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8.html春游野河山印象
(一)
乔山山脉是关中平原北部的一条主要山峰,逶迤连绵的山峰多处,海拔高约—米之间,我们祖居关中平原的人都亲切地叫她:“北山”,她自古就是陕西省关中百姓的父亲山。
我的故乡距北边附近北山(亦称:野河山)约三十里,每天早晚一出村庄北口就能看见不远处纵横逶迤的北山;她是关中地区北部乔山由西向东延续的一段山脉,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扶风县辖区最北部,东西长13.7公里,南北最宽处6公里。北与麟游县以四嘴山为界,南至乔山南麓的天度(合并鲁马南阳乡)镇、*堆(并到法门镇)3个乡镇沿山地区,东邻永寿县店头镇地界,西连岐山县京当镇北部。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0%左右。野河山山(乔山、北山)主峰瓦罐岭。海拔.8米,长宽各2公里。峰顶西南东北走向,山梁呈雁列状分布,山顶系层层青石,山腰天然牧草,山脚人工林木。山沟多呈V形,切割深度~米,自然形成梁沟相间形地貌。海拔米以上的山峰基岩裸露,缓坡为石灰岩风化残积土覆盖,厚度0.5米左右,其余大部分为*土覆盖。乔山往北深山峻岭逶迤绵延一直到麟游县、彬县、永寿县、淳化、旬邑等一带的深山区域。
我的祖父辈们曾经为了生活生存常去翻山越岭跋涉北山奔波打柴、开荒种田经营过多年的山庄,用来接济家庭贫困艰难的生活,对北山祖父辈的人们印象深刻,耳熟能详;因而,我从小就从祖父辈的拉家常忆苦思甜言传中陆续知道了解北山的一些基本情况。
上高中时,我曾在北山脚下的天度乡(后来撤乡并镇)不远处约10里左右县办豆会高中补习过一年,每天站在校园或出校门到空旷的田野,北山就尽在眼前;对北山的一些情况耳闻目睹不少,只是当时面临高考,学习文化课知识任务重,时间紧迫,尽管近在咫尺,却没有抽出时间去游览;此后,去西安求学、从业,一直事务繁忙时间紧迫工作紧张,没有机会去北山一探究竟,寻根问底拜谒历代圣仙先贤,游览观光过北山的人文景观,由是留下长期的遗憾。
近二、三十年来,扶风县*府与时俱进谋发展,在上级*府的大力支持下,紧跟国家和谐利好惠民*策,大手笔、大动作,将以前北山里的野河公社(乡)撤销合并到法门寺镇,也将山区里以前的群众统一实行移民搬迁安置到法门寺镇附近,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将整个野河山漫山遍野种草植被绿化,栽植洋槐树近两万亩;并以《封神榜》姜子牙封神台等相关历史文化为依托,将昔日荒凉萧条的野河山打造成了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该生态旅游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它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既彻底防治住了水土流失,又改善了气候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每年清明节过后至五一节期间,当地*府文旅部门与社会团体都相继在野河山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扶风野河山“洋槐花”旅游文化节,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久居陕西省会城市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工学习作生活30多年,近年来两位高堂至亲陆续下世,我已很少有时间难得回故乡一趟。对洋槐花我从小情有独钟,可以说艰难贫穷的饥荒年代每年春季青*不接时,是院前屋后、村庄周围及河边、沟坡崖边的洋槐花生熟可口当饭吃能填饱肚子,救活了我的小命,把我从饥饿无奈中解救出来的;因而,年五一节假期,我提前调整好时间,和家人专门从西安返回故乡老家;第二天早晨8.0左右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乘车赶赴北山,专门参加了这次盛大隆重的:中国?扶风野河山“洋槐花论今;满山遍坡的洋槐树枝头盛开着新鲜的槐花,我们不约而同都顺路随便采摘了几朵洋槐花,边走边品尝,美味甜蜜爽口,幽香飘溢,沁人心脾;在这个季节五湖四海慕名赶来安营扎寨设点扎摊的蜂农临时居住帐篷、周围山坡有序摆设的许多蜂箱,随处可见,漫天遍野的蜜蜂戏满洋槐树枝头的槐花上正在忙着采蜜。
野河山由几处沟壑相隔的多个山岭组成,我对其中最有名,最有人文历史内涵的景点身临其境进行了脚踏实际的游览观光。明月山:又名凤泉山,俗称中观山(今法门镇的南阳乡),山壑有清风洞。古时山上建有净光寺和集仙观,已废。龙泉山:位于明月山之西,俗称西观山(今法门镇的*堆乡)。隋时山上建有龙泉寺,已废。寺中有隋时舍利塔铭一方,今存县博物馆。马泉山:位于明月山之东,俗称东观山(今天度镇辖区属地)。梁山:位于马泉山东,与永寿县交界。周太王迁岐逾此山。明月、龙泉、马泉、梁山均属乔山南脉,海拔均在米以上。四郎山:因山顶有四郎庙而名,海拔米;由西向东延伸,长1公里,宽0.5公里。四嘴山:是扶风县与麟游县界山,古称:吴双山。清河州训导刘泾《四嘴山》诗:“何事崇冈断复连,峰峦岚气逼长天。危岭高下如联袂,运岫参差效比肩。遥指层峦朝斗宿,仙着飞阁绕云烟,蚕丛迩日无人到,惟有仙人任往还。”火石山:亦为扶麟界山,古时饥荒年代,关中古周原百姓去北山逃难或打柴伙、做山庄必须翻越这座山岭一处叫做:王十万大沟,沟深坡陡,险象环生;饥饿难耐,水比金贵。四郎、四嘴、火石山和姜家岭、刘家梁等,均属里山,海拔高约~米。一般坡度30°~60°。梁峁坡表层系石块、石片、石粒和土粒组成,低凹缓坡系红土、料礓红土、石渣土、碳酸盐褐土组成。野河山区系千山余脉,呈雁列状向东延伸。境内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有大小沟道条,总长.7公里。沟壑密度大;地面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河流5条,以主峰瓦罐岭到刘家梁为分水岭,向北流入漆水河的有磨石沟、黑沟、纪家沟3条,向南流入渭河的有七星河、美水河2条,水量均少而多变。
清代进士刘承缨《瓦罐岭》诗:“吴双路近五六堆,缥缈中天翠黛开,为少八峰非楚岫,因多一岛不蓬莱。紫竹时吐林中秀,红药多从石上栽,近有法僧新构宇,朝间驱虎夜驱雷”。
据史料记载,0年前,乔山地域大部分为原始森林。周族迁居邑地后,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至近代,除野河山区残留少量次生灌木林外,原有天然林木植被不复存在。清末至民国间,北部山区成为关中灾民流亡逃荒避难之地,他们盲目毁林开荒农耕,残存林木破坏严重,整个山区尽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随之加剧。川、塬树木亦大减,生态失去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干旱少雨,百姓靠天吃饭,庄稼广种薄收,出现穷山恶水现象,名贵树木极少,适合于耐干旱的洋槐树等硬杂木生长,极大地制约和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年,建立县野河林场;随后10余年间,山区和沿山区先后办起林场,大力营造林木。年后,各地区积极建设农田林网和“四旁”零星植树,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轻。
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由扶风县国有野河林场和陕西益元市场开发公司联合投资开发,总投资1.8亿元,景区规划总面积公顷,建设期限8年。6年9月正式开工,先后开发完成了神龙寺景区、中观山景区和贵妃故里三大景区,新建、修复大王庙、贵妃梁、杨洵墓、封神台、神仙洞、放生湖等各类人文自然景点6处。为了提升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在原野河林场场部配套改建了集住宿、餐饮、会议接待为一体的野河山庄宾馆。景区入山主干路已全部硬化,各景点道路也全部进行了拓宽整修,区内交通十分便利。
景区开发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公顷,灌木林地景区大约公倾,森林覆盖率90%。景区林分多为人工针阔混交林,树种有刺槐、油松、侧柏、梨、桃、杏、酸枣、*栌等植物余种;景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分布有金钱豹、红腹锦鸡等动物种。景区沟壑纵横,谷狭幽深,山苍林茂,树木蔽日;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四季景色多变、各有千秋。春季槐花飘香,山花烂漫,鸟声鸣鸣;夏日群山尽染,绿浪滚滚,凉爽宜人;秋天万紫千红,秋高气爽,硕果迎宾;冬时白雪初霁,雪压青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不仅自然景色迷人,而且人文历史景点众多;走进野河山生态景区,放飞心灵,拥抱自然,姜子牙封神台遗址、赵公明修炼洞、三霄墓、贵妃梁、人民公社旧址等众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炎*子孙的人文圣地。据史载,乔山,即桥山!入山皆异草,深谷生幽香;山中有洞,窈然无际,昔有樵夫好奇入探,闻水声,惧而返,山覆洞上如桥,故名桥山,俗称省作乔。
乔(桥)山周围从西向东逶迤绵延上千里,铜川金锁关附近以东是后来的古轩辕国的所在地,是*帝氏族部落(四代、历时约年)的封地,也是*帝生前活动的主要地域,是*帝及其家族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的人文始祖*帝仙逝后埋葬的地方;以西广阔地域最早为炎帝氏族部落的世袭(25代、历时约年)封地,也是历代炎帝生前长期世居活动的主要地域,是炎帝及其家族居住、生活的地方,据考察,这里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早的中国。
始祖炎帝神农氏于此山区不辞辛苦漫山遍野寻找采集尝百草、辨其味,精心揣摩研究,采取天然中草药用土法精心加工炮制后,形成中医学术,养生保健、救死扶伤以救百姓疾苦;
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山区酷暑烈日骄阳似火的正午“钻木取火”,形成火种采取方法,解决了远古时代先民生吞食物的愚昧习惯而引起的疾病缠身寿命短暂的健康问题,极大的改进了先民的生活习惯,长期以来促进了百姓的身体健康。
遇到景点我们就停下来仔细留意观察,走走停停,不觉已到中午时分,我们攀登上了野河山顶部举行“洋槐花”旅游文化节的现场中心位置—西观山顶部文化娱乐广场。
山顶的游客已经如潮水般陆续涌上来,偌大的“封神台”文化娱乐广场上人山人海,;广场四周及旅游主干线路两边彩旗飘飘,景区辕门两侧设置的巨大的红色迎宾气球炫舞飞扬,向前来的人们招手致意;广场两侧设置的日用商品有序摆摊设点,天南地北三流九教的商家摊点前的伙计的吆喝叫卖声五花八门此起彼伏;游客们欢歌笑语人声鼎沸,夹杂着蜜蜂在头顶盘旋飞舞嗡嗡地鸣唱声,古典优美的乐曲声悦耳动听久久不息在山谷回荡,场面甚是震撼。
商朝末期,朝阁腐败,纣王宠妃妲姬三妖,屈杀了许多忠臣良将,周纣交兵中,又有大批文臣武将各为其主死于非命,这些非正命而亡的冤*、野*、无所归宿,游荡人间,朝阁上下不得安宁。周灭纣立国后,开国丞相姜子牙在此处建台设法,竖杏*旗一面,招来孤*,封为地下人间各神,如财神、土地、灶君等等,使其各得其所。从此,天上、地下,人间诸神各司其职,朝阁安宁,百姓安居,使西周兴盛数百年不衰,故此处称为“封神台”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姜子牙的封神台,使我和游人穿梭于神话传说和现实遗迹并存的时空隧道,与天上、地下、人间各路“神仙”如此零距离接触,真的别有一番感受。
景区内有建于隋唐时的法门寺下院九眼凤泉寺和法门寺众僧圆寂塔院,日渐与法门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位于凤泉寺北一公里处兴于唐代的放生湖,生态环境优美,蓄水增多,渐聚成湖,风景宜人,吸引着寺院众僧及八方信士慕名来此放生,祈福纳祥。
(二)
我们随着游人继续向西观山顶部附近和其它山岭景点去漫步游览观光,一路谈天说地、谈笑生风。
西周文化遗址封神台、乳峰山、烽火台、财神赵公明及三霄(云霄、碧霄、琼霄)姐妹修炼成仙的道场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等遍布其中。
我们游览到正财神:赵公明修炼洞遗址,真挚虔诚地祭拜了正财神赵公明;他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相传,赵公明是出生于秦代,他的老家是隶属于终南山脚下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附近修建有赵公明财神庙)的赵大村的人。“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汉族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财神倾注了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秀丽的东观山、中观山、西观山坐落在扶风县北部的乔山中段,三座山顶各有一座庙宇,相传是《封神榜》中“三宵”修道之处。从东到西分别敬奉着云霄、碧宵、琼宵三位仙姑。三霄娘娘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的义兄是财神爷赵公明。法宝为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愚与否,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从前信士求儿女,都要拜三霄娘娘,所以现在也有人称三霄娘娘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
游览到紫霄宫,父母殿内供奉有三霄娘娘,头戴饰宝凤冠,身着华丽服饰,面容丰润慈祥,各持宝物,文雅端坐。我们不由自主对三霄三姐妹顿生敬意,真挚虔诚地上香叩首祭拜,三柱香由东向西,分别代表老大云霄,老二琼霄,老三碧霄。
先周时期,周太王古公亶父迁往周原之后,周人在乔山脚下修建了都城,商周之战后,西周建立。传说中的封神台就修建乔山一带,于是就有了三仙姑分别在东观山、中观山、西观山修炼得道的传说。西观山是关中地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圣地,它坐落在扶风县北部千山余脉的乔山中段,古周原地区的人们习惯把乔山称作北山,相传是碧霄仙子的道场。
西观山从字面意思看,有西观落日之意。古周原地区的人们用方言把西观山叫转音了,叫成了“西瓜山”。虽然音不准确,但却灰谐、幽默、易记。正因为如此,“西瓜山”这个名字流传十分广泛,大家都这样叫它。如果外地的人问本地人“西观山怎么去呀?”本地人反而会愣住了,半天才会反应过来西观山就是“西瓜山”啊!
西观山与三千多年前的岐周都城—今天的京当镇北部相邻,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法门寺附近的空旷处向北望去,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西观山了。西观山西距著名的箭括岭约五、六公里远,东距野河山森林公园大约有七、八公里远。西观山基本上是一座土山,期间夹杂着石头,山高约六七百米,植被茂盛,沿途已修建有上山的混凝土道路路,路旁松柏苍翠、草木茂盛。山顶有一块人工开辟出来的平地,地的北半部分是九眼龙泉寺,南半部分是十来亩大的广场。东边最高处山丘上是传说中的“三霄墓”,三霄墓上有善男信女许愿的红色绳子、蜡烛和烧过的香灰等物,也有一些固体垃圾。尤其是沿着小路周围的树上,挂满了各色各样的衣服,阴森森的,这就是自古以来遗传“扔百病”(把衣服扔在这里意思是把身体上的病随着衣服扔掉了)的陋习。北边是谷地通向后山,向西看去,首阳山就在眼皮底下,如果是下午落日时分,可以在此观赏落日美景;南边一片敞亮,站在广场前沿,晴空丽日,视野开阔,春风和煦,周原大地尽收底。
西观山的空气沒有任何的污染,蹬高远望,一眼看不到边的视野,心胸无限开阔,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受。蓝天白云,青山,绿草,处处都有神灵的恩赐,万物有情众生。西观山上独有空气万物,映入眼帘的槐花,绿树,绿草,奇石都呈现着佛法的智慧。在繁华喧闹的城市中,期盼有这样一片清静绿色环保没有污染的环境,一片清静的净土,让自心自身能体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风景,能使世人放下尘世的压力,让心淡然恰静。西观山是善知识的归宿,她教化百姓众生行善积德、积善成德、积善成福,真诚厚道和谐相处有你有我有他,有大家。
从西观山上採来的这些天然绿色环保的山珍野菜,槐花,香椿,苜蓿,可以说是天然的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
东汉时,佛法东传,西观山逐渐也成为佛家圣地。相传此后汉明帝、隋文帝、唐太宗等都曾驾临西观山,西观山也因此名噪一时。史书记载,隋朝隋文帝崇信佛法,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寺院,于仁寿元年在山腰东侧建了别院,还在寺内修建佛教舍利塔。唐朝时,西观山上佛法更为兴盛,可惜后来毁于兵灾。南宋以来,三教合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明朝时,嘉靖皇帝信仰道教,相传他曾游西观山,并下旨重修了庙宇和宫殿,使这里成为佛道合一的寺观。据说当时建了五座大殿,上殿为佛殿,中殿为三霄殿,前殿为送子娘娘殿,偏殿为金刚殿,后殿为三儒、释、道教殿。另外还有戏楼、大水亭、八卦亭、男女工楼等建筑。这些明代建筑,造型奇巧,特别是八卦亭,更是玲珑别致,让人叹为观止,可惜后来被毁。
西观山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是一座集佛道两教为一体的宗教名山,从起源来看,中观山属于道教,而从现存宗教建筑来看,属于佛教。这在中国并不奇怪,因为千年以来就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说法。
在以前,乔山脚下大部分村子因地势海拔较高都打不出井水来,吃的是窖里收集的雨水,可是西观山上却有甘甜的泉水,正应了水随山长的老话,这也算是个奇迹了。相传,古周原一带有一年非常干旱,三位仙姑心系黎民疾苦,于是去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一罐水,她们把一半的水用于降雨救灾,另一半的水掘成几眼清泉,供山下老百姓日常饮用。三仙姑中的云霄仙子和琼霄仙子疼爱妹妹,将其中的九眼清泉让给了三妹碧霄仙子,让她带到了西观山去,因此人们将山上的庙宇称为“九眼龙泉寺”。其实古代的山泉只有两处,一处在八卦亭下,一处在三仙姑的供桌下。西观山庙会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庙会期间关中西府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们前来朝山,周边村子的群众自发在寺前广场上搭设好雄伟漂亮的戏台,请秦腔剧团连续几天唱戏,小商小贩云集,善男信女中有烧香求子的,许愿还愿的,热闹非凡。
西观山上的龙泉寺虽远不及隋唐时的规模,但也有复兴的迹象,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西观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投资者们,如今当地*府与一些民间投资者开始对西观山进行了远景规划和开发,上山公路即将完工,施工正在紧锣密鼓的进展中,前景一片辉煌。
中观山顶峰高峻,青石叠出,犹如一块美玉镶嵌在绵延的林带翠屏之上,夜晚白光如月,有如白昼。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净光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隐居修行。净光寺左侧,有一清凤洞,洞口一尺有余,其深莫测,风声如雷。洞旁有一山泉,俗名风泉,相传为“三宵”用瓦罐从东海提来,每遇干旱当地人在此祈雨,留下了许多美妙离奇的故事传说。相传这里是《封神演义》三仙姑中碧霄仙子的修道场所,三仙姑在封神大战后被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她们的哥哥赵公明被封为财神爷。近几年,当地民间信士多方奔波化缘筹集善款又整修了庙宇,再现了昔日风采。
东观山又名马泉山,跌宕起伏,颇有韵致,奇花异草布满山麓,昔日殿宇辉煌,香客不断,现仍存石碑两通。西观山松柏苍翠,山泉清幽,山顶有三教合一的庙观群,大雄宝殿气势宏伟,殿内彩塑佛像栩栩如生,伴随着阵阵钟声,令人心旷神怡。
西观山附近不远处曾经还是大唐杨贵妃的出生地,贵妃故里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内沟壑纵横,谷狭幽深,贵妃梁、杨家坪、杨家湾、五虎岭、拴马石、贵妃瀑、神仙洞、奇石山、杨珣墓等等名胜古迹更是演绎着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记录着大唐的历史和杨家的兴衰,真乃仙山奇阁,风光无限,道不完的优美传说和看不够的奇山妙景,会让游客尽享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愉悦,让人留恋忘返。
杨珣,字仲珣,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父,贵妃杨玉环叔父,生于公元年。曾在古周原地区扶风县域长期做过县官,公元年病故后,后葬扶风法门镇的北乔山脚下,赠封武部尚书。墓前有大清乾隆时兵部侍郎兼付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题墓碑。距墓地8公里的法门寺东北1公里处古唐国道旁矗有中华第一碑的路碑一座。相传旧时墓冢古柏参天,现剩无几。墓冢累遭盗者光顾。年5月31日,此墓和路碑被陕西省人民*府公布为生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年墓地被扶风县文物保护单位。5年墓地被扶风县文物局联合宝鸡法门寺野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圈地、修复、保护。
贵妃杨玉环幼时时常来看望她的叔父,在此处一山梁久居生活过;她从小天真活泼,爱游山玩水嬉戏浪漫,常在山中游玩,不时被生长在山坡上的酸枣(野生可食红色小果,树遍体长倒刺)刺钩住衣裙,多有不便,玉环便信口说酸枣不长刺钩该有多好啊。从此这道山梁上的酸枣再未长刺钩。玉环成年被选入宫为妃后,后人称此山坡为“贵妃梁”。
贵妃杨玉环父居明月山,凿石为洞,依山居住,建厕不便。幼时玉环大小便不拘场所,常小便一大石块上,每当小便顺石而流,冲刷及腐蚀,久而久之,便将石头冲了一道沟渠,并留下一双足迹,玉环成年被选入宫为妃后,人便将此石称为“贵妃尿”,流传至今。
杨玉环居住地明月山,山清水秀,多出佳丽,贵妃被选入宫为妃,进宫三年思乡心切,回家探亲游玩。但到家乡后,原来满山的树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光溜溜的石头,连栓马的一棵树都没有,便满腹牢骚,说着马栓在什么地方?谁知,话刚落便来了一场大雨,雨过后路旁原本光溜溜的石头便千疮百孔,千奇百怪的石头由此而产生,人称“栓马石”,现今人们又叫:奇石,流传至今。
脚踏实际站在贵妃梁上,身临其境俯视的周原大地,但见麦田郁郁葱葱、麦浪滚滚,种植业果树苗木茂盛碧绿遍地似绿海;每处村庄崭新日新月异修建的二、三层新式楼房星落棋布;极目远眺法门寺舍利塔巍峨耸立,益店镇、天度镇、法门镇、建和乡、扶风新区等处区域的高科技新型工厂错落有致,时尚高档住宅小区的高楼林立星罗棋布风景如画;秦岭山腰白云缭绕,太白之巅积雪炽白覆盖山坡。身处人间仙境,碧空万里蓝天白云莺歌燕舞,碧水青山鸟语花香,春风得意举目欣慰看,周原大地呈现出一片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富丽美妙景象,这里的风景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旧貌变新颜,犹如换了人间……
完
作者简介
文哲,原名杨鸣哲。扶风县文学爱好者。散文、诗词创作二十多年,作品在中国作协作家网、周原文艺、宝鸡旅游网、扶风百姓网、美篇华夏精品文苑、西部国际诗坛、情感诗词美文文学等刊物平台上屡有刊登,发表作品近篇。
----转自泾渭文苑
福利TO:所有人,景区门票免费送6月2日-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