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的文言文短文都谈到“志向”,人而无志,其行不远,范仲淹立天下之大志,于是不被生活之困苦而限制;陈藩把志向投向远方和广大的世界,不拘泥于眼前的细节;班超在面对生活的困境的时候,不选择承受而是投笔从戎。这些古人的故事不知是否对你有启发?
第三天文言文注释与翻译:
班超字(“幼名,冠字”古代男子出生后取名,20岁行冠礼后取字,冠字代表着男子成人)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官职名,此处为徐地县令)彪之(结构助词,的。之在第一篇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个动词,往、到的意思)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装饰、使完美,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不修边幅的修,修字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字)细节。然内孝谨(恭敬),居家常执勤苦(勤苦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此处指勤劳辛苦之事),不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劳(劳苦)辱(受辱)。有口辩(辩才,与前者口才联用,强调其口才之好),而涉猎书传(解释经书的书称为“传”比如《左传》其实是对《春秋》的解释著作)。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到,前往)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佣书是指中国古代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魏晋、南北朝时称经生,唐代称"钞书人"。想一想“佣耕”怎么解释)以(表目的连词,来)供养。久劳苦,尝辍(中止,停止,如成语笔耕不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省略句,此处省略“于”)异域,以(和前一个“以”用法相同吗?)取封侯(封拜侯爵,泛指显赫功名),安(怎么,哪里)能久事(从事,第二天的文言文我们学过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还有印象吗?)笔砚间乎?”左右(左右的人)皆笑之(代词,代班超)。超曰:“小子(除对小孩子说,其余为对人轻蔑的称呼)安知壮士志哉!”
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第四天文言文积累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第四天古诗背诵积累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