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话说扶风臊子面文/李*宏
“二爷,什么时候吃您的臊子面呀?”
“哼,想吃我的臊子面,小心把你娃头想成马蹄杠了。”
呵呵,一问一答,你看,我们大名鼎鼎的扶风臊子面就这样不拘小节,不分场合闪亮登场了。
“吃谁的臊子面了”,就意味着谁在这个世上再也吃不上臊子面了。你瞧,我们扶风人多有文化,多么幽默,把人不在世上了,说的如此委婉含蓄;乐观豁达、向死而生的扶风人,临走时也要带上吃了一辈子也不嫌腻、不嫌够的臊子面,扶风臊子面已经生进扶风人的骨头,长进扶风人的肉,成了扶风人精神上的一种图腾。
大道至简,九九归一,人生如面,面如人生,在扶风,孩子满月席上臊子面唱主角;人殁了,臊子面也唱主角。一碗臊子面注进了我们扶风人的精气神,凝聚了我们扶风人的聪明智慧,诠释了我们扶风人对人生的禅悟,对一切美好东西的向往;一碗臊子面破解了扶风人的天地密咒,打通了扶风人的任督二脉,接通了扶风人的天地灵气。
你看我们扶风臊子面上的漂汤,搭配多么合理,组合又是多么禅意,葱花泛绿白,鸡蛋饼*中有白、白中有*,*花菜是*的,豆腐丁是油炸的,臊子是有肥有瘦,瘦的沉碗底,肥的浮碗上,面如一窝银丝,半浮半沉,洒脱飘逸,让人不忍心下筷,更舍不得入口,若要吃也就是一大口搞定,所以扶风臊子面也有“一口香”的美名,若面捞的多了,那不是待客,而是待麦客,不耍碗数,不耍礼数,图个快,图个实惠。
饮食有文化,也有讲究,在扶风吃臊子面不能说吃,而要说咥;不能说吃饱了,而要说吃好了。这个外地人一定要记住。
其实扶风臊子面最好的牌子还是娘做的,娘越年迈,臊子面越香,越有味,其实那是情思,是乡愁,是舌尖上的记忆,吃的是面,更是乡愁和感恩。有人说,娘不在了,再好吃的臊子面都吃不出味了,因为吃饭过程是一个很复杂很神奇的过程,臊子面刺激味蕾的同时,还要勾起人的记忆,臊子面是娘在儿女们面前最能拿出手的得意之作,是娘一辈子的骄傲。
在扶风你就是在外面把事弄得再大,最好的那一口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扶风臊子面,你看全国各地到处有扶风人开的臊子面馆,那里聚集的往往都是扶风人,臊子面成了一个纽带,把天南海北的扶风人凝聚在一起,话沧桑谈巨变,句句离不开家乡扶风及扶风臊子面。
北京有一家扶风人开的面馆,里面常常聚集的是扶风乡*,扶风文化名人,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家王宗仁;扶风*旅作家窦孝鹏等等,手把一碗扶风臊子面吃的是热气腾腾,吃的也是感慨万千,吃的也常是热泪两行,一碗扶风臊子面勾起了无数在外奔波打拼闯荡的扶风人的乡愁和对情人的怀念,他们是扶风人的骄傲,是扶风臊子面的代言人,是扶风臊子面发扬光大的助推者、传承者。
最近看牙,几次折腾下来,嘴里快淡出个鸟来,突然想起自己最爱吃的扶风臊子面,家里的面是从扶风老家拿来的,臊子也是现成的、正宗的,没有放辣面的,*花菜有,鸡蛋也有,但再折腾就是做不出老娘那个臊子面的味道。可猛一想,娘骨折手术快2月了,还不能下床,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原来臊子面除了娘做的,才最好吃;还要当着娘的面吃,才最解馋,臊子面代表着亲情,代表着团圆,代表着健康。
看来我是该回家看看老娘了,若能一辈子都能吃上娘做的臊子面那该多好呀!我想,这不是我一个的奢望,而是我们所有扶风人的向往。作者简介
李*宏,籍贯扶风,酷爱文学,笔耕不辍,曾在《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等期刊发表散文,随笔、杂谈、数篇,在文字中我低吟浅唱,在文字中我心灯长明,在文字中我寻到了安顿自己灵*的故乡。
投稿|admin
ffb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