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青龙古会
文|扶风老怪
青龙村在关中地区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自然村,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却在西北五省有很大的知名度。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青龙村的出名,不是因它有特别美丽的景色,也不是因它有非常富饶的物产,却与一年一度的古会有关。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从四面八方来的香客,他们越省跨府,走州过县,翻山涉水,风餐露宿,汇集青龙,朝拜他们心目中的索姑圣母,以祈求四季平安,财源广进。农历十三、十四、十五的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大小庙院,老柏树下,坐满了不同口音的朝拜香客。这种壮观的场面在附近的乡会是难得一见的景致。据说古会与传说中的一个人物有关,青龙村在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出现的轶闻趣事,也正好是围绕着这个人物展开的。这个人物历来是青龙人的骄傲。此人赋予了神话特色,但她却比神话人物更真实。她就是索姑圣母。
索姑圣母,有人说是汉代人,又有人说是唐代人。到底是那个朝代的人,谁也说不清。可传下来的故事情节却完全一致。索姑是一个既勤劳又善良的人,她出生在一个比较殷实的人家,童年时代的索姑由于得到父母的无比关爱,她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与温馨。不幸的是在索姑刚开始懂事时,索姑的父母因为疾病,先后离世,贪婪的哥哥霸占了所有的家产,索姑的生活出现了变数,只得寄人篱下。索姑的嫂嫂是一个刻薄寡情的女人,待索姑完全不念骨肉之情,稍不称心就会大声训斥,甚至拳脚相加。懦弱无能的哥哥,对自己妻子的做法,听之任之。在哥嫂的把持下,家庭似乎就成了折磨索姑的牢狱,童年的温馨变成了无休止的梦魇。
索姑生活的年代,青龙地貌与现在大不相同。当时青龙山头全年植被茂盛,山下湋河流水潺潺。那时的住户也很稀少,在成片的柏树林与茂盛的芦苇荡中间,不时有野狼和狐狸出没,因而狼叼娃就不足为怪了。可狠心的哥嫂,为了达到长期霸占田产的目的,完全不顾索姑的安全,春天竟让索姑孑身一人去青龙山下的河湾放羊。也许是上天怜念这个苦命的索姑吧,凶残的恶狼、狐狸竟没有光顾索姑和她的羊群,索姑才侥幸避免了皮鞭之苦。狡猾的哥嫂,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夏天的夜晚,别人都在树下纳凉,可嫂嫂却让劳累了一天的索姑纺线织布。村民们经不住困倦的袭扰,纷纷回家睡觉,偌大的山坡上只留下仍在纺线织布的索姑。索姑手上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可索姑望着眼前成堆的棉花,想到第二天难免要遭到嫂嫂的*打,无助的索姑趴在歪脖子老柏树上伤心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索姑无法抵挡疲劳的侵袭,竟爬在老柏树上睡着了。殊不料索姑的哭声传上了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非常同情这个勤劳善良的索姑的悲惨遭遇,就命太白金星指派所有的纺线虫趁着夜色帮索姑纺线织布。善解人意的乌鸦为了帮助索姑,也伸开翅膀,遮挡东方升起的霞光。当霞光再次照亮这个山村时,索姑奇迹般地完成了纺线织布任务。哥嫂的恶计又一次落空。
尽管索姑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但索姑仍然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仍然拥有一颗敬畏善良的内心。青龙地区谁家有难,索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谁家媳妇如果生了孩子,索姑都会前去登门道贺。更让我们敬佩的是,这个善良的索姑,还有一副助弱扶贫、济世救民的侠义心肠。据说有一年青龙山区春旱严重,青龙地区一片荒芜,人们无以维济,纷纷外出逃荒。索姑利用哥嫂外出游玩的机会,打开了粮仓,赈济灾民。索姑的义举,安定了民心,解救了民苦,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哥嫂回家,本想惩罚索姑,无奈朝廷征召索姑觐见,夫妻二人不敢违抗圣命,只好作罢。正义战胜了邪恶,善良取得了胜利。
据说索姑就是在农历三月十五,远嫁周至车峪山。索姑出嫁的那天,青龙地区可谓万人空巷,四乡八社的村民,都来欢送他们的亲人。人们自发地敲锣打鼓,燃放炮竹,真诚地为他们心目中敬爱的人送去祝福。索姑看见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父老乡亲,激动地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索姑上轿时深情地回望着青龙地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她要把这里的一切装进自己的心里。乡亲们送来的嫁妆索姑一一退了回去,索姑只带走了一筐青龙的*土和一杯湋河的河水,索姑说看见这些他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在索姑看来,青龙善良的村民就是她的衣食父母,青龙的山水就是她难以割舍的家乡。索姑对着满山遍野的柏树伤叹道:“再见了,我的家乡。再见了,我的亲人。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老天似乎懂得了索姑的内心,也由晴转阴,青龙庙坡上空霎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据说从此以后,青龙地区每年的农历三月,风调雨顺,庄稼葱茏,农人的日子一年好过一年。人们都说是托了索姑的洪福。
至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索姑这个人,无从考证。留下的资料记载也好像是传说而已。可索姑的传说却让后人演绎得更加精致。有一种说法是索姑嫁到周至车峪山之后,不久男人死于伤寒,悲痛之余索姑遁入道门,立志学习医术,根治像自己男人那样的病人,让天下的所有家庭免除病痛的折磨。由于索姑潜心研修医术,索姑的医技远播岭南岭北。索姑定期在莲花庵举行义诊活动,对前来就诊的穷苦百姓分文不收,人们把索姑称为天神下凡。周至车峪山似乎留有索姑的炼丹炉,山内的莲花每年开得异常鲜艳,人们都说那是索姑培育的。
还有一种传说更为离奇。唐王李世民安定天下之后,一天心血来潮,带领卫队到周至狩猎。来到车峪山谷口,只见山势巍峨,树木茂盛,谷底溪流潺潺,岸边有一只可爱的小鹿正在吃草。唐王李世民制止了卫队的喧哗,取来御箭,就向小鹿射去。小鹿受到惊吓,撒开四蹄狂奔,可屁股还是中了御箭。李世民随着血迹追去,不料天上狂风大作,李世民与他的卫队隐沒在飞沙走石的乱阵之中。狂风过去后,卫队不见踪影,谷中异常地安静。此时的李世民又累又渴,也难以辨清方向。忽然深山似乎有锺磬之声隐隐传来,李世民循声而入。李世民越过小溪榛莽,攀上乱世山崖,来到了一座庵堂门口。李世民上前叩门,一位小道姑把李世民引入庵堂。厅堂内一位面容和善的老道姑正在为刚才受伤的小鹿包扎,李世民上前说明了来意。老道姑见来人气宇轩昂,面貌脱俗,便吩咐小道姑好生招待。李世民吃饱喝足之后,为了报答老道姑的盛情款待,特意将自己的青色长袍脱下来盖在小鹿身上。李世民在老道姑的指导下走出了迷谷,与卫队会合,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归程。回到长安后,李世民曾出台了一些法令,制止了当时日益泛滥的狩猎之风。有人说这个为小鹿疗伤的老道姑就是索姑。后来索姑的娘家人来车峪山看望索姑,索姑就用这个青长袍包了一些特产答谢家乡的亲人。索姑离世后,家乡人为了纪念索姑,就把这个青色的长袍埋在了长岭上。也就是从那以后,青龙山岭上的树木格外葱茏,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青色的长龙,覆盖在*土高原。我想家乡的地名也许与这个传说有关。
传说毕竟是传说,然而青龙三月每逢古会,都要派人去周至车峪山请索姑回娘家。这已是千年不变的习俗。请索姑,这在青龙是非常隆重的活动。参加邀请的人,在当地须有较高的威望,出发前更需净手斋祭,口诵佛经,以示对索姑的敬重。这些老者,自己备办礼品,赶着自家的马车,冒着被土匪打劫的危险,前去车峪山搬回索姑的遗像,供奉在青龙大殿上。从三月十三起,青龙庙院就热闹起来了。烧香求愿的,拜佛祈福的,敬神求财的,祈子纳女的,坐满了大院。院内的铜香炉中,紫气缭绕,香雾弥漫。香客们出出进进,互相诉说着自己膜拜索姑的收获。而一些专程从远处赶来布道的法师、和尚、道人,趁机宣传他们的经学道义,借以扩大他们宗派的影响。而这些传经布道的,内容多以劝人为善,教人行孝,导人忠义为主。现在的青龙庙大殿内的墙壁上就画有《王祥卧冰》、《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苏秦求学》等版画。忠实的信徒在版画面前都要驻足欣赏,领会精神实质。这种特有的文化元素实际上是索姑传说派生出来的社会效应,与历代的道德规范和儒家道家佛家的教义一脉相承,是人文教育的一大亮丽特色。
青龙古会不知起于哪个朝代,至今也许是个谜。但据《扶风县志》记载,青龙庙原先的殿内留有唐太宗李世民题写的石碑和明代铜铸的大钟,只可惜这两件宝物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当作“四旧”砸毁。以此推断,青龙古会的历史应该过千年了。也许是这个原因吧,青龙这个平凡的关中村庄,在甘肃陇西、四川广元、河南灵宝、宁夏固原以及陕西的周至、眉县、武功、杨凌、西安等地影响很大。听村中的老人说,解放前的三月庙会,场面更为宏大壮观,每年都可见到外地来得香客信徒。他们穿着不同的服饰,跪拜在索姑的画像前,用不同的腔调说着同一个心愿:“愿索姑圣母保佑我们财源广进,四季平安!”更有虔诚的香客信徒,他们把索姑庙院的香灰,当作珍宝,细心地用红布包裹起来,带回家去。他们天真地认为,索姑既然能保佑家乡风调雨顺,那么索姑庙院的香灰就不亚于灵丹妙药。有些香客说得更是神乎其神,索姑庙院的香灰有着奇特的疗效,他就是用这香灰治好了孩子多年的痨病。这些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信徒们对索姑的敬重和信赖。
青龙古会声名远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青龙这里在近代史上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入陕。凤翔知府(扶风当时归凤翔府管辖)尹昌龄为了巴结太后,随意提高官家经营的盐价。扶风有一个外号叫马十四的劣绅,他与官府沆瀣一气,把持盐业,盐价一路飙升,翻了几番。扶风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光绪三十()年,张化龙(扶风绛中人)、李化虎(青龙成李人)、昝化雄(扶风昝家人)、邓孟熊(扶风大同人)、帅大旗(扶风帅家人)等英雄利用青龙庙会,集结乡民,发动“缴农”、“罢耕”事件,以抗议官府对盐业的垄断。官府对乡民的正当要求不但不予理睬,还派来了官兵镇压。乡民们忍无可忍,决定发动起义。他们打出了“消灭清*府,赶走洋人”的口号,响应的乡民成千上万。起义队伍在几位英雄的带领下,包围了扶风县衙,打散了清*府的盐业卫队,释放了关押在监狱中的无辜犯人。扶风县令越墙逃走,马十四被就地正法。为了社会的安定,张化龙他们张贴安民告示,要求起义队伍秋毫无犯。起义队伍打开了粮仓,把官家囤积的粮食和食盐全部分发给扶风的灾民。当时有民谣唱道:“一龙二虎三个熊,个个英雄为人民。青龙山上举大旗,马十四他橫不成。”清*府很快从附近调来了*队,妄图把起义的队伍一网打尽。张化龙等人分析了当时的态势,认为敌我力量悬殊,无法与之抗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张化龙随即遣散了队伍,让乡民们回到乡间埋名,以躲避清*府的追杀。张化龙等几位头领,由于叛徒的出卖,无法在乡间立足,逃往北山。可惜年关时节,几位头领回家探亲,结果被清*府逮捕,腰斩于扶风古城。据说行刑的那天,青龙山头狂风大作,湋河流水呜呜作响,山顶的柏树显得没精打采,栖息在古柏上的乌鸦耷拉着脑袋,青龙古庙的灯光也亮了一夜。信徒们齐聚在青龙古庙,祷告太上老君,超度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早登西天极乐世界。
现在的青龙大殿前,就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纪念这些义士。每年的青龙古会,英雄的后人都要在石碑前焚香祭奠,借以缅怀他们的前辈。青龙庙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却动摇了清*府的统治根基,打击了地方*阀的嚣张气焰,彰显了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是历史长河中值得骄傲的一页。义士的精神和索姑的美德在英雄的土地上相互映衬,共同为这块美丽的土地添光增彩。青龙庙现已列为扶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列为扶风宗教信仰组织合法活动场所,也被指定为扶风德育教育基地。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这里是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
无独有偶,青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曾发生过一次轰轰烈烈的护会运动。其声势不亚于青龙起义。当时的段家乡*府,在别有用心的人挑唆和操纵下,在缺少科学调研的前提下,草率地作出了将青龙古会西移段家荒唐决定。青龙村的干部,摄于*府的压力,违心同意。于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在段家大地上就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白天人们去段家看戏赶会,夜晚则去青龙庙朝拜索姑。段家*府收的会费还没有青龙庙收的布施多。段家乡*府不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错误地以为出现这种可笑场面的结果是因为有青龙庙存在。因而乡*府以“破四旧,树新风”的名义,下令拆除青龙庙。消息传来,青龙地区的信徒非常愤慨,德高望重的老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加入到护庙的行列。他们吃住在大庙,稍有风吹草动,就回去通风报信。有一年农历七月十五(相传这天是索姑的生日),青龙庙的信徒为索姑庆祝寿诞。段家乡*府会同扶风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开着挖掘机,来到青龙庙,妄图拆除戏楼和庙院。青龙庙旗下有八社,分别是青龙社、成李社、张周社、官民社、西河大方社、浪店社、曹家堡社和毕公社。由于前六社归扶风县管辖,信徒们的行动有所收敛。而曹家堡社和毕公社,原先归扶风县管辖,杨凌区*府成立后,划归杨凌区*府管辖。这两社的信徒行动就颇为犀利。挖掘机是段家乡*府雇来的,年轻的信徒警告机主,如果再向前靠近一步,就将把挖掘机掀翻山下。由于青龙只有一条大路与外界相连,就是通往庙院的小路也是沿沟而建,机主一看形势不妙,众怒难犯,只好调转机头,溜之大吉。段家乡*府督办的干部和扶风县公安局的官员被群众围在了青龙庙院内,官员、干部与青龙地区的香客信徒进行了唇枪舌箭的谈判,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由于从段家乡*府方向来的道路早已被八社的村民堵死,几拨增援的车辆无法前进,加之参与护会活动的村民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府拿他们也没办法。*府骑虎难下,只好退让,做出了维持现状,保持稳定的承诺。护会运动以青龙信徒的拍手叫好而宣告结束,这场风波虽然令人可笑,但不难看出,索姑在青龙附近的村民中有无法撼动的地位。谁若是触犯了索姑的尊严,他们定会教你当众出丑,难堪。
段家地面上的农历三月闹剧演绎了短短的几年,段家乡*府举办的物资交流会与青龙庙会冲突,入不敷出,在领导变更之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策,春季另择时间举办物资交流会,把三月古会还归青龙。青龙人把这一事件戏称为“香港回归”。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各地的古会均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几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的吹拂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改善,因而赶会跟集不再是生活交流的唯一方式,而成了娱乐消遣的一种享受。人们赶会,不是为了置买生活用品,而是为了见一见往日熟悉的亲朋好友,品一品独特的风味小吃,活动一下筋骨,享受一下生活乐趣。但我坚信,不管怎样变迁,索姑在信徒们心中的圣洁形象永远是高大的,永远是值得让人尊敬于爱戴的女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