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涡阳天静宫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规划建设中的中国老子文化生态园的核心组成部分。
天静宫坐落在涡阳县城西北,东南距武家河入涡处八华里,北枕龙山,三面环水,环境清幽。元明两代,宫观尚蔚为壮观。到了清朝末叶至民国时期,天静宫因兵匪劫掠,于战火之中,损毁殆尽,狼籍不堪。
涡阳天静宫景区是公元年5月28号(农历四月初八)动工兴建的,是由涡阳藉台胞台湾道教学院教授马炳文(合阳)道长、香港道教学院院长、香港青松观观主候宝垣道长,香港谭兆慈善基金会长谭兆(济春)三位大德善士筹资兴建的。
历史由来
据明朝正野两史考证,公元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一统江山,建大明改元洪武定都奉天(今南京),朱元璋生有26个皇子,除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亡外,至其立国前共存二十四个儿子,因其马皇后所生太子朱标作事优柔软弱,翁贵妃所生的四皇子朱棣英勇神武,朱元璋有意立为皇储,遭马皇后反对。
明·洪武三年(年),朱元璋身体虚弱多病,朝中大事全由马皇后处理,所以马皇后利用这个机会,以分封诸王屏藩皇室为借口,夜封十王,把朱元璋二十四个皇子中,其他贵妃所出的九个皇子一个皇孙分封成藩王,其中把朱元璋最为看好的、翁贵妃所生的英勇神武的四皇子朱棣,封成燕王,并与国舅马兰、京营殿帅驸马韩金虎串通一气,假传圣旨,令其领三千人马既时离开京城,扫荡北元残余。
马皇后令燕王(朱棣)扫北,表面上名正言顺,实则是想把四皇子燕王(朱棣)赶出南京,以清除太子朱标身边的对手,圣旨难违,燕王(朱棣)叩别皇宫,领着三千人马,离开京城,说是三千人马,其实是老的老、小的小,老的不能骑马、小的拿不动刀枪,面*肌瘦,皆是病夫,甲仗不全,器械短缺,装备不整,毫无战力,怎么扫北,就是想至燕王(朱棣)于死地,这燕王(朱棣)领着三千老少不齐的人马,根本无法作战,离开京城后,便在涡阳屯田养兵。。
燕王(朱棣)在涡阳屯田养兵近十年,招兵买马,粮草丰足,京城带出三千人马中的老兵死了,年龄小的也长大了,*威势力大增,挥兵北进时,燕王(朱棣)跪在老君像前许了个愿,说本王如果扫北成功,有朝一日能登上帝位,便给老君爷翻盖庙宇、重塑金身。
明·洪武十三年(年)以后,燕王(朱棣)在向北扫灭元朝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势力逐渐发展壮大,雄居北京。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年),太子朱标病死后,朱元璋、马皇后便立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储。
明·洪武三十一年(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建文帝)即位后,便对二十五位雄踞全国各地当藩王的皇叔厉行削藩。因为燕王(朱棣)实力最强,又有图谋,未敢向他动手,决定先削去了周王、齐王的藩位,剪去燕王(朱棣)的手足,然后向燕王(朱棣)开刀,在洪武三十一年八月至第二年(即建文元年)元月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削去了周、湘、齐、代、岷五个亲王的爵位,废为庶人。
明·建文元年(年)七月六日,燕王(朱棣)因削藩刺到了自己的痛处,撕下了假面具,为了万世瞩目的帝位,也为了自保,揭竿而起,擒杀了北平路指挥使谢贵,布*使张丙,一场夺帝之战拉开了大幕。
燕王(朱棣)起兵为证明行动的正义,引用朱元璋的《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作为理由,说齐泰、*子澄是奸臣,须加诛杀。自称举兵为“靖难”,所以后世史书称这场王室内部的夺权斗争为“靖难之役”。
经三年多“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年)元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兵从北平(今北京)打到南京城下。降将打开金川门,迎朱棣进城,燕王(朱棣)荣登皇位(即永乐大帝),就这样一场为时四年的叔侄夺帝大战,以燕王(朱棣)的全胜而结束。
燕王(朱棣)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后,不忘在涡阳天静宫许下的愿,便派人将涡阳天静宫庙宇重新翻盖、重塑了老君爷金身。这段缘份使得涡阳天静宫名声鹤起,成为当时显耀一时的道教祖庭。
至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年)柳瑛在编纂《中都志》时,更是循旧志,涡阳天静宫是“老子诞生地”之说自此开始了。
当时的明王朝历代皇帝均对永乐皇帝的发迹地——天静宫兴建有加,至明朝末叶天静宫仍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布局恢廓,风光秀丽,环境清幽,海内无匹,宫观蔚为壮观,老君殿居中,高大崇隆为宫中主殿。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庙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堪称中华道观之最。
只是可惜到了清朝末叶至民国时期,天静宫因兵匪劫掠,于战火之中,损毁殆尽,狼籍不堪。
解放前,*阀混战,国民**涡北区分队尹松的部下,窜据残存殿宇,道教全真龙门派十九代道士郑元修、二十代道士马明德等拼死护庙,至年,仅剩天静宫东侧东岳天齐庙得以保存,解放后改作学校。
道观风采
确认天静宫旧址所在。故而,马炳文、谭兆、侯宝垣等大德之士发起广募善款,重修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教则为天下祖庭。此番重修依其鼎盛时期——北宋时的规制复修。全宫分中路和东、西三路。中路为正殿所在,前后有山门、会仙桥、灵官殿、老君殿、三清殿、灵官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钟鼓楼、“道之源”、“德之初”陈列室和乾坤道舍。其东有东岳庙、圣母殿、流星园及九龙井。为了纪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扬道家文化,抢救和恢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扩大与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赞助下着手修复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学则为研究中心,于道教则为一景点。经过数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东岳庙等十余座殿堂己相继展开和完成,天静宫又复屹于古相大地,重现昔日风采。
老君殿
老君殿是天静宫的主殿。按照到焦祖庭的规模及宋代规制修复,九脊重檐,气势雄伟,金碧辉煌。东西长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于2米高的崇台上。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而大殿高于孔府大成殿,有“道教第一殿”之称,殿内屹立老子、尹喜、东华帝君三尊青铜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千克,目前为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堪称“道教第一神像”。
吕祖殿
吕祖殿主供吕洞宾。吕洞宾(--?)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一说为唐朝宗室,姓李,武则天时屠杀唐室子孙,于是携妻子隐居碧水丹山之间,改为吕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栖,故号洞宾。也有传说他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因感仕途多蹇,转而学道。《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士。《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来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渡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仙去。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岳、飞剑斩*龙等故事,吕仙形象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
老祖殿
老祖殿供奉陈抟老祖。陈抟(tuán)(年—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陈抟答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数月后放还山。端拱二年(年)卒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元辰殿
元辰殿供奉是斗姆元君,简称“斗姆”,又作“斗母元君”或“中天梵气斗母元君”,道教神名。“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姥为主神,民间尊称“斗母”,斗姥的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无尊”。道观中供奉的斗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并称斗姆元君的圣诞是农历的九月初九。《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真经》记述,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爱妃,号“紫光夫人”,先后为御王生下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即四御之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即北斗七星。
天师殿
天师殿是供奉道教的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两侧分列道教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真君、四十三代张宇初真君。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八世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张道陵自幼聪慧,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年),张道陵为了在鹤鸣山把道传下去,自称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日降临,亲手授给他《洞极经》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还有二仪交泰冠、驱邪帔风、通天至简等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事成之后,向老君汇报。信徒们都信以为真,到处传播,“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传开了。汉安二年(公元年)七月,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和法具,到了青城山,降服了“六天魔王”、“五部*帅”,使青城山得以安静,山民安居乐业,并纷纷要求加入“正一盟威之道”,山民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即“张天师”,所以,“正一盟威之道”又称为“天师道”。每年三会日(上会:正月初七;中会:七月七日;下会:十月十五日。三会又叫三元),教民齐集治所,听侯祭酒训导检查,聆听教区科律。由于五斗米道传道纪律严密,教风正派,所以很快得到普及。
重阳殿
重阳殿中间供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祖师,两侧分列其弟子马丹阳真人、丘处机真人。
王重阳是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马丹阳(一)金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初名从义,字宣甫,更名钰,字宫宝,号丹阳子,宋陕西扶风人。后迁往山东登州宁海县(今山东省牟平)。擅针灸疗法。金贞元年间(公元-年)登进士第后,分配在一个县里管摄六曹(即兵、刑、工、吏、户、礼)。大定(公元-年)年间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遂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同拜王重阳为师,改名钰,号丹阳,后在菜阳游仙宫羽化。后开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年)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其人,世称丹阳真人。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中国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丘处机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敬重,并因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年(元太祖二十二年),病逝于天长观,终年80岁。元世祖时,追封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三清殿
三清殿主要供奉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中间为玉清元始天尊,东侧的为上清灵宝天尊,西侧的为太清道德天尊。三清,道教用语。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它被说成是由赤混洞太无元的青气化生的。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就出来传授秘道,开劫度人。
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则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它被说成是由混太无元玄*之气所化生,又称太上道君,也随劫运出法度人。
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为了构成三清尊神的等级序列,它被说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的。事实上,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进而说他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显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灵官殿
灵官殿殿内居中供奉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左右分别供奉岳飞、赵公明、马胜,温琼四大元帅。王灵官姓王名善,玉帝封他为“豁落先天主将”,赐金印掌管天上人间监察之职。
岳飞(-1)字鹏举,中国历史上著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事统帅,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马胜,道教,灵官殿四大护法之一。
赵公明,道教,灵官殿四大护法之一,武财神。
温琼,道教,灵官殿四大护法之一,东岳大帝部将。
财神殿
财神殿供奉武财神关公、赵公明,文财神文昌帝君。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于其来历,前面已有介绍,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武财神。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武财神。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慈航殿
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送子娘娘、天妃娘娘。
慈航真人,道教称其为慈航道人、圆通救苦天尊,俗称观音大士,佛教称为观音菩萨。
送子娘娘,又称“子孙娘娘”。
天妃娘娘是海上救难行善的海神,而且还可授人儿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