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位。,占中国总人口的0.26%。
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年数据尹姓居第77位,约有万人。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
姓氏源流
尹(yǐn)姓,源出有:
源流一:源于少昊,据古代史籍和多数尹氏族谱记载,*帝长子少昊,字青阳。少昊次妃之子曰般(古音读pán)约在公元前2480年生于穷桑(在兖州府鲁邑鲁城北),官名重,别号芶芒,又名徵,封于尹城,因以为氏,尹氏得姓自此始。例如唐朝于志宁《尹氏受姓考》载:“考尹氏于音为徵,于行为金。其先本少昊次子般,封于尹城,子孙遂以为氏。”又宋朝罗泌《路史》卷16载:“少昊次妃生般(音磐),为弓(工)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官职。有子曰昧,为玄冥师。”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传说少昊是*帝二十五子之一,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少昊曾以鸟名来命名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等官,分别掌管百工、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等。少昊有个儿子叫般(盘),青少年时能以竹子制造工具,发明了弹弓,少昊帝便任命他为五雉工正,即五雉部的首领,负责制造弓矢,后封于尹城,号称尹般。尹般的子孙承袭他的职业,世代都为工正,掌管手工业制造。尹般的后代就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通志》卷97载:“尹氏,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
源流二:源于西周太师兮甲,以官得姓。据《风俗通义》所载: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担任的官职是内史,西周时内史又称“内史尹”或“作册尹”,简称“尹”,世称兮伯吉甫为“尹吉甫”。兮伯吉甫死后,嫡子伯封承袭了官职。西周灭亡后,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新安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
源流三:源于周之列国,以国名为氏。周之列国中有尹氏,如晋国尹河、尹驿,秦国尹喜。
源流四: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迁徒分布
秦汉时期
公元前年,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华大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由于秦始皇的横征暴敛和严刑苛*,秦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15年。经过4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年,刘邦统一全国,建立起汉王朝,史称西汉。西汉王朝在公元8年被王莽篡代。公元25年,刘氏宗族刘秀击败各对手,重新统一全国,实现汉室中兴,史称东汉。公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洛阳,东汉灭亡。
秦至汉的余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为*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及交流创造了条件。这一切,又都为人口的迁徙流动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尹氏宗族人口大量增:加,人口的分布较先秦时代更为广泛,迁徙流动也十分频繁。从尹氏宗族名人的出生地、迁徙地,可以看出其大致情形。
秦汉时期尹氏的分布地主要在北方。像汉武帝时的酷吏尹齐为东郡茌平(今属山东)人;昭宣帝时的酷吏尹翁归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宣帝时的经学大师尹更始为汝南(今河南上蔡)人;成帝时酷吏尹赏为巨鹿杨氏(今河北宁晋)人;成帝时的御史大夫尹忠是魏郡(今河北临漳)人;东汉光武帝时的经学大家尹敏为南阳都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和帝时的太尉尹睦为巩(今河南巩县)人。
秦汉时期尹氏人物迁徙活动范围也主要在北方。这一时期,北方是我国*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中心区域,也是各种人员迁徙、流动的中心区域,其中自然不乏尹氏人物。如武帝时的酷吏尹齐出生于山东,在陕西、河南都曾长期为官;昭宣帝时的酷吏尹翁归出生地也为山东,但长期在关东为官,后又供职京师,迁徙于北方各地;成帝时的酷吏尹赏出生于河北,但主要活动地域都在长安、三辅地区;成帝时的御史大夫尹忠,生于河北,为官时一直居住京城长安,后因参与治理*河又长驻河南、山东境内。至于那些在秦汉、两汉之际,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的尹氏豪杰,像汉高祖时的尹恢,两汉之际的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更是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尹家人物频繁的迁陡活动,扩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也为人员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另外,秦汉时期尹氏开始向南方发展,在西南一些地方还成为大姓。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四大著姓做龙、傅、尹、董,他们还为东汉统一西南地区做出过贡献。明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尹兴,主要活动于今浙江一带。桓帝时的经学大师尹珍,出生于掸舸毋敛(今贵州独山)。尹珍因感到家乡文化落后,曾到汝南学习经书,学成后回乡教授,对南方的文化发展影响至深。尹珍官至荆州(今湖北一带)太守,活跃于湖北地区。
总之,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尹氏人口的增长和迁徙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尹氏的分布与迁徙范围日益扩大,作为一个北方大姓,其踪迹正不断向南拓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大一统社会持续了余年后,被分裂战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所代替。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突出的特点是北方各*权的封建割据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三国以后,北方相继出现了许多封建割据*权,它们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展开了连年的混战,人民群众掀起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形势更加动荡复杂。相反,南方在这一时期略显安定与和平,北方不堪战乱的各族人民纷纷南迁。北方人民的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的不足,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尹氏在全国的分布格局同秦汉时期一样,没有大的改变,仍主要遍布在北方的各地。在尹氏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的是,这一时期,尹氏在今天的甘肃发展为望族。如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等地,都分布有大量的尹氏族人,这一时期这两地尹氏名人的频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如后秦大将尹纬、南北朝的文臣武将尹冲、尹弘以及北魏的尹挺等均为天水人;后秦的大将*左史尹东是西州人。
同秦汉时期相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尹氏的迁徙和活动范围更趋广泛。南迁的人数大大多于秦汉时期,在南方涌现许多尹氏名人。如三国时的尹默为梓潼涪(今四川绵阳东)人,南朝尹略为淮南(今安徽寿县)人。南迁的尹氏宗族同其他南迁的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对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隋唐时期
隋唐,特别是唐末,开创了尹氏大规模南迁的时期。尹姓是发源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南迁始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迁的步伐有所加快,隋唐特别是唐末,则是他们大举南迁的时期。唐末的藩镇割据战争主要发生于北方,南方相对稳定,南方的经济发展有逐渐赶超北方的趋势,因此,此时北方人大举南迁,尹氏宗族也夹杂其中,开始了大规模南迁的时代。这一时期南方尹氏名人迭出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迁徙趋势。
北方各地仍是尹氏人物的主要聚居地。如初唐与徐敬业发生战斗的尹元贞及诗人尹懋,均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孝子尹思贞、道士尹情(yin)、书法家尹守贞,均为天水(今甘肃天水)人;工部尚书尹思贞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研究老庄思想的尹章为绛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等等。这一时期北方的尹氏著名人物多出生于甘肃天水与河北河间,是与这两大尹氏郡望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
南方尹氏族人持续增多。隋唐时期湖北襄阳一带已经形成尹氏在南方的一个聚居地,名人不断涌现,像尹嗣宗、尹怦父子都是襄阳人。这一时期南方其他地区的尹氏人物也不断增多,至于在南方亦官亦商的尹氏人物,则更不尽其数。
宋元时期
两宋是一个战乱不已,积贫积弱的时代。但她却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都是在此时出现的。蒙元统治者重用汉人,在各个领域内也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在上述时代背景下,尹氏宗族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继隋唐时期尹氏宗族首次大举南迁后,此时,尹氏继续南迁,足迹几乎遍及江南各地,他们在那里生根安家,世代居住。在宋元时期长达余年的战乱中,北方各族人民一直未中断南迁的步伐,南迁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据统计,宋元时期江南江北书之于史的尹氏著名人物有:儒官如尹拙,颍州汝阳(今安徽阜阳)人;尹瞻,温江(今属浙江)人;尹躬,永新(今江西永新)人;尹希善,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尹起莘,遂昌(今属浙江)人;尹沂,(品+山)(今属湖南)人;尹谦孙,茶陵(今湖南茶陵)人。画家如尹质,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尹可元,汉州(今四川广汉)人。词人如尹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尹谷,谭州长沙(今湖南)人,等等,不胜枚举。
北方作为尹氏的发源地,这一时期仍是尹氏宗族的主要聚居地,名人不断涌现。像尹氏三大理学家尹源、尹洙、尹(彳+瞿)代居住在洛阳;尹氏将领尹崇珂生于大名(今河北大名),尹继伦出生于开封浚仪(今属河南开封),尹宪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画家尹白为汴(今属河南开封)人;孝子尹莘是汴梁洧川(今属河南开封)人。
明清时期
明清社会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及其走向衰败的时期。它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距近现代社会的曙光已经不远,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物质条件的日益成熟,为人员的流动提供了方便,促进了人员的交流与迁移。这一时期尹氏的分布,已基本遍布全国各地。
明清时期尹氏族人继续向江南迁徙,在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的许多市县,都有大量尹氏不断迁入、定居、繁衍。在江西省,南迁的尹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地,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姓、著姓,如江西永新、吉水两地,由于尹氏族人不断涌入,形成了尹氏名门望族,尹氏名人不断涌现。在这两地的许多村庄里,尹氏人口占绝大多数,至今,这里的许多村庄仍以“尹”命名。
在北方,河北、甘肃两地的尹氏宗族人口相对较集中,特别是在天水、河间的两大郡望里,尹氏始终是当地大姓望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繁衍播迁:商时都今河南安阳,故尹姓主要发源于河南一带。西汉之时,尹姓已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据载,时有尹翁归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尹齐出东郡茌平(今山东一带);尹赏出钜鹿(今属河北),俱为名门。两汉之际,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东汉时,有尹良、尹牙、尹默分别为乌程(今属浙江)、合甫(今属广西,一说广东)、梓潼涪(今属四川)等地名士。另此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魏晋南北朝时,天水(今属甘肃)、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尊尹纬(甘肃天水人,佐后秦姚苌、姚兴有功,官任尚书左、右仆射)为其开基始祖。另有尹敏后人尹虚任后魏赵州刺史。隋唐时,尹纬六世孙尹惠任宁州司马,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此后,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尹姓约占全国汉族尹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郡望堂号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境内),西晋移到今天水市所在地。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尹氏为晋时尹纬之族所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平帝时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等一部分地。其后或为国,或为郡。此支尹氏,为东汉尹敏的后裔所开基。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燕喜堂:取自《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清风堂:“吉甫作诗,穆如清风”典故。
敦伦堂(灯笼堂):《孟子·滕文公上》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敦谓厚道,伦谓伦常,即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要亲善和睦。合淮尹氏以此为堂,体现儒学传统也!又曰灯笼,取自宅邸门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威武的狮子两边开,忠厚家风之谐音也。
和靖堂:宋时尹焞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
一经堂:宋绍兴二年(),岳飞自南昌过吉安到茶陵,茶陵富民尹彦德以酒肉迎师,彦德言家粟不乏,颜给*饷五日,留岳飞三日,离去时,岳飞语彦德,尔财有余而学不足,当以一经教子孙,光大其门。彦德拜而受赐,而辟堂以供子孙挟筴游息之所,堂名之曰:一经堂,盖取忠烈一经教子孙之义也。
文和堂:出自明尹直事典。尹直,成化年间担任兵部尚书。卒后,谥文和,后人遂以谥号为堂号。
忠孝堂:意忠孝之名为堂号。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和靖处士,南阳郎中。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哲学家尹焞,少师事程颐,精通理学。靖康间赐号和靖处士。
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谏议大夫尹敏,字初季,南阳人。曾为长沙令,后拜郎中,仕终谏议大夫。
中兴良辅,东海名臣。
上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甫,佐助宣王中兴,成就文武大业。
下联典指汉代平阳人尹翁归,字子况,宣帝时官东海太守,执法严谨,使东海大治。为人清白廉洁,死后家无余财。
和靖成集,关令受经。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洛阳人尹焞,钦宗赐号“和靖处士”,著有《和靖集》。
下联典指周王朝时期的函谷关令尹喜。
天水世泽,函谷家声。
上联典指尹氏出自天水、河间。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尹喜,为函谷关尹。老子授《道德经》五千言。
麟经继述,伊洛渊源。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尹起莘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尹焞事典。
五言通用联
江山与势远,泉石自幽深。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尹柔《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邑湖》诗句联。尹柔,河间人,为张说岳州从事官补阙。
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
此联为汉朝时期的尹珍祠联。
七言通用联
南域知学自珍始,北面抗敌怯伦威。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荆州刺史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
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将尹继伦,浚仪人。宋太宗时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中辽兵入寇,继伦奋击,在败之。辽兵相戒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维伦面黑故也。
五代春秋师鲁撰,十篇唐说子渐弹。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尹洙,字师鲁,河南人。有《五代春秋》等传世,世称河南先生。
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学者尹源,作《唐说》及《叙兵》十篇。
龙图阁士春秋赋,河内先生唐说篇。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尹洙。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学者尹源,字子渐,河南人,世称河内先生。
八言及以上
文武兼优,万邦为宪;恩威并济,六师总权。
上联典指周宣王时期的贤臣尹吉甫,周宣王中兴,修文武大业。
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兵部尚书尹直,明景泰年间进士,明毅博学。
晋阳家臣,鄙茧丝以从*;函谷关吏,识紫气而呈祥。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宦尹铎的事典。
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秦国谏议大夫尹喜。相传老子西游,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道有真人要过关。老子来到函谷关,被尹喜留下,著《道德经》五千言。尹喜自己著有《关尹子》。
人口分布
宋、元、明期间,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迁移。全国形成了赣、湘、浙、苏、鲁一片尹姓聚集地,尹姓人口重心由中原向东南移动。
宋时,尹姓大约有2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27%,姓氏排位第七十二位。当时尹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22.8%。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南、甘肃,这三省尹姓大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北、江西,这四省的尹姓占尹姓总人口的31%。全国尹姓形成以河南为中心向四方散播的分布的局面。
明朝时期,尹姓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七位。当时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这五省尹姓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甘肃、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这五省的尹姓又集中了32%。江西为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6%。
年尹姓的人口余万,排在全国第七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湖南、辽宁四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河南、江苏、云南,这五省大约又占28%。山东为当代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尹姓总人口的12%。全国形成了渤海湾、川鄂湘两大尹姓聚集区。
尹姓在鲁冀、京津、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山西北部、甘肃西端、云南、川黔大部、重庆东南、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大部、粤桂北部,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7%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尹姓人群。在山西南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豫鄂皖大部、江苏中部、四川北部和东南、重庆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部、粤桂中部、贵州西北部、*西北,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8%一0.2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7%的尹姓人群。
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尹姓历代名人名,占总名人数的0.2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八位;尹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九位;尹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七位;尹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九十九位。
古代
尹吉甫,*帝之后伯修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字伯吉父(一作甫),因为尹吉甫担任的是担任的官职是太师。西周时太师称“太师尹”或“师尹”,简称“尹”,所以又名尹,称尹吉甫。
他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事家、诗人、哲学家,西周尹国的国君,是尹氏、吉氏太始祖,周宣王时的太师、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也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一说为宁夏固原)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伯封。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
尹寿,在《太极隐诀》中尊称为“尹先生”。担任帝尧之师,传说尹寿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博学多才而被召为帝尧之师。
尹寿任帝尧老师时,要求尧讲求仁义道德,并对尧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从帝尧即位后采取的种种仁*、无为而治的方略来看,他确实是以尹寿教授的仁义道德、无为来治理天下的。可见,作为尧师的尹寿,对当时整个社会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外,据说尹寿还曾传道于彭祖。彭祖是舜的大臣,竭忠辅佐舜治理天下。
《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关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将*、哲学家、教育家[1],甘肃天水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庄子·天下》把他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
官至周代大夫,时任大散关令,后遇老子,授其千古奇书《老子五千言》即今日之《道德经》。后跟随老子西出散关,化胡西域。
尹珍(79-),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尹勋,字伯元,河南巩人也。世世代代为官宦之家。伯父尹睦为司徒,兄尹颂为太尉,尹家族也多居要位,尹勋独持清廉的操守,不以地位势力压人。因窦武等事,被投入监狱,自杀,后被崇为乡贤。
尹纬:字景亮。祖籍陇右天水,后秦尚书左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怀大志,但因同族的尹赤追随姚襄,所以苻坚时尹姓都被禁锢不得出仕,直至四十多岁才做了令史小吏。淝水之战后天下动荡,他促使姚苌自立,成为后秦开国元勋。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即位后,尹纬运筹,一举荡平于后秦纠缠多年的苻登,灭亡前秦。
尹夫人,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年——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随父迁居姑藏(今武威)。她秀慧聪颖,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善辩而有志节。初嫁扶风(今陕西泾阳)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做了李暠的的续弦妻。
李暠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权”。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归流沙。
尹思贞(年—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员,官至工部尚书,以执法公正无私、清廉而著称。
尹崇珂,后徙居大名。父延勋,历磁、同、滁三州刺史。崇珂初事周世宗于藩邸,以谨厚称。及即位,补东西班都知。从战高平,有劳绩,迁本班副点检。从征淮南,迁都虞候,转都指挥使,改前殿都指挥使。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宋初为殿直,先后参加攻灭南汉、南唐、北汉等战,升至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二年()七月,辽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精骑数万南袭,企图拦劫宋护粮*,他率千人巡边,辽*置之不顾,继续前进。他乘休哥不备,命士卒趁夜悄随其后,次日拂晓,进至唐河、徐河(今河北徐水西南)间,乘辽*早饭,袭击休哥驻地,杀其大将一人。休哥受伤,乘马先遁,余众溃散,死伤甚众。以功升长州团练使。因其面黑,辽*每每相戒当避“黑面大王”。至道二年,太宗命他为灵、庆兵马副都部署,率*攻西夏,至庆州(今甘肃庆阳),病卒。
尹洙(1年—年),字师鲁,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散文家,世称河南先生。
尹焞[宋](1年—年)字彦明,一字德充,洛(今河南洛阳)人。靖康(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初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绍兴四年(一一三四)授左宣教郎,充崇*殿说书。八年(一一三八)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工书,尝手书欧阳文忠公(修)所作三志,足以传世。朱熹得和靖先生帖于祈君之子真卿,淳熙庚子刻之*洞书院。
尹玉,南宋,出生江西宁都,随文天祥勤王赴援常州,战死于五牧。
尹凤(年-年),字德辉,别号在竹,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年)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
尹秉衡(—)山东齐河县人。明嘉靖万历朝的著名将领,北阻胡虏、南挡倭寇。历任参将.总兵等职,有良将美誉。万历二十年(),因疾致仕。未几,痈发于股,卒。
尹继善((乙亥年)—)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旗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近现代
尹昌衡(—),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升平镇人。曾任四川陆*速成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校长)、四川**府**部长。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名人。少年时因其身材高大,异于常人,当地人又亲热地呼之“尹长子”。
尹仲容(—),湖南省邵阳县人,年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先后两次在国民*府交通部电*司供职。年,出任中国建设银公司协理,主持民营给水与电力投资开发,筹建和改进了西安、南昌、汉口等城市的水电设施。年奉命赴美国,担任国家资源委员会国际贸易事务所纽约分所主任,兼任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器材组组长。抗战胜利后,应宋子文之邀,赴南京协助策划战后生产与交通的恢复。年赴台湾,任中央信托局局长兼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负重整台湾经济的重任。年任台湾行*院*务委员兼经济部部长,对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扶植公营民营企业;改善技资环境,吸引外资、侨资,增加工业资金投入;拓展对外贸易,减少管制,扩大自由竞争;加强部门协调发展,提高工业水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台湾经济在短时期内走出困境,步入发展轨道。年病逝。
尹林平(.7-.9.8)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东、尹林平、林平。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村人。曾任中共广东东江纵队*委,广东人民抗日斗争领导人之一,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尹桂芳,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年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历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上海老闸区第一届*协副主席,*浦区第一届*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姐》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尹卓,汉族。江西省泰和县人,开国少将尹明亮之子,央视*情连连看等节目嘉宾主持,著名*事专家,年9月生,中共*员,海*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海*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综合论证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少将*衔;长期从事*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海*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海*战略、海*战役、海*发展战略等。尹卓:一些地方科技评奖成产业链企业赞助再获奖。
尹衍梁,年出生于台北,祖籍山东省日照市。台湾*治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大学土木研究所兼任教授,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并兼任建筑事业体总工程师和工程师和研发长。自年从日本、芬兰引进预制技术到台湾建筑业,长期从事预制建筑结构工法技术研发和改进,以工业化、机械化方式,陆续开发各项自动化生产技术,大量生产各式预制混凝土构件。
尹汉宁,男,汉族,年12月出生,湖北鄂州人,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年9月参加工作,中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尹家绪,男,汉族,年4月出生,重庆人,年12月参加工作,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全国劳动模范。曾任西南兵工局副局长、长安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委书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年7月担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组书记、副总经理,年5月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组书记。
尹蔚民,男,汉族,年1月出生,河北灵寿人。年2月参加工作。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
现任十三届全国*协常务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尹力,男,汉族,年8月生,山东临邑人,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年9月参加工作,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卫生经济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
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府*组书记、省长。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