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趣谈马超的历史形象反转,如何从乱世枭雄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趣谈马超的历史形象反转,如何从乱世枭雄
TUhjnbcbe - 2024/4/28 17:0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史书上被陈寿评价为“因穷致泰”的马超,是因为他人生大起大落,在穷途末路之时投奔了刘备集团,最终获得了善终。马超虽然武艺高超,但是战绩平平,唯一出彩的地方应该是他在潼关时,追击渡河的曹军,差点活捉了曹操。以至于让曹操感慨说道:“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也。”

在历史上,马超因为反抗曹操,使得身在许都的父亲马腾被曹操诛杀,世人都认为马超害死了亲生父亲,因此多有贬低他;反在《三国演义》中,他不但有了“锦马超”的雅号,甚至还被美化成“忠臣孝子”,获得后人青睐。这里的前后原委很值得细细探讨。

扶风茂陵马氏家族

马超,字孟起,汉末名将,祖籍在司隶右扶风茂陵县,祖上乃伏波将军马援。说起马援,可谓大名鼎鼎,“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正是出自马援之口。

东汉名将马援故事

马氏家族在东汉帝国时也出过皇后,其家族也曾成为外戚——马援的小女儿嫁给了汉明帝,做了皇后。可惜好景不长,在汉和帝时,因为身在朝廷的马光、马棱受“窦宪案”牵连,使得整个家族受到排挤,从此退出朝廷高层。

到了汉顺帝时期,马氏家族又出了大儒马融,名声响彻关西,门徒遍布天下,他入朝做官后,趋炎附势,跑去依附“跋扈将军”梁冀,还因为帮梁冀起草弹劾太尉李固的奏章,从此为天下士人所不齿。后来,随着梁冀的倒台,马融也被清算出朝廷。

失去政治前途的马融最终还是返回故乡教书,“不失为富家翁”,关东都有人来前来求学,例如汉末大儒卢植、郑玄都曾拜入马融门下。

与马融同时,马氏家族里还出了一个担任兰干县尉的马子硕(名不详,字子硕)。

兰干县在凉州汉阳郡,县尉则是县府的武官。——马子硕去凉州边地做个县府武官,可见他混的并不怎么样;更倒霉的是,马子硕因为犯事丢了官,所以他自觉无颜回家乡(右扶风茂陵县),就干脆在去了凉州陇西郡定居,又娶了一位羌女为妻,生下了马腾。

——马腾便是马超之父。

游戏《全战三国》中的马腾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马腾是大汉忠臣,一心想匡扶汉室,还参加了讨董联军,名列“十八路诸侯”之一,到了建安年间,他看穿曹操的奸雄本色,又试图密谋铲除曹操,可惜计划泄露,惨遭杀害,一门忠烈,尽数殉国。

但是在正史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早些年,马腾做过汉贼,也没有参加反董联军,反而跟董卓互相勾搭,总而言之,他就是与韩遂一同割据凉州的军阀头子。

后面开始说说历史上的马腾吧。

马腾起事

马腾童年时家境不佳,靠着上山砍树,把木材运送到城里贩卖,以此谋生。马腾生得身材高大,面容雄壮,异于常人,性格贤良敦厚,因此得到很多人敬重。

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征调六郡兵马,讨伐以韩遂、边章为首,割据金城郡的凉州叛军。马腾抓住了这个机会,去应征做了官军,靠着自身勇力屡建军功,当上了军司马。

次年(),耿鄙率大军前去讨伐金城,在路过陇西时,军队发生哗变,陇西太守杀了治中从事程球和刺史耿鄙,然后改投叛军,马腾在这次事变中,也选择了做叛贼。凉州叛军声势浩大,进逼冀城(凉州州府及汉阳郡府所在地),汉阳郡太守傅燮在没有任何增援的困境之中,拒绝了叛军可给他生路的承诺,仍然选择临阵殉国。

——同样身为大汉官员,马腾和傅燮相比,人品高低立判。

后来,随着京师雒阳发生政变,董卓入朝秉政,董卓面对关东反董大军的威逼,也试图跟凉州叛军和好,想借他们的力量来对付袁绍这帮人。——当时凉州叛军的首领是韩遂、马腾。

董卓和李傕时期

可是事不凑巧,初平三年(),韩遂、马腾正准备率军前往长安赴命,却听闻董卓遇刺身亡的消息,于是韩、马二人停驻在关中观望长安形势。

六月,董卓故将李傕等人攻破长安城,抓住司徒王允等人,成为新一代的权臣。

电视剧《新三国》中的李傕、郭汜形象(请无视弱智台词)

韩遂、马腾又开始与李傕联络,李傕给韩遂、马腾封候拜将,以示安抚,韩遂便率军返回凉州,马腾则留在关中,开始经营地盘。

——可以说,在这时候,马腾带着父亲马子硕的期望,终于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右扶风,他封侯拜将,也算是绣衣昼行,荣归故里了。

初平四年(),前凉州刺史种劭为了报杀父之仇(种劭的父亲种拂在李傕攻破长安时战死),联络了一些反对李傕的汉臣合谋,其中包括马腾。史书上记载马腾参与的原因是:李傕没有满足自己的一些要求。

马腾率军进驻长安城外的长平观,韩遂也率军从凉州赶来助战,李傕则派樊稠等人迎战,马腾战败,只得随韩遂一同返回了凉州。

建安时期,经营关中

马腾与韩遂还曾结拜为异性兄弟,两人很亲近,可是这次回到凉州后不久,两人因为利益瓜分发生纠葛,居然反目成仇。马腾先击败了韩遂,韩遂又去拉人来击败了马腾,甚至把马腾的妻子、孩子杀死。

游戏《全战三国》中韩遂形象

时间到了建安初,许都汉廷派裴茂督关中诸将讨平李傕,马腾则趁这个机会退出凉州,再次返回了关中。

当时汉廷的执政者是司空曹操,曹操对马腾这帮关中军阀也是采取拉拢的手段,在建安四年(),在官渡之战前夕,汉廷任命钟繇为司隶校尉,对马腾等人进行安抚。

当时官渡局势严峻,马腾等人也对“曹操和袁绍谁能胜出”也保持观望态度。众所周知,最后是曹操赢了,在建安七年(),袁尚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联络南匈奴军,进军河东。在危急之时,钟繇说服了马腾站队到曹操这一边。

建安十一年(),并州刺史高幹也试图扰乱河东,最终也是马腾协助作战,平定了叛乱。

在这段时间里,马腾算是终于洗白成了“大汉忠臣”,为汉廷,为曹操出了力。马超作为马腾最信赖的儿子,他也在多次战斗中流过血,负了伤。为此,曹操表彰马超的功劳,还任命马超为徐州刺史,但是马超没有去上任。

建安十三年(),大鸿胪段煨在许都病逝。段煨是凉州军阀出身,在建安初,讨平李傕后,他凭着战功洗白,选择入朝养老。现在段煨没了,曹操又考虑选拔马腾入朝,这件事说得好听叫升官,实际上就是想夺下马腾的兵权,逼他离开自己的地盘。

马腾从打心底是不想这么早就“下岗”的,但是钟繇安排的动员工作做得很好,除了说客前去吹捧拍马之外,还嘱咐沿路郡府以最高礼节待遇安排马腾的进京上任之旅。马腾拉不下面子,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就去了许都,同时带去了大部分家族的人。

马腾当然也不肯轻易交出自己在关中的地盘,于是在临走前,把军队和地盘转交给了马超。

马超败亡,投奔刘备

一开始在关中,马超与司隶校尉钟繇也相安无事,建安十六年(),曹操准备征讨汉中张鲁,钟繇又一次开始给关中诸将做军事动员,而马超则认为这是曹操想趁机夺下自己在关中的军权,于是马超联络关中诸将,甚至凉州韩遂一同起兵对抗曹操。

最终曹操亲征关中,原本和平十多年的关中地区又陷入战火之中,大量无辜百姓流离失所。在经历了潼关之战,渭南之战后,马超败出关中,和韩遂又去了凉州。

此时马超的所作所为,抛开是否符合政治正确不讲(从曹操角度看是反汉,从刘备角度看反曹就是扶汉),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将身在许都的父亲兄弟推向了死亡边缘。

马超在凉州又围攻冀城达八个月之久,用承诺换来凉州刺史韦康出城投降,结果进城后言而无信,又将韦康杀害,做起了土皇帝。而曹操听闻马超不思悔改,继续在凉州继续作乱,便把身在许都的马腾及其族人几百口人全部处死,这也断了马超的后路。

建安十七年(),马超被韦康故吏杨阜等人算计,丢了冀城,失去根据地的马超又只能投奔汉中张鲁;在汉中,张鲁部将又与马超不容,马超受刘备的使者李恢的指使,偷偷去了蜀地,投奔了刘备。

在刘备的领导下,马超也参与了几次对抗曹操的战役,包括建安二十四年()的汉中之战。刘备称汉中王后,还封马超为左将军,刘备称帝后,马超又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从军职高低看,马超似乎军职地位超然,远胜关羽,张飞,实际不然。在《三国志》中记载,马超在刘备处有一些受制于人的故事。

蜀汉帝国“五虎将”,剧中为马超形象

例如,马超为了自保,出卖把他当朋友的彭羕;在《山阳公载记》里,还有马超受到张飞等人敌视的故事,如此种种,陈寿也明写了马超对刘备的担忧(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毕竟张鲁都听过这句话:“连自己亲生父亲都不爱的人,又如何会爱你呢?”张鲁对马超心怀猜忌,更何况刘备呢?

《典略》:(马超)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演义的马超形象转变

第一,道义

可以说,得益于刘备集团的“季汉”属性,马超随刘备征讨曹操,从政治立场上看,马超又成了“忠汉”之臣,说他叛汉,也只是许都(曹操)这边的说辞,但是有一点:他因为起兵反曹导致父亲被诛杀的过失是无法洗白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则篡改了事件时间先后顺序,写成:马腾参与策划刺杀曹操,事情败露后被杀,马超为了替父复仇,这才在关中起兵反董。——于是马超树立起“忠臣孝子”的形象,也不会给刘备集团带来污点了。

到底还是演义的影响力巨大,后人谈及马腾、马超形象,第一印象都是演义里的“忠臣孝子”,很少有人知道马腾曾经做过叛军的故事(非忠臣),更不知道马超害死父亲的故事(非孝子)。

第二,外貌

在演义中,罗贯中借刘备之口说出马超的形象: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

《三国演义》第65回:玄德在关上看时,门旗影里,马超纵骑持枪而出,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玄德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

再借着诸葛亮之口说马超在羌人中有“神威天将军”的称号。

《三国演义》第85回: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

如此记载,便有了后人创作其形象的基础,例如在光荣《三国志》游戏中,马超的立绘便是如此:

马超游戏形象

这种飒爽英姿可以比肩同样一身银色盔甲的赵云了。

第三,武艺

在史书上,马超也是颇有武勇之人,上阵杀敌,十分勇猛。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还虚构了一场“许褚裸衣斗马超”的经典场景,说的是在渭南之战时,马超和许褚两人约定出阵单挑,斗了三场,两百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马超回营后都对韩遂称赞:“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

此外,罗贯中还虚构了在葭萌关时,马超与张飞单挑的故事,同样也是三场,两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可是在民间对三国演义人物武力评价的谚语中,仍然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里马超排第五,张飞排第六。笔者也不知道这排名根据是什么,只能说是大家对马超的喜爱多于张飞吧。

后世传说中的马超

由此可见,民间百姓对马超的喜爱之情当然是建立在《演义》故事基础之上的,后来更有人为马超大唱赞歌。

在明代王同轨著的《耳谈》一书,还写过马超显灵的故事。大意是说明代人杨廷仪为了给父亲选墓地,侵占了马超坟,马超托梦显灵要求他放弃,杨廷仪执意不肯,最终被马超灵魂报复,闹得家破人亡。

蜀新都县少参杨公廷仪,为亲侍郎公某卜墓地,掘土见崇碑题曰:“汉左将军马超之墓”,以为吉有验,遂就之。忽梦超锦袍玉带,言曰:“我汉将军,勿夺我墓。”公不为动,复梦超戎装弯弓,射中公左目。已,又梦射中公右目,相次目皆瞽而意逾坚。又梦超,大怒,曰:“吾有以祸汝矣!”亡何,其家数干人与数贾为偶匿贾金尽杀之。事觉,罪凌迟而蔓及公,罪弃市。

现代有陈玉福著的小说《西凉马超》,这故事内容是虚构的,全为了迎合武威雷台汉墓及本地旅游而设计,并非是历史故事。

陈玉福著《西凉马超》

在这篇小说里虚构了马超坐镇凉州,一直到死于任上。其实历史上,虽然马超在蜀汉帝国曾被任命为凉州牧,但这是遥领,因为当时的凉州一直被曹魏帝国所掌控,马超是不可能到凉州实地上做官的。

更简单的道理:如果凉州为马超所掌控,那么诸葛亮出祁山,又去夺凉州,岂不是自相矛盾?显然作者是没有按照历史记载来编故事,而是自由创作,而且其目的是为了打造金昌本地的旅游事业,并说马超有罗马人的血统,并有绿色的眼睛云云。这显然是小说家之言了。

金昌骊靬古城一撇

再有现代人在网络上发明出“马超后人定居亚美尼亚”的故事。笔者追根溯源,也是发现在年在天涯论坛出现了一篇《亚美尼亚的姓氏“马米科尼扬”的祖先是从中国来的》的帖子(据说是发布于人民网),大意是说亚美尼亚人有一个“马米科尼扬”的姓氏,按照本国史书记载是公元三世纪来自中国的马姓人物。

天涯原文截图1

作者是人民网的记者,他不懂考证,却生拉硬扯地把马抗附会成了马超后人。

天涯原文截图2

所谓“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马超后人在亚美尼亚的故事在网络上越传越神,因为在正史上并未提及马超家族中有马抗这个人存在,所以各种把猜测当结论的都有。笔者检索多篇洗稿网文,有说是马超儿子马承改名的,也有说是马抗是马超的从兄弟,甚至还有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发明出史料来骗人的,例如:

孙盛《蜀世谱》:马超从弟岱,字伯瞻,腾兄翼之子也。父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这就是编造的史料。

在这里,要明确的是孙盛确实写过《蜀世谱》,但这本书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辑文中是绝对没有这一条的。

考证起来也很简单,在《三国志》中,马岱的表字连陈寿都不知道,孙盛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如果孙盛知道,裴松之做注时为何又不写呢?

综上所述,马超在历史上的形象并未有出彩之处,甚至背负着“不孝”的恶名,为世人所不喜;但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家笔下,马超华丽转变为“忠臣孝子”,其形象也得以美化,由于《三国演义》及戏剧等文化载体的传播,世人更乐于接受马超的完美形象,又有更多人为其形象增光添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谈马超的历史形象反转,如何从乱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