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扶风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阳前政协副主席的问题要捂多久 [复制链接]

1#

坊友们,早安~今天是年2月14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十八。多云转阴,2~13℃,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今日限行尾号4和9。

▼▼▼

2月11日正是元宵佳节,而这位55岁的山阳县“前*协副主席”毛海琴,或许并无心过节。她本来在西安长安区有33亩宽敞的地方,临近秦岭,空气也不赖,可以当个“农家乐”来经营,或是后面的别墅留着自己住。这个“安安稳稳”的计划,“平平稳稳”的过了8年,就等着她退休去“享用”了。没想到最近被“捅了出去”,元宵节当晚,这座耗资万余元的“豪宅”被拆除了。而且她“两年未上班”的事情也被牵带了出来。

▼毛海琴被曝出的占地33亩的“庄园”

虽然事件从2月11日曝光到今天坊文发出,商洛方面还未有正式、详尽的回应。山阳纪委弱弱地一句“正在调查”,总算也是一个勉强的“交代”了。且不管接下来还需多久能把事情调查清楚,商洛方面是否会一直站在山阳县纪委后面“默不作声”下去,但从媒体爆料的情况看,至少有这么4个事实是确认的:

一,此“豪宅”在执法人员多次查处的情况下很“坚挺”地我行我素;二,此宅筹建于年前后;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四,这位“前*协副主席”确实“两年没上班”。

一旦“东窗事发”尔后“数罪并有”的情况并不鲜见,甚至是倒台官员的“标配”,多半问题还是“早前就存在的”,按理随便哪一条违纪都足以让违纪者受到惩处,但何以会非得等“事情捂不住了”才倾泻而出?

▼陕西山阳县前*协副主席茅海琴

拆一处违建需要多久?

据报道,年春节后,毛海琴的这片园子有了大动作:根据她的规划,前园要建立仿古四合院,中园是池塘花园,后园是别墅群。随后开始大兴土木。在此期间,西安市长安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国土资源局长安分局东大国土资源管理所、东大街办多次给该园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书。

若论“违建”,年起建之初恐怕就是了:年,陕西省就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秦岭北麓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修建商品住宅和私人别墅。

而且在年11月,西安对秦岭北麓的违建别墅进行过一次集中的声势浩大的整顿,当月,媒体的报道是这样的:拆除秦岭栋违建别墅,人被处分。

▼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拆除工作有序进行(年资料图)

“按理,这种影响巨大的整顿活动之后,就算不能彻底拔除,也至少敲山震虎,那么,毛海琴是如何敢在2年后打起了在此建别墅的主意,并且对停工通知置若罔闻1年之久?”不少坊友对此发问。

既然“正在调查”,坊妹还不知其具体调动了什么“关系网”,不过,从公开报道中,找到了毛海琴从年至今的一份为官履历:

“毛海琴大约年前后,从山阳县水务局*支部书记岗位升任县*协*组副书记和副主席,在四个副主席中排名第一,分管*协*支部和社会与法制委员会。”

▼一个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庄园”,挂着山阳县农村饮水工程指挥部。

兴许,还该加上这片园地的这个牌子: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山阳县农村饮水工程指挥部。

这恐怕也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了。

拆除秦岭北麓的一处“违建”也许不过数小时,但拆除权力链条上的一处“违建”用了8年时间。细思极恐!如果不是媒体曝出,这处“违建”还得用几个8年时间才能拆除呢?

要等几条违纪才“翻船”?

年5月,中组部《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出台,明确要求副处级以上官员每年向组织报告包括家庭婚姻、收入等在内的14类个人事项;年陕西印发《关于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

如果中间没什么差错,毛海琴在西安的这处“财产”应当属于申报范围,按理至少是山阳县*协“知情”的事情。何以到现在才被媒体抓出来?

▼“庄园”规划图

坊妹拨通山阳县*协的电话,对方给的回应是:

第一,毛海琴在西安的这处宅子,单位同事都不知情;第二,毛海琴现在已经不是副主席了,已经不在这里,现在的具体职务不清楚;第三,整个事情还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同意后再看什么时候给坊妹一个答复。

而毛海琴的另外一个问题,“2年没来上班”,对此同事们的回答是:对方是领导,作为下属不便打听。

“毛海琴是在今年换届的时候不再做副主席的”,如果按照答复,2年前她应该还是在副主席这个位置上的,为何期间“连着几个月请假”,不在岗位呢?

这一条恐怕是不用毛海琴申报,山阳县*协都盯得到的事情了,试问,如果不是因为媒体揪出了西安的“豪宅事件”,此事又该到什么时候才会被扒出来?

▼因“表”丢官的杨达才,一只手表牵出巨额受贿款项。(资料图)

在此,坊妹想和诸君谝个题外话:不管是“因表丢官”的“杨表哥”,还是已被“登记”了的“王登记”;不管是频频因“姨奶奶们”出事的官员,还是被子女“坑了”的“爹妈”,哪个不是扯出一条,牵出一串;抓住一个事件,跟着数条“罪状”……

有个怪像是:机关高墙外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上下级反倒是“眼盲”;挖坑的子女是“耿直”的,被坑的“爹妈”是逶迤的;爆料的“二奶”证据是妥妥的,媒体的“调查”能力是杠杠的;不出事之前是“讳莫如深”的,出事之后“知情人”是众多的。

到底要等到多少条“违纪”之后,这曲里拐弯、犄角旮旯内的友谊小船才会翻呢?是什么“风气”,使“违纪”那么“硬气”以至于“罪状连牍”,又使“举报”那么没有“骨气”?

回应一个事实需要等待什么“时机”?

坊之前针对富平回应“贩婴”事件发文指出:倒逼的真相更让人反感。也不知山阳县纪委会在哪一天给大众一个清楚明了的交代,大概也需要“统一研究→扩大会议进行研究→统一安(口)排(径)→回复”这样一个过程吧。

在某工商局工作的小G就对坊妹透露,他们领导规定,面对记者来访,有“先怎么样后怎么样”一套培训,就是不许透露内情,且以最快速度向领导层层报知,开会研究,最后盖棺定论,统一说法,再回应。“往往这样下去,好几天都过去了,网上都炸开锅了。”小G摊摊手说。

那么,回应一个事实,到底是在等待什么“时机”?

有的领导干部在等“躲开枪口”的时机,最好民众能“渐渐忘记”;有的等待“最低责任”时机,研究对策,挑拣漏洞,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的等待“临时工”时机,最好能推个一干二净……其实,推来拖去,捂来遮去的背后,这些领导干部关心的早已不是事实的本身,而是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是给民众知情权的一个交代,而是给自己的“上级”一个“满意答复”。

坊妹猜想,这位“前*协副主席”在“今年换届”时已不再任职,或者“退居二线”大概是会被拿去“仔细研究”的“事实”吧。

陕西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杜航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强调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不要“怕、躲、捂”。而许多案例也表明,习惯于逢事“捂盖子”,反倒使谣言有了走在真相前面的机会,也使煽风点火、渲染炒作有了空间。

如果说事件处置决定突发事件的最终结果,那么,舆情应对决定事件的社会影响。希望山阳、商洛方面在“正在调查”之后,可以尽快对此事作以详尽的说明,回答晚到了8年的这一问题。

新闻茶点

1、人民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