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化。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公民的姓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人的姓氏,大多数都能追溯到古代的“皇亲国戚”那里去,中国的古老姓氏多出于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的各诸侯,其后人或以封地为姓,或以国号为姓,或以谥号为姓。但你知道中国的姓氏以数字、方位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姓的吗?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有姓氏相对应,有趣的是“东、西、南、北”等都也是姓氏,并且还有以数字为姓氏的也不少。
“柴、米、油、盐、酱、醋、茶”姓氏:
柴姓:系自江姓,分布比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尤以在湖北、山东两省最多。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事统帅。
米姓:《百家姓》中排名第位,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米姓分布比较广,约占汉族人口0.%,在湖南、山西两省最多。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油姓目前在中国已经不多见,在山西、山东两省还有为数不多的油姓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油”姓在江苏全省共有7个人,其中3男4女。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盐姓目前也已不多见,主要分布在江苏、四川两省。在江苏省约万人口中找到了13个“盐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纪最大的在苏北睢宁县,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年纪最小的“盐罐子”则生活在江苏丹阳,是个刚满7岁的女童。
酱姓:源出不详。在上述姓氏中,最难找的就是姓“酱”的,有关部门总共找到了14个人,这六男八女分布在云、贵、川、豫地区,分属汉、苗、侗、白4个民族。
醋姓:姓氏来源于从事做醋的职业。醋姓的确非常少见,目前在陕西、四川等地还有少数醋姓人口。醋姓在陕西扶风县找到三位,在南京河海大学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醋波涛”占据两席。看来,“醋”姓在江苏全省最为金贵了。
茶姓:源出多头:其一,炎帝葬于茶陵(今湖南茶陵东50里),因氏,见《姓源》;其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其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有姓茶者,系彝族,因此现今彝族有此姓;一说为,原云南大姓蒙氏避难,子孙改姓茶、字、左等姓;茶姓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台湾等地。
“东、西、南、北”四方向为姓氏:
东姓:东姓起源于远古时期。东姓目前在中国的分布还是比较广的,江苏、天津、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省市都有分布,但人数不多。
西姓:西姓,现行较罕见姓氏。汉族、仡佬族姓氏。宋代有西达,邵武推官;元代有西汉杰,封南阳郡侯;明代有西鸣岐;又有西管,都指挥;又有西华,府通判。西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广东、辽宁两省多西姓,约占全国西姓人口的70%。目前西姓主要分布在山东和安徽等地。
南姓:南姓的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的记载是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说法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南赤龙,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姓;此外还有来源于少数民族的南姓等。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的南姓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目前南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北姓:源于古玄菟郡,出自高句丽民族,属于因地为姓且汉化改姓为氏。玄菟郡设立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年),其辖地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汉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的郡治迁至今新宾永陵地区,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北姓主要分布在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包头等地。
数字“一、拾、百、千、万、兆”为姓氏:
一姓:一姓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演化而来,安徽淮南、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目前仍有一姓存在。
拾姓: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存在这样的姓氏,现在,只有江苏省还存在着这个姓,不过出处不详。
百姓:重庆市北碚区静观还有此姓,来源于*帝之后。
千姓: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还有此姓,源于河南,其祖先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在四川、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万姓:北京存有此姓,万姓追踪上溯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之后,以名为氏始姓万;芮国国群伯万之后,以字为氏而姓万……如此不一一列举。
兆姓:见于《姓苑》和《广韵》,清代驻防杭州的满州八旗中也有兆姓,一些蒙古族、彝族改姓汉姓时也常选“兆”。现江西兴国、辽宁沈阳、安徽利辛等地均有兆姓。
作者:沈阳市周易研究会专家团队徐丞彰
炳中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