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商周革命、西周建国的名人,我们很容易想到吊民伐罪的周武王、救乱制礼的周公旦、鹰扬驰骋的姜子牙。这三位英雄常常被历史典籍和民间戏说所传颂,成为上至庙堂和下至江湖,人人心驰神往的英雄。同样在这个时代,其实还有一位英雄的功绩不亚于他们,却常常被遗忘,他就是召(shào)公。
召公,姓姬,名奭(shì),一说是周文王的庶子。与周武王为同辈兄弟。
召公在周初地位极高,按照《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可见,召公是周武王核心团队里的重要一员。
召公跟随周武王姬发东征,于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建立了周朝*权。
公元前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因周成王年龄尚幼,便由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代理朝*,姬奭担任三公之一的太保。
当时,周武王的弟弟众多,其中以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因此他质疑周武王的遗命被篡改了,再加上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更是引起他们的不满和猜忌。
另一边,以武庚为首的商朝余孽蠢蠢欲动,见到周朝众诸侯不和,趁机挑唆原本监视自己的管叔、蔡叔和霍叔加入己营,又与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预谋叛乱反周。
此次叛乱席卷了半个周王朝疆域,对于刚刚建立仅仅数年的周王朝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武庚能联系到当初远征东夷的商王朝*队的话,周王朝将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至此危难之际,召公跟随周公旦亲率大*,东西夹击,将武庚灭杀,将管叔等人或杀或迁于洛阳管教。此战历经三年之久,一直打到江南地区,才终于肃清商朝残存势力,成功保住了新建立的西周。
召公还为完善和发展周礼做了大量工作,他经常代替周成王巡视南方和会见诸侯,是周朝的外交官管事。同时,其仁爱治国,历史上有名的“甘棠遗爱”就是召公德治思想的最有力见证。其辖内,上至侯伯、下到百姓都各得安置,无人失职。
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主之位,于是命令姬奭与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即位。太子姬钊即周康王。
周成王、周康王在姬奭的辅佐下,开创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八百多年的坚实基础。
召公去世后,老百姓都很怀念他,对因其曾在甘棠树下办公,百姓见物思人,都不忍伤害砍伐甘棠树,还传唱了一首诗歌来记录此事:
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砍伤,召公曾用它做房。
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砍劈,召公曾在此休息。
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动手,召公曾在此逗留。
今,陕西省扶风县的召公镇,就是时人为了纪念召公而形成的历史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