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官渡之战后,刘备南下来到了荆州刘表的地盘,暂居新野小城发展。然而,在一场酒会中却遭蔡瑁追杀,后来如同开挂一般马跃檀溪捡回一条命。
他策马前行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徽,后者指出刘备身边缺少经纶济世之才,便化身谜语人告诉他:“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来刘备也集齐了两大顶级谋士。
然而,他却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这是为何呢?原因就在于司马徽的这句谜语后面还有一句话,此话解释了刘备惨败的原因。
这句话便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法正与孝直是谁呢?为何后人会给他俩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经济达人刘子初
刘巴是零陵烝阳人,家中世代为官,祖父当过苍梧太守,父亲刘祥当过江夏太守和荡寇将军,受家庭环境影响,刘巴从小饱读诗书极具才名。
东汉末年董卓犯上作乱,长沙太守孙坚出兵讨伐,刘祥举兵支持。孙坚路过南阳时,主动送上牛肉和美酒以示友好,张咨放松了警惕乐呵呵地到孙坚大营回礼。
结果俩人喝酒喝到兴头上孙坚忽然翻脸,他以南阳没为讨董义军提供军粮补给,拖慢了讨董进程为由,把张咨等南阳官员给杀了,这种蛮横霸道的恶行,自然引起了南阳百姓们的反感。
当时,一些人连带着恨起了帮凶刘祥,起兵攻打并且把他杀了。荆州牧刘表也不喜欢刘巴,刘祥死后他将刘巴拘禁起来,一度想要杀死对方。
为此刘表想了条毒计,他找来之前跟刘巴亲近的人,到大牢里骗刘巴说:“刘表这老东西没安好心,想要偷偷害死你。想活命的话,跟我一起逃走吧!”
此人反复劝说了几次刘巴始终都不同意,刘表得知消息后才放下了杀心,刘巴也捡回了一条命。刘表当荆州牧期间,接连几次征召刘巴辅佐他,还举荐他为荆州的茂才。
东汉时期每个州每年只能举荐一名茂才,茂才能执掌郡县政事获得实权,可见刘表对刘巴的重视。
但即便如此刘巴还是接连婉拒。因为他早就看出了刘表是个心胸狭窄、矫揉造作的虚伪之徒,根本不想为他效力。
刘巴想要追随的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多年后曹操征讨荆州,刘备逃往长江以南。荆州名士纷纷跟随他南下,或许是受之前经历的影响,刘巴对孙刘两家都没半点好感。
他首先是北上投奔了曹操,曹操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命他去招纳荆南三郡。谁知刘巴活没干完,曹老板先退出市场了,赤壁一场大火把曹操烧得抱头鼠窜,荆州随即落入刘备手中。
刘备听说刘巴有大才,就让诸葛亮写信招揽他,但刘巴宁肯浪迹天涯也不愿投降刘备,甚至还回信拒绝了:“我奉曹公命令而来,没完成使命就要回去,这是理所应当的!你何必多问呢?”
刘备让他弄得很没面子,从此对刘巴怀恨在心,后者被迫隐姓埋名逃到今天的越南附近,投靠了当时的士燮。多年后,他辗转投入刘璋麾下。
刘璋对刘巴敬重有加,凡有大事都会询问其意见,但在迎刘备入蜀的问题上俩人产生了分歧。刘巴认为刘备只要进来必然变成祸害,他阻止刘璋派刘备去讨伐张鲁,认为这是引狼入室。
但刘璋就是不听,气得刘巴从此闭门不出,刘备攻打成都时知道刘巴在城里,还特意下命令说:“如果有人胆敢加害刘巴,我就诛他三族!”
攻下成都后刘巴投靠刘备,刘备也对过往旧事概不追究,而他的宽容很快就收获了回报。打成都之前,刘备曾许诺众将士:“如果打下成都,府库里面的财物我分文不取,大家随便拿。”
结果这话说得太满,进城后将士们都扔掉兵器把府库给搬空了,导致刘备连军饷都出不起。这件事让刘备愁得不行,刘巴笑了笑说“这事好办,我给支两个妙招!”
他下令铸造大面额的直百钱平抑物价,然后官方接管整个市场,一个直百钱顶一百个五铢钱,用它买东西就等于空手套白狼,白白换来大量五铢钱,官方接管市场后做啥买卖老百姓都不能随便涨价。
这俩政策说白了就是掠夺民间财富,推行短短数月府库就变充实了,可见刘巴这两招有多管用。
刘巴还曾和诸葛亮等人共同制定了《蜀科》,奠定了蜀汉的法治基础,等到法正死了他又接替前者当了尚书令。
回看刘巴的一生,他为官清廉没有个人产业,或许因为自己是半路归降的害怕受到猜忌,平时沉默恭谨也没啥私交,除了工作的事基本不开口。
但他的才华却深获众人认可,刘备登基时的所有祷告文书,全都由他来撰写。诸葛亮能够安心北伐,与刘巴坐镇后方稳固大局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刘巴死后蜀国再无经济大才,经济实力不断下滑以至于最后亡国。
文武全才法孝直
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心气很高,但他却也吹捧过两个人,其一是刘巴,其二就是法正,刘巴对蜀汉的重要在于民生经济,法正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
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有两个,其一是帮助刘备夺得蜀地,其二便是帮助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
法正是从扶风逃到蜀中的外地人,所以一直备受刘璋猜疑,后来曹操剑指汉中刘璋害怕唇亡齿寒,就采纳了张松的建议派法正出使荆州。
法正和刘备一见如故,颇有种“飘零半生,忽遇明主”的快慰,便在交代完正事后给刘备献上了一大段“蜀中对”。
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不同,法正给出了更具体的实施细节,只要刘备按他说的做拿下蜀地易如反掌。
后来刘备就假意率军攻打张鲁,走到半路时忽然掉头向刘璋发起猛攻,这时刘璋麾下的谋士郑度想了一个毒计:在巴西、潼梓等地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拖垮刘备大军。
这一招打中了刘备的七寸让他倍感担忧,他再度找到法正商量对策,后者却只回答了八个字:“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事实证明法正的眼光果然毒辣。
刘璋没那个魄力得罪当地士族,不敢强令他们搬迁,所以这条毒计胎死腹中,郑度也被他扫地出门。不久刘璋投降刘备入主蜀地,法正也被封为蜀郡太守,开始展示出不凡的政治才华。
史书上没有正面说明法正的政治手段,但下面这段故事可以窥得一斑,法正有着眦睚必报的脾气,当上太守后杀了好几个侮辱诋毁他的人。
有人觉得法正是执法不公就到诸葛亮跟前告状,谁知诸葛亮把这事看得透透的,表面上法正是在报仇,但实际上敢侮辱他这个蜀郡太守的人,多半都是嚣张跋扈的当地豪强。
这种人不杀留着过年吗?所以他回答说:“以前主公远的惧怕孙权曹操来犯,近的惧怕孙夫人生变,始终进退两难。
法政辅佐主公后,他展翅高飞摆脱钳制,现在怎么好意思拦着他呢?干脆让他随便爽好了。”
当然法正并没有真的放飞自我,相反在得知诸葛亮的回答后变得收敛了许多,后期他和诸葛亮、李严和刘巴等人同心同力,帮刘备把蜀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经过3年发展刘备自觉时机成熟,便在公元年发动了汉中之战,战前法正为刘备分析了当前局势,敏锐地指出:曹操主力班师回朝,并非外患而是内忧导致,现在是出兵的好时机。
于是刘备率兵出击,但双方的实力都不差,张郃夏侯渊坐拥阳平关之地利,任凭刘备怎么攻打都啃不下来。诸葛亮带着援军和补给姗姗来迟,刘备下令渡沔水越米仓山,依定军山安营扎寨。
刘备强攻张郃还烧毁了不少鹿角,这时夏侯渊犯了兵家大忌,把麾下士兵派去支援并亲身犯险去抢修鹿角。
高手过招犯一丁点错就会满盘皆输,法正抓住了敌将兵力薄弱的破绽,告诉刘备“可以出击了”。
老将黄忠领兵出击斩杀夏侯,定军山一战取得了完胜,为取汉中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汉中之战若没有法正的存在,军事战略上会存在一个很大的短板。
蜀汉衰亡内在原因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法正和刘巴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人才,“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蜀汉人才的匮乏。
以法正为例,历史上的刘备一身狂气脾气十分暴躁,唯有法正才能劝住他。
汉中之战期间刘备脾气上来了,竟然舍弃了局部的兵力优势跟曹军刚正面,结果自然是惨败收场。眼看对面的箭雨铺天盖地而来,刘备却硬是不退,旁人也都不敢劝。
法正二话不说直接挡在他面前,刘备急了让他赶紧退下,法正却说:“主公您都敢冒着箭雨,何况是我呢?”刘备无奈只能乖乖屈服,战局也自此发生转变。
可惜法正死得早,汉中之战后不久百年去世了,夷陵之战爆发刘备身边的顶级谋士只剩下诸葛亮一人。
然而,诸葛亮的军事实力并不如法正,更不但触刘备的眉头,以至于他劝刘备别打东吴后者也不听,如此才有了夷陵之败。
诸葛亮这时候就叹息道:“如果法孝直还活着,一定能劝住主上,让他不要出兵伐吴。即便出兵,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法正对于蜀汉的重要性。
刘巴呢?他是一个清廉且高洁的人,是一个时刻保持冷静头脑的人。当初刘备要称帝的时候,刘巴、费诗和雍茂三人出言反对,后来费诗被贬到地方,雍茂被刘备找了个理由杀死。
这时候的刘巴知道事不可为,就像当年改主意归顺了他十分厌恶的刘备一样,他再次向大势低头还承包了刘备登基用的文书、诏告等书面材料。
事实也证明刘备称帝是一个错误,等于像天下人宣布自己是“篡汉”之人,所谓的“兴复汉室”只是一个幌子,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和舆论,建国不久后身死道消。
总的来说,刘巴和法正都是十年难得一遇的杰出人才,这两位贤才死掉任何一个,对于蜀汉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兵力打光了可以重新召集,但贤才逝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尽管诸葛亮有本事稳定蜀汉经济,训练出让曹魏都胆寒的强兵,但统一天下的愿望终究是无法实现了,若是法正不死刘备不会讨伐东吴,若刘巴不死蜀汉后期也不会国力不济,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