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手足癣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诗书扶风之绛帐村扶风电视台周原文化第36期之“诗书扶风”4月9日播放主持:崔蓉撰文讲解:成宏博
本期解说词:
乡愁,是行走在鬓发间的岁月!乡味,是游走在唇齿、离落在心田里的记忆!乡韵,是山与水的隽永,是文与史的沉淀,是风俗画里的氤氲,是诗与歌的吟咏!扶风,这个名、这个地,还有这里浸润着的乡愁、馥郁着的乡味、蕴涵着的乡韵,都令人难以割舍。于是草木葳蕤的山、清波涟漪的河、晨钟暮鼓的寺、古风新韵的村,甚而一株虬枝盘绕的槐、一段杂草纵横的墙,都有了若有若无的离愁,这种愁时而轻,时而浓,时而落在望乡的眼眸里,时而落在夜晚的呢喃里……而对于一座座古镇,似乎因为历史久远、人文隽永的缘故,还是有很多眷恋的。扶风,似乎每一个地方都有特色鲜明的历史印记,像法门镇供奉佛指的法门寺、召公镇甘棠听讼的仁*故事、还有杏林镇石泰栽树的口耳相传和绛帐镇的马融授业的传奇。对于这些,常常因为多了故土家园熟稔和亲切的缘故,就变得愈发得令人难以释怀,就像珍藏日久的酒一样,弥新,弥香,弥醇!而对于绛帐,似乎情有独钟,常常怀有细腻而悱恻的情怀。那里有我很多的青春记忆和割舍不了的牵挂。渭河畔的绛帐俨然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即使走的再远,也有别样的乡愁萦绕心间。今天,重新走进这座古镇,是因为明代王纶的一首诗,叫《绛帐村》。野寺山岗古洞纡,人传曾是马融居。地深只隔秦人树,岁久仍藏禹穴书。绀宇钟连清楚寂,碧罗烟袅绛纱虚。当年借问横经者,前列生徒孰启予?这是明代御史王纶拜谒绛帐台后写的一首诗。有出世的淡泊、有归隐的恬适、也有悲怆的孤寂和慕贤怀古的喟叹。其实,绛帐的历史踪迹是很清楚的。无论是那座口耳相传很久的讲经台,无论是马融支帐列乐、授徒传业的故事。公元年,年愈古稀、罢官回乡的马融,开始了他暮年最引以为豪、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居乡授业生涯。相传,有一学生因违犯学规,马融手持秸秆,打得学生血迹淋淋,遍染草杆。因秸秆投地复活后生根,开花结果。人们便将此草称为“传薪草”,并且广为培植,以追念马融培育英才的业绩。马融开宗的绛帐文化,基本内涵为风趣开朗,达观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展现出他很高的艺术修养,即懂音乐,又善鼓琴吹笛,这使他能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用音乐来开发学生的智慧。他还打破成见,招收了一批女弟子,这在历史上是创举。马融是右扶风地域文化中的代表。作为伟大的学者和教育家,“绛帐授徒”的影响十分深远,这是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也成为关中文化史上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象征。马融设帐授业,绛帐因马融而名。“绛帐传薪”也成为扶风人文历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笔,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颂。独坐高台,施帐授徒,听经书郎朗,观渭水淼淼,渺光阴之如梭,羡万物之无穷,一代大儒慨然、怆然。访贤游古,借古喻己,应该是明代御史王纶拜谒和写诗的初衷。王纶,明天顺年间人。曾任真定知县、监察御史、巡按、嘉兴知府等职。他为官清廉,*绩卓著,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当监察御史和巡按期间,当时的贪腐官员闻听他的名声,闻风丧胆,等不到他来巡视,便逃之夭夭了。他曾经在朝堂之上,义正词严斥责贪官污吏,甚至于抽下腰带要去抽打,贪官吓得狼狈退逃走,从此他被人称为“铁胆御史”。后来,他丁忧回家乡扶风,从此隐居,远离官场,不问*事,直到八十六岁寿终正寝。“野寺山岗古洞纡,人传曾是马融居。”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荒凉中,野寺、孤岗、古洞,还有流言里的古居,诗人空自叹惋,既是喟叹东汉马融,一代大儒总抵不住时间的流逝。“地深只隔秦人树,岁久仍藏禹穴书。”偏僻荒凉、时间久远,但依然珍藏书籍典册。“绀宇钟连清楚寂,碧罗烟袅绛纱虚。”绀宇,是指绀园,佛寺的别称。寺院寂静,钟声盈耳,碧罗、绛纱,山霭弥漫,云烟袅袅,一幅自然恬适、幽静空阔的景象。“当年借问横经者,前列生徒孰启予?”时过变迁,叩问当年的横经支帐、列乐授徒的大儒,一个个受业者到底都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全诗语句简洁,写人写景,喻景于情,以惋惜喟叹、缅怀自伤的情感,将绛帐的历史,马融绛帐传薪的史迹与讲经台的幽静冷清、荒凉孤寂勾勒了出来。斯人已去,空留怀想,此刻归隐的马融、正直的王纶,穿越多年,在嫉恶如仇、痛恨黑暗的思想上应该是一脉相承,依然是有同是天涯、沦落伤感的共鸣。今天,讲王纶的《绛帐村》这首诗,借此重新走进绛帐、走进大儒马融,其实就是在重温一段沉淀在厚重周原文化里的传奇,回眸一段扶风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文明的扶风、发展的扶风,其实最需要文化和精神的丰润和滋养,而这或许只是刚刚开始,也或许需要我们许许多多怀揣乡愁情愫的扶风人凝心聚力。王纶以诗咏志,出世与入仕、效贤与自勉氤氲在清新的诗句中。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开胜用肆意的笔触,隽永的墨香,给了我们更为深刻的启迪!春天的姹紫嫣红里,总有太多的春色和太多的人文历史需要游历,需要回眸!四月,是最好的时间,而重新踏上古镇绛帐,触摸这一斑驳的历史,应该是这个季节最好的选择!背景:年1月17日“问礼扶风—全国百名书家作品邀请展”在宝鸡市中华石鼓园石鼓阁开展,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周礼扶风,文脉宝鸡的独特魅力。邀请展共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以上百名书法大家作品幅。为宣传展示扶风、再现提升宝鸡,丰富传统书法艺术、挖掘周文化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扶风县电视台特在“周原文化”栏目中开设“诗书扶风”板块,举办以本次邀请展书法作品为内容的书法讲座。本期是第36期,特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成宏博(笔名成诺)做客书法讲座。相关内容4月9日刊播于扶风电视台。往期书法讲座《诗书评说之伏波诫侄书》《诗书评说之万杨池》《诗书评说之赞瓦罐岭》《诗书扶风之题绛帐图》《诗书扶风之送曹伯高》《诗书扶风之怨歌行》《诗书扶风之扶风》《诗书扶风之送长兄游随阳》《诗书扶风之织锦巷》《诗书扶风之陈丞相燕息园》
《诗书扶风之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诗书扶风之勉绳武王生》
成诺,笔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多年笔耕不辍,以文写心,坚持写作,尤喜散文,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齐鲁晚报》《文化艺术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宝鸡日报》及“华夏慈孝网”“中国文明网”“微文学网”等多家报刊网站。
可查阅“成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