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在中国科技馆的华夏之光展厅中,展示了一件叫“被中香炉”的展品。被中香炉不仅是一件家居实用的暖宝宝和香宝宝,还是一种艺术珍品,更是一项重要创造。
被中香炉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为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银质被中香炉,球体外径50毫米,制作精细、镂刻雅致。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内,出土了一大批唐代宫廷稀世珍品,其中有两件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薰球,其中一件直径毫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枚银薰球。
香薰球一个铜制或银质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等。被中香炉整体为圆球形,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的同心圆环,炉体在径向的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同样,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如此这般,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垂直的水平状态。因此之故,被中香炉的特点是,不论怎么翻腾都不会漏出,还能保温取暖。
香薰球安全吗古代中国人不仅发明了指南针和罗盘,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陀螺的民族。现代物理学认为,要使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不倾斜翻倒,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支点悬挂”,被中香炉就用了这种现代机械的陀螺仪结构。"被中香炉"的平衡环由内、外环组成。香碗安装在内环上,可保证香炉向任何方向倾斜时,香碗都能保持水平状态而不让香火洒出。因为其实用而又有生活情趣,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
香薰炉陀螺的原理被用在"被中香炉"上,这不得不令人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巧思。早在公元前50-30世纪仰韶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了陶制陀螺;在明代的古籍《帝京景物略》中,已记有木制陀螺。这种陀螺是本来只是一种玩具,使其高速旋转时可直立不倒。西汉末巧工丁缓的“被中香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常平支架。其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镂空球内有两个环互相垂直而可灵活转动,炉体可绕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转动。其原理与现代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相同。西汉时期出现的"被中香炉"中的平衡环与现代陀螺仪表中的平衡环,在作用原理和结构形式方面完全相同。这与现代航空陀螺仪表中高速旋转的陀螺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都是利用其高速旋转时的定轴性。若把中国古代的玩具陀螺装在"被中香炉"内的平衡环上,就可构成一台典型的现代陀螺仪。
陀螺仪的原理无独有偶,在欧洲,最先提出类似设计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大发明家,大科学家达·芬奇,已经比我国晚了多年。但讽刺的是,这项杰出的创造,在我国古代最早最广泛应用于贵族们日常生活的享乐上。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古代中国人并没有将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与陀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种航海工具。这实在是让后人匪夷所思,也每每被历史学家引为一件憾事。这一机会被西方人所抓住,他们将罗盘与陀螺相结合,创造了陀螺罗盘,为近代航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16世纪的欧洲,意大利人希·卡丹诺制造出陀螺平衡仪并应用于航海上,从此航海再不会迷失方向。其后西班牙帝国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殖民帝国之一。现代的飞机、导弹和轮船不论怎样急速在空中或海上运动,都能辨认方向,这都归功由于安装了陀螺仪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