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扶风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充郭伋东汉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受世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王充著《论衡》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无神论集大成者。他的《论衡》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神学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批判,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无神论的理论体系。而这一伟大贡献是王充在洛阳完成的。王充,字仲任,生于公元27年。他出生于“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被章太炎称之为“汉代第一人”。

在京城洛阳,王充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因“家贫无书”,他便经常到洛阳的书市看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历任郡功曹、治中等职,后罢官在家,著书立说。再后同郡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才学,汉章帝特诏公车征召,因病没有成行。王充经长时间的潜心研究,汇集了先秦以来无神论思想的精华,并加以提高和发展,建立起较完整的无神论理论体系,最终完成了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论衡》。《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二十多万言。

王充创作《论衡》是在东汉统治阶段极力提倡谶纬神学的背景下进行的,他不畏权贵,逆潮流而动,对盛行的神学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在《论衡》中,王充首先反对神学所宣扬的“天人感应论”。在汉代,“天人感应论”者所津津乐道的关于“精诚动天”的一个例子,是所谓“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白虹贯日”的传说。王充则认为,言“白虹贯日”,可能是事实,但说“白虹贯日”是由于“荆轲之谋”感动皇天所致,则“虚也”。

因此,天空出现“白虹贯日”与“荆轲之谋”行为的发生,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并无内在的联系,否认了荆轲以精诚感动上天的传说在汉代神学思想中,跟灾异“谴告说”并肩而立的还有符命论。所谓符命,也跟帝王联系在一起,认为帝王上承天命,他的出生,他的举动,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而王充在《论衡》中以事实为依据,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有力批判,从理论上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学说。

在《论衡》中,王充还花费了大量篇幅,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世俗迷信做了分析批判。在汉初,*神之说盛行,很多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人快要死的时候会看到*。而王充反驳说,人的知觉不可能离开人的形体单独存在。在汉代世俗迷信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起土兴动,岁月有所食,所食之地,必有死者。”王充明确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兴建土木与岁月之间毫无关系。王充还主张,视物近则大,远则小,人们所见到的地上的陨石,虽然看上去与天上星星的大小差不多,实际上它们比星星小得多。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诸如热的扩散、声音传播、物体远近视角变化、日体晨午大小远近之争、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气候变迁等等观点,常令人耳目一新。

王充,作为杰出的思想家,他敢于追求真理,勇于面对现实,对董仲舒直到东汉的儒家传统神学进行了正面抨击。在肯定汉代文化进步的同时,大胆批判当时今不如古的复古主义。他还写出了《问孔》和《刺孟》篇,反对把继承的经典变成教条,并揭露孔子、孟子某些自相矛盾的论点,自称“违儒家之说,合*老之义”。王充的这些观点,在当时被视为异端邪说,不得公开发表。他死后近四年,才与世人见面。王充还着有《讥俗》、《改务》《养性书》等,皆散失。

郭伋的故事

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官至太中大夫。他做官,为人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多次获得成功颇受当时人的称赞。他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郭伋就是这样说到做到,处事赏罚分明,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