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年)赤壁之战中第一次体会到惨败的滋味,作为统一北方的霸主却在这片江南之地栽了一个大跟头。在逃回南郡后,曹操更是放声痛哭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字奉孝(-年)
而诸葛亮在听闻夷陵之战(年)中刘备溃败后,不禁发出了和当年曹操一样的感叹:“若孝直还在,肯定能制止圣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也一定不会败得这么惨。”他就是力主刘备入川夺取益州,趁势攻占汉中以及在定军山中献计袭斩夏侯渊的刘备之翼,法正。
法正,字孝直(-年)
法正,出生于扶风郿县的一个官宦世家,祖上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齐襄王田法章的后裔。秦灭六国后,田氏不敢再称田姓,因此改为姓法,并迁至关中居住。法正的曾祖父法雄是南郡太守,祖父法真更是天下闻名的学士,父亲法衍则曾任廷尉左监。公元年,关中爆发饥荒,法正便与同乡好友孟达一同南下投奔了刘璋,却不得重用,直到公元年,张松举荐法正出使与刘备的同盟一事,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相见恨晚。
刘备的厚待让法正感受到史无前例的满足感,刘备有野心,有抱负,而法正有才华,有谋略,一心想得到一个翻身的机会。短短几天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恰如当初曹操见郭嘉认定他能助自己成就大业,郭嘉也认为自己终是遇明主。法正回到成都后更是直接与张松密谋迎接刘备为益州之主,在公元年,曹操举兵讨伐马超,刘璋因惧怕曹操平定凉州后直接南下,采取了张松的意见,再次遣法正和孟达并率四千兵迎接刘备入蜀同盟,而法正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在刘备麾下意气风发的法正
之后的两年时间,法正助刘备拿下了益州,但蜀地毕竟是益州派和东州派的地盘,刘备急需与当地的士族豪强们建立关系,而吴懿的妹妹吴氏,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吴氏本来却是刘璋的哥哥刘瑁的妻子,十年前刘瑁去世后,便一直在家中守寡,不过在那个年代,娶嫁过人的妇女为妻,并不违背礼法,但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为汉室皇族,算是同族,因此死活不同意。这时法正用晋文公和晋怀公的例子告诉刘备,晋怀公作为晋文公的亲侄子,晋文公不还是娶了晋怀公的妻子吗?果然法正一劝,刘备当即便同意了,吴氏也成为了刘备最后一任正妻。
吴苋,史称穆皇后(不详-年)
与吴氏的联姻,刘备与东州派的关系迅速拉近,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刘璋手下的原班嫡系人马,这桩婚事相当于保证了东州派在益州的政治利益,对稳定刘备的初期统治起了巨大作用。
随后法正和诸葛亮,张飞,关羽四人受到了刘备同等规格的巨额赏赐,并被拜为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并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一同制定《蜀科》。
到了公元年底,曹操在攻占汉中不久后,便留夏侯渊、杜袭、张郃、徐晃等将领镇守汉中,自己返回邺城。在那两年内,不断有文武大臣建议刘备乘机攻打汉中,可一来刘备刚得到益州,根基不稳;二来汉中自古易守难攻,夏侯渊、张郃等人更是世之名将。因此刘备迟迟没有同意,直到公元年底,法正对刘备说:“曹操一战便平定了汉中,却没有趁势南下,这其中内部一定是出了问题。夏侯渊、张郃虽有能耐,尚不为将才,如果我们此时北上就一定能获得胜利,到时我们在汉中囤积军粮。上可消灭贼寇,辅佐汉室。中可蚕食雍凉,开疆拓土。下可固守关塞,伺机而动。”果然别人用两年时间磨破嘴皮都不管用,到了法正一说,刘备立刻就又同意了,当即便集结大军挥师北上,进驻阳平关。在这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刘备无论是在战略战术,军国大计还是私人事务,刘备都对法正产生了依赖。两个人神似当年铁了心要远征乌桓的曹操与郭嘉,那是一种充满着感性的信任,什么敌强我弱,什么山高路险,你说行,我就行。
定军山之战中阵斩夏侯渊的黄忠
法正站在定军山上,望着对面安营扎寨的夏侯渊,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故意舍近求远,绕过夏侯渊猛攻张郃,诱使夏侯渊分兵救援,然后命黄忠提前埋伏在半山腰上,并请求刘备亲自带兵去烧毁夏侯渊营前的鹿角。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加引蛇出洞,果然急躁的夏侯渊连忙带着几百人出来修补鹿角,这时黄忠突然从半山腰杀出,夏侯渊当即被斩杀。刘备就这样取得了汉中之战最关键的一场胜利,这也是刘备唯一一次在正面战场上斩杀敌军主要将领。曹操得知夏侯渊死于法正的计策,便愤恨的说:“我就知道刘备没有这样计策,一定是有人教他的。”
曹操亲率大军前往汉中(年)
从公元年结识法正开始到年底这十年间,刘备所拥有的地盘和江山始终处于夸张期,在这期间,只要刘备出征,就一定会带上法正,除了在排兵布阵上要仰仗法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私人关系上。刘备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记仇但又重感情,虚伪但也爱名声,而法正也正是这种亦正亦邪的性格。在刘备攻占成都后,法正手握大权,衣锦还乡,那些对他有过小恩小惠的人,法正全都加以回报,而那些得罪过法正的人,他统统一一报复。当年那几个诽谤他名声不好的同乡,也全部被法正擅自诛杀,这与因为一句玩笑话便处死后部司马张裕的刘备何其相似。当时的刘备后有诸葛亮总理政务,足兵足食,前有法正随军同行,出谋划策。正是这二人的精密合作,刘备才能在短短数年内,便达成三分天下的愿景。
夷陵之战,蜀汉由盛转衰(年)
法正死后,刘备阵中也并非没有他那样的战术型人才。事实上,单论战术实力,黄权和马良并不比法正逊色多少。《三国志》中说:“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意思是说,当时汉中之战的计策最早都是黄权提出来的,人们往往能看到黄权的能力,却忽略了他和马良以及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感情都不比法正深。不然就如当初事事料敌于前的沮授,劝阻曹操不要过早南下的荀彧,君主不听信,那又有什么用呢?法正能让刘备对他言听计从,这就是让其他人学不来的。可是天妒英才,在刘备即位汉中王后,年仅四十五岁的法正便突然去世了。这对六十岁的刘备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失去的不仅是一名顶尖谋臣,更是一位至交好友。这是有泪重不轻弹的刘备继庞统去世后,第二次因为下属的死而痛哭流涕,也是他此生哭得最痛的一次。《先主传》中记载:“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刘备一连很多天,天天都在哭。而从刘备也用一个史无前例的殊荣缅怀他的挚友,给予法正谥号“翼侯”。这是刘备此生唯一一次给大臣追授谥号,翼侯,这也应了诸葛亮对于法正到来后刘备状态的形容——“翻然翱翔”,可如今失去双翼,刘备如同高空坠落,对于一统天下的前景也更加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