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四大名著里,藏着每个中国人一生所需的修行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四大名著里,藏着每个中国人一生所需的修行
TUhjnbcbe - 2024/3/5 17:53:00

“请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席慕容《戏子》

舞台上的戏子,无论是开心大笑还是悲痛大哭,都是因为剧中人物的境遇。而作为台下观众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曾经有报道说,著名老艺术家李明启老师由于扮演《还珠格格》中特别受人憎恨的容嬷嬷一角,连去菜市场买菜都没人卖给她。

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共情能力,所以明代著名批评家金圣叹先生在批注《水浒传》时发出了“少不读水浒”的感叹,后世在这句话后面又补充几句,凑齐了不读四大名著的打油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这四句打油诗所讲的道理,孔子在很多年前用三句话就讲清楚了:“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红楼梦里情关难过,水浒好汉壮志难酬,三国演义斗到最后被司马懿捡了便宜,西游记里历经磨难,戒骄戒躁最后终于取得真经。

中国的四大名著里,藏着每个中国人一生所需的修行。只有真正读懂了四大名著,才能够悟的透这百变人生。

情关难过宝玉还是娶了宝钗

情关难过却不得不过,元代大诗人元好问就替天下痴男怨女问出了这句千古一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宝哥哥虽然深爱着林妹妹,却与花袭人、妙玉等其他女子暧昧不清,最后还为了家族利益娶了宝姐姐。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一个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寻常,奈何林黛玉却不是一个寻常姑娘。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情”之一字是世间最美好的字眼,却也是世间最磨人的事情。

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老师,便是把林黛玉的人生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里。陈老师在不幸罹患乳腺癌之后,坦然放弃了俗世间的一切,在百国兴隆寺削发为尼,平静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日子。

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

读懂了林黛玉的陈老师,不仅看透了爱情,也看淡了亲情。虽然心里念着父母,但是自出家后直至去世,再也没有见过一面。“质本洁来还洁去”,世人用林黛玉葬花吟中的这句话,就简单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生在脂粉堆里的贾宝玉,从小身边就围绕着各种姐姐,只要是他喜欢的姑娘,就没有不喜欢他的。但是他与林妹妹的感情,却注定是无法有结果的。

他是一个凡夫俗子,无论是要娶妻纳妾,还是收个通房,王夫人都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会百般为他张罗。而林妹妹心里的爱情,却是容不得任何瑕疵的。

宝黛之间的爱情,是穿插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里面的。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无论是贾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还是薛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无论是林黛玉这样的弱柳扶风,还是王熙凤那样的泼辣果敢,他们自己的意愿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家族的利益。

所以,贾宝玉最终还是妥协于家庭的安排,放下自己对于黛玉的惦念,娶了宝姐姐为妻。其中的辗转反复与内心煎熬,曹公并未着墨太多,但是我们这些看客,却早已了然于心,仿若感同身受。

宝黛都是来自太虚幻境的神仙,来人间一遭就是为了经历“情劫”。所以最后黛玉泪尽而亡,宝玉婚后出家的结局,早已在开篇有过伏笔。宝玉并非是为了逃避婚姻与家庭的责任而选择出家,而是经历了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之后,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余生。

贾宝玉

壮志难酬宋江还是接受了招安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刘欢大哥的这首《好汉歌》,曾经随着电视剧《水浒传》的热播风靡全国。

梁山一百单八将,不仅有像武松、李逵这样的无业游民,也有像徐宁、宋江这样的权贵阶层,小小的山头聚齐了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群,无论高低贵贱皆以兄弟相称。

他们没有宝玉那样的好命,含着金汤匙出生于富贵人家,自小便可享受衣食无虞的生活。他们被迫来到梁山都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成瓮吃酒,大块吃肉”。

所以《水浒传》全书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无论翻到哪一页都能够看到好汉们胡吃海喝的场面,一股热血男儿的气概瞬间跃然纸上。

然而,生来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他们,为何会舍得放弃梁山上自由自在的空气,而接受朝廷的招安呢?

因为在生存需求面前,一切理想和自由都需要为此让路。山上的生活是过得十分潇洒恣意,但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有没有饭吃的日子,任谁过久了都会心有戚戚焉。

梁山好汉(部分)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高考毕业就选择离开家乡去远方读书,大学毕业也不愿意回老家过安稳日子,觉得奋斗的人生才更自由。大多数时候,在大城市奋斗上几年之后,还是要回到老家接受家里的安排,相亲、结婚、生子。

大城市的年轻人看小城里的年轻人时,总是会自带一种优越感,他们觉得哪怕在大城市讨饭吃,也比在小城市那几条几十年没变过的大马路上,闭着眼也能够走到尽头。

然而,无论网上的讨论如何热烈,每年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后,关于岗位竞争比的数据会比舆论间没有源头的言论更能说明问题。在目前这个社会环境下,成功上岸进入体制依然是很多年轻人的追求。

每年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奔赴北上广深,愿意为了理想而自愿享受甚至是的福报,就有多少人带着满身的疲惫,默默拖着行李回到三四五六线小城市,用家乡的温度来安放漂泊太久的灵*。这个答案,施耐庵在《水浒传》的结局里早就告诉了大家。

就像之前发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那位老师,看过世界之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生活继续以前的日子了。如果目前偏安于小县城一隅的年轻人,还心怀大志想要出去走走,却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不妨看看水浒传,读懂了宋江最后的选择,或许对自己目前的境况便能够得以释怀。

施耐庵

是非成败转头空

本山大叔在电影《一代宗师》里借丁连山之口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的一生最难看破的就四件事:生死、是非、荣辱、成败。”三国演义演到最后,曹操、刘备、孙权皆与世长辞,他们至死也没有分出胜负,却共同败给了他们从来不认为是敌人的司马懿。

《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篇,讲述了东汉末年诸雄争霸的故事。无论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刘备到处收揽人心,还是孙家常年割据江东,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主动挑起了纷争。

整本书里,最厉害、最聪明、最勇猛、最有谋略的人,到最后都没有一统天下。整部书里面最没有存在感的司马懿,却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三国的故事是一部诸侯争霸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争来争去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蚌鹤相争从来都是渔翁得利,读懂了三国演义,就会懂得如何做一个悠闲的渔翁。

三国演义片段

历经磨难得真经

《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团队,不像红楼梦里面的四大家族最后落了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也不若梁山的英雄好汉最后还是选择缴械投降,更不是三国演义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中国四大名著里也只有西游记中的主角最后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看似是一部怪力乱神的小说,但是背后却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从孙悟空到猪八戒,再到沙和尚和白龙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曾经犯过错误的人。派他们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本意并不是要他们护唐僧安全,而是要他们渡自己的劫。

孙悟空一个跟斗就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小时候看电视剧总觉得孙悟空过得太憋屈了,本来自己一个跟斗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跟着唐僧这个烦人的师傅走了这么多年。最后还要被大海龟摆了一道。

师徒四人取经

年纪渐长才逐渐明白,一个人无论能力再大,总是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他们这一行人去西天取经这件事情,重要的是过程中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而不是最后灵山上面的那一摞真经。

取经的过程,就是探索人生的过程,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理解,对于彼此多了一份宽容。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佛家说的那句:“渡人就是渡己”。

中国四大名著的内涵,是盛大而丰盈的,不同的时间不同境遇下读来,都会有着不同的感触。若能读懂了四大名著,便能看淡情天恨海,释怀利益得失,参透世间争斗,最终到达自己内心的彼岸。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大名著里,藏着每个中国人一生所需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