。从事综合办公室工作。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自年7月以来,有数篇文章发表于扶风县各大网站平台,引起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骨子里有着扶风人的直爽,她深深地爱着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并会在各位文学前辈的指导下再接再厉!她说:“写作不是商业,不能靠利益引诱去发展,是自己内心最真的情和最柔的感,是自己思想深处最初的感知。往后余生,我会用笔尖慢慢回忆那些最美的过往,用最朴实的语言抒发对家乡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久违的年味陈文娟佛说:每个人都是一颗洒落在尘世间的种子,须历经磨难,不断修心,然后拂去心上的尘土,还内心以澄明。的确,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大家好像由内而外进行了一场洗礼,不仅看淡了许多,也对幸福有了新的定义。我们习惯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学会了轻熬慢煮岁月赠予的一切;练就了内心波澜不惊的从容;更喜欢上了人间烟火的清欢。春节临近,选择一个安静的午后,在曼妙的音乐旋律中,回忆那渐行渐远的年味,实为一种享受。------题记时光如梭,四季更迭。恍惚间,新年的脚步近了,又勾起了我对儿时过年的回忆。从能记事起,我就爱过年,因为过年时不但有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回忆起那浓浓的年味,总是让人激动不已、倍感温馨。“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温馨的童谣声中,吃过腊八粥;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记得这一天凌晨,母亲会趁着我们熟睡就把面发好,赶在傍晚前烙好一筛子灶干粮(烧饼)。晚上祭灶时,给灶君爷点上香烛,把十二个灶干粮整齐地摆放在茶盘里供好。然后,母亲边磕头边念叨:十二个干粮一炷香,送您老人家上天堂。玉皇若问人间事,就说人人都安康。”这与神龛两旁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寓意相同。祭灶完,年的序幕就拉开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大扫除,我们叫“扫舍”。从高处到低处,全方位、无死角地打扫一遍。屋檐上的灰条条(灰尘落在蜘蛛网上形成的长条)和顶棚上的蜘蛛网要扫了;锅底灰要刮了;炕眼灰要掏了;炕席底下的麦草要换了,连猪圈都必须清理干净后垫上干土。娃娃们帮忙扫院子、倒垃圾,忙忙碌碌一天下来,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看着眼前宛如新生的一切真舒坦,过年的心劲儿显而易见!从腊月二十五开始,邻居们会三五成群、相约去赶集上会,置办年货。大多数人会拉着架子车,有的会骑着“二八大驴”(自行车),我会坐着二爸的手扶拖拉机去赶集。这曾经引起一众小伙伴的羡慕和嫉妒,坐在手扶上的心情不亚于现在坐大奔。大人们从东街逛到西街,驴驮马载地置办了一大堆:一吊子猪肉、一大捆葱、一大捆蒜苗、半袋子洋芋和红萝卜、还有花生、瓜子、水果糖......我们跟在后面帮忙抬年货。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街道,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娃娃爱过年,大人怕花钱,老汉嫌叵烦。”娃娃们只管吃好的、玩好的,谁还顾得上这些?我们常常会玩到忘了回家,都是被大人追着、喊着才往回跑。十几个碎娃“捉迷藏”,在村子里肆无忌惮地疯跑着,大喊着;藏在麦草垛背后、藏在邻家照壁后。藏在门后的小伙伴偷着傻笑,那扇门有节奏地微微颤动着,负责捉的碎娃一眼就会发现,轻而易举地逮个正着。疯跑饿了,跑回厨房抓一个大蒸馍,一边玩一边吃,真是忘我......到了大年三十傍晚,我们换上新鞋新衣服后连走路都特别小心,生怕弄脏了新衣服。端上母亲做好的凉拌猪头肉和甜米(甑糕);父亲在灰蓝色的中山服口袋里装一包金丝猴香烟,这是他平日里舍不得抽的贵烟;再提一瓶太白酒;我们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一进门,先磕头。爷爷奶奶盘着腿坐在后炕(挨着墙壁的一边),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新崭崭的压岁钱,还把糖果塞到我们兜里。当我双手接过那硬铮铮的压岁钱时,瞬间浑身充满了力量,高兴地在炕上乱蹦。这时候,奶奶笑着一把按住我说:“狗娃乖,甭跳了,看把炕跳塌了。”不一会儿,二爸、三爸、岁爸也带着弟妹们陆陆续续来拜年了。长辈们吃着喝着、笑着聊着;我们在一旁跳着闹着,全家人一起“坐夜”(守岁)。十二点一到,村子就沸腾了,四周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父亲怕鞭炮炸伤我们的手,就把长长的鞭炮挂在挑麦草用的铁叉上,用烟头点着眼子。瞬间,“噼里啪啦”爆炸起来,金光四溅,大家捂着耳朵欢呼:“过年啦!过年啦!”大年初一凌晨五点多,我们就被母亲喊起来了。母亲说:“初一早,早一年;初一迟,迟一年。”母亲总是那么勤劳干练,她把啥事都要做到人前头,咥饱臊子面天还是麻呼呼的。我们帮母亲收拾完,在炮花里找没有爆炸的零散小炮。偶尔找到一个就开心得向小伙伴们炫耀一下,大家把捡来的小炮当成“宝贝”,留着慢慢放。等到八点多,太阳出来了暖烘烘的。村长把娃娃们组织起来去给革命军属拜年,这是每年初一最隆重的一个项目。二十来个娃娃,按照大小个排好队。选一名个子高的当领队,他负责整理队伍并发号施令。“学习雷锋好榜样,预备唱......”听到命令后,大家齐声唱着歌儿快步来到军属家。军属大伯一看见我们就满脸堆笑地从里屋出来了,手里端着一个搪瓷盆,里面盛着各色糖果。一看见好吃的,大家的歌声就更洪亮了。唱完歌,他把糖果分给我们。村里有三户军属,一中午挨着拜完年,娃娃的兜兜里就会塞满各种糖果,红彤彤的脸蛋笑嘻嘻的,真是甜到了心里。午饭后,老城门楼下的秋千架被围得水泄不通。秋千是用洋槐椽和粗麻绳捆绑搭起来的,非常坚固。两个大人面对面,站在踏板上,互相配合、互相借力,利用重力加速度和惯性,不一会儿就能荡到两层楼那么高。我抬起头光是看看都会胆战心惊,由衷地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傍晚,母亲老早收拾好晚饭,一家人吃完老早就上炕了。连续几天来不停不站地疯跑,真是人困马乏啊!不过,娃娃们不管多困乏都要数完压岁钱才能睡个踏实觉。“这是我爷给的、这是我伯给的、这是我爸给的......”过个年能攒几块钱是让人很激动的事情。我们在内心默默地计划着:开学时买新本子、新铅笔、新文具盒,还要买拉丝糖和酸梅粉,压岁钱是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从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都会先去舅家给外婆外爷拜年,接下来再去姑家、姨家。到了正月初六,舅舅就会给我们送灯笼。在我们陕西关中地区,送灯笼是过年的习俗之一。娃娃们从一出生到满十二周岁,舅舅每年都要给送灯笼。满十二周岁的正月十五前,舅舅要择双日送灯笼,这叫“完灯”也叫“全灯”。家里还要举办一个比较盛大的完灯仪式,宴请亲朋好友,此后舅舅就不用再送灯笼了。外甥打灯笼--“照舅”的歇后语,据说是从朱元璋和他姐夫的一段典故里流传下来的。后来人们将“照舅”与“照旧”相通,寓意孩子今后会像之前一样茁壮成长,希望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挂起大红灯笼,营造出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娃娃们打着各种灯笼在街道上聚会碰灯笼。灯笼形态各异、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有折纹纸做的“塔塔”灯笼、白菜灯笼、莲花灯笼,还有印着“三打白骨精”和孙悟空等图案的纱灯笼。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嘴里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用自己的灯笼去碰其他的灯笼,看谁的灯笼能坚持到最后。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到最后所有的灯笼都会在一片火海里结束生命。听老人们说--今年的灯笼不能放到明年,否则会“害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疾)。刚碰完灯笼,“地老鼠”--唧地一声在脚边打着旋子,把我们着实吓了一跳,原来是对门在放烟花。“蹿天猴”--嗖地一下直冲苍穹;“飞蝶”肆意挥动着翅膀,把五彩斑斓的火花泼洒向四周,在炫耀自己的美丽。烟花灿烂的一瞬很短暂,却赢得了大家的欢呼和尖叫。那时候的我们还善于创造,“端蜡蜡”就是其中一项:把没有烧完的蜡烛,栽到瓦片上点燃,我们在大石板上围成一圈,用小棍拨弄蜡油,蘸了蜡油的小棍烧起来“呲呲呲”作响,谁的火苗旺,谁就是王者。大人们说玩火会尿床,所以我们女娃都不玩这个;但男娃很热衷玩火,弟弟的新衣服常常会烧出几个小洞。这种“新发现”非常风靡,以至于有的小娃连漂亮的灯笼都冷落在一旁,哭着闹着要“端蜡蜡”。这种“新发现”曾把村口涝池边的麦草垛给烧着了。大人们慌乱中提着桶泼水救火,我们吓得眨巴着眼睛都不敢出声。这要放到平时肯定要挨一顿笤帚疙瘩。救完火,我爷却说:“火烧财门开,看来今年要有好收成啦!哈哈哈......”娃娃们侥幸躲过一顿饱打,心里暗喜---这火还给烧对了!正月十五热闹完,年就过完了。十六晚上,母亲给家里的诸神上好三炷香。她拿出精心挑选的、很圆泛的红灯笼,点上蜡烛,带着我们把前院后院的各个门后、井房、粮仓夹巷、灶火门上、炕席底下的犄角旮旯里全部照一遍,这叫“亮屋子”。母亲说:“这样齐齐照一遍,来年家里就不会有小虫虫了。”年过完了,天气暖和了,地里的农活开了,小伙伴们也收假了。我们带着新年的好心情又开始了新的学习,而我的心里又在默默地盼望着下一个新年......龙腾玉宇,牛驾青云,门庭喜气添鸿运凤啭碧梧,莺啼紫陌,华夏春风奋马蹄记初心有担当周礼扶风《周原文艺》祝您生活愉快!人文扶风新篇章,邀您共同谱写!传播扶风声音,讲好扶风故事。“周原文艺”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即将消逝的年俗获奖作品3陈文娟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