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扶风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声永继风范长存纪念著名程派表演艺 [复制链接]

1#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盛年头角已峥嵘,

雏凤清声满座倾。

不负苦心传妙绪,

程门此子最能鸣。

——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朱自清赞王吟秋语

迟小秋老师与王吟秋先生合影

年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大师嫡传弟子王吟秋先生诞辰95周年,怀着对先生的怀念之心,戏迷朋友特别整理制作了《王吟秋程派唱腔艺术赏析》专辑,包括“秋声”、“艺事”、“立音”、“用气”、“传神”、“悲情”、“雅正”、“风范”等八个篇章,通过赏析王吟秋先生程派唱腔艺术特点,追念往昔氍毹风采。

王吟秋先生在艺术和做人方面对迟小秋老师的谆谆教诲,是激励她不断前行原动力,伴随她一生成长,我们永远怀念怹!

感谢戏迷朋友为王吟秋先生精心制作的纪念专辑。

京剧大师程砚秋创始的程派,是旦角四大流派之一,它是一个十分讲究功力的流派,演唱艺术功力极深,唱腔幽咽婉转、若断若续,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如痴如醉。一曲“程腔”,被世人所推崇。在梨园行,如果旦角演员没有演唱的功力,则终其一生也是难到观众认可,程派更是如此。作为程派演员、传人,要想正确理解和体现程派演唱艺术的特点,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

王吟秋先生正深谙此道,他艺术上积累的功力极深。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凭借过人天赋和刻苦钻研,保持住了程派独特艺术风韵,可以说是程派艺术最为优秀和最为忠实的继承者。

王吟秋先生与王瑶卿先生合影

王吟秋先生与程砚秋大师合影

年,王吟秋生于苏州,12岁到北京学演京剧,拜王幼卿为师,不久,王幼卿应聘去上海戏校,把王吟秋留在著名戏曲教育艺术家王瑶卿家里学戏。王瑶卿向他传授《棋盘山》《十三妹》《乾坤福寿镜》《苏武牧羊》《孔雀东南飞》等戏。年,王吟秋参加了马连良的剧团扶风社,并随马连良到上海演出,为马连良配演了《打渔杀家》《桑园会》《梅龙镇》《御碑亭》《苏武牧羊》等剧目。这是他第一次和上海观众见面,那时他只有18岁。马连良的扶风社,人才济济,在这个剧团里,王吟秋有机会与筱翠花、叶盛兰、马富禄这些很有成就的著名演员每天同台演出,加上马连良对他的指点,使他的艺术有很大的长进。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实践,程砚秋的老师、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发现王吟秋的艺术气质很适合学习程派,于是,经王瑶卿介绍,王吟秋在年正式拜程砚秋为师。

王吟秋出身贫苦,是个孤儿。程砚秋感到他惨痛的少年生活和自己颇为相似,就把他收养在身边,从年直到年王吟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离开北京,整整六年,朝夕相随的日子里,经过程砚秋的悉心教导,使他颇得程派真传。程砚秋对于他以前演过的一些传统剧目,也都按程派路子重新修改加工。

据王吟秋先生回忆:老师程砚秋教戏十分科学,先讲明戏词里的尖字、团字、上口字,以及字的四声;在这个基础上,再逐句地教唱念;掌握了唱念之后,再排身段;另外程砚秋很注意分析角色,对剧中人物逐一分析。同时在教戏时,更十分强调,让他理解戏的社会意义,注重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

程砚秋说:“演一个剧,第一要自己懂得他意义,第二要明白观众对于这个剧的感情。比方演《青霜剑》,在未演之前,就要先懂得申雪贞如何如何受方世一的压迫和摧残,要懂得申雪贞如何如何要刺杀仇人,要懂得申雪贞是如何悲惨,如何痛苦,如何壮烈,要把申雪贞的人格(个性)整个的懂得了,这才能登台表演,才能在台上把申雪贞忠忠实实地表现出来。每个剧总当有他的意义,绝不是把来开心取乐的,绝不是玩意儿。演任何剧都要含有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如果我们演的剧没有这种高尚的意义,就宁可另找吃饭穿衣的路,也绝不靠演玩意儿给人家开心取乐。”(程砚秋《我之戏剧观》)

程砚秋先进的戏剧观和教育影响着王吟秋,对其艺术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使他对程派艺术的内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

众所周知,程砚秋能够在演唱艺术上独树一帜,是靠着不同寻常的功力,程砚秋在发声、用气、吐字、行腔等方面都自成体系,有一套独特的技术手段。在谈到掌握这些表演技术的问题时。程砚秋说:“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必须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不然就没有法子精通全部技术。譬如说唱功。一样的戏词,看谁来唱。有功夫、有研究的人,就能唱得好听、又能感动人。”(程砚秋《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唱功和念功》)作为戏曲演员,先有技才有艺,需要通过技术表演来表现人的心情,性格和思想,借以塑造人物。如果演员仅凭着内心体验和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上不了戏曲舞台的。而要掌握这套技术也不难,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经过严格的身体锻炼才行,王吟秋就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经过刻苦锻炼,掌握住了程派的丰富表演手段。

例如,程砚秋的流水唱腔,历来有“珠走玉盘”之誉,要想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就必须掌握住几种艺术手段。首先,发声上要有立音。这是程砚秋善于使用的独特的声音造型,程派的立音也称脑后音,这个概念包含着让声音能够站立起来,竖立起来的意思。“发音时,头腔共鸣的位置要高,要靠后,呼吸要深,气要托得住。那么,才能使字音立得起来。其次,有口劲。字的喷吐要有力。字字作金石之声。还有,嗓音要锻炼得富于弹性,能够细致的唱出委婉细致,曲折迂回的小腔。”

王吟秋非常重视程派种种特殊技术手段的掌握,在《锁麟囊》薛湘灵中的流水板中,听薛良的“听”就成功的使用了立音,整段唱腔中,字的喷吐颇见功夫,板头也很工稳,低声叫那个长拖腔的行腔,可以反映出他的嗓音,可以十分灵活自如的把唱腔的细腻之处都表达出来。由于掌握了这些技术手段,王吟秋就把薛湘灵决定赠送锁麟囊时的激动心境都表达得极为生动。

程派的慢板行腔时要求慢中见紧,柔中有刚。在那些旋律丰富而又别具一格的长拖腔中,程砚秋巧妙安排腔调的抑扬顿挫,唱得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演唱这类“慢板”时,气息的运用格外重要。

气息为"说话时透换气息的正常方式"(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京剧演员在演唱时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气。程砚秋在演唱时的用气是从太极拳的用气方法中借鉴的,要求声音完整、均匀、连续,曲折,高处时声震寰宇,低处时则宛如游丝。在长腔中,程砚秋不仅注意缓气,吸气等技巧,还特别注意偷气的技巧,就是在设计唱腔中偷着换气而让听众听不出什么时候换了一口气,这种技巧与气的储备,偷换的档口都有关系。

王吟秋经常和老师一起打太极拳,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老师的用气方法。他唱慢板的大腔很能表现程派唱腔的特色,由于体质的关系,他使用偷气的技巧比老师更多一些,但因为他这一技巧娴熟,仍然给人一种神完气足的印象。

比如他演唱“一霎时”,头两句二*慢板,尤其是“泪湿衣襟”后面的长拖腔,缓气、吸气、偷气都运用得很巧妙,落腔收音时非常干净、很有力量,这些足以显示王吟秋唱慢板的功力。演唱传统剧目,王吟秋先生不仅注重技巧上的展示,还注重四声,比如《玉堂春·会审》,苏三开头的“来”——阴平高唱,“至”——阳平低回等,更加注重利用迂回婉转的唱腔,也就是老师程砚秋所提倡的“以声带情”表达人物苏三的此刻思想感情。

王吟秋先生《鸳鸯冢》舞台演出照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神韵"是最为重要的审美境界和标准。“程派”之难,难在诠释出它的神韵。而王吟秋体现程派唱腔的风格原貌,最主要的就是指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高雅文静,含蓄内在的精神气质。精神气质与演员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程砚秋的唱是脱尽火气,俗气,感情的表达方式都是内涵的,而不是外露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为了追求不火不俗的高境界,王吟秋经过长期的琢磨,体验和实践,特别是他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的加强文化修养,学习古代诗词,使自己的艺术气质不断地有所提高。他的演唱,也就自然的反映出文静内在的特长。这就从本质特征上保持了程派风格原貌。一种保持流派的风格原貌,当然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师生的精神气质可以神似,但毕竟还是有别的。

程砚秋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向王吟秋强调,不能机械的学,而要发挥个人专长。所以,王吟秋在清新隽雅方面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演唱艺术特点。比如他的《鸳鸯冢》王五姐的唱腔,王吟秋演绎既含蓄内在,又具有清秀文雅的特点。而做到含蓄和内在,也是需要功力的。这不仅是演员的气质问题,也包含着技术问题。京剧内行常说,要使感情内在含而不露是很累心的。这累心二字就说明功力所在。它既要求声音、气息、感情的结合,又要求适度的控制。比如《春闺梦》感情的内在,含蓄,心理刻画的十分细腻与生动,相当成功的体现了程派特有的艺术风貌。

王吟秋先生《荒山泪》演出剧照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京剧程派唱腔艺术有很典型的"悲剧性",程砚秋曾着力于悲剧的表演,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

窦娥就是程派艺术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比如《六月雪》窦娥的反二*,“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这段慢板,是演员没有什么身段动作情况下演唱的,王吟秋所塑造的窦娥,在“法场”一折,把感情贯注在徐缓和漫长的大腔中,将窦娥复杂的内心活动,细腻地传达给观众,使得声情、词情、曲情融为一体。想来大家会从他的演唱中,对于如何学习、研究、继承传统的京剧艺术得到一定的启示的。

对于窦娥的形象,王吟秋是按照程砚秋的理解加以体现的。王吟秋的演唱揭示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他反二*唱的如怨如诉,深沉而又含蓄,表达出窦娥内心无处申诉的悲怨,愤怒和不平,从而显示出一种悲人的内在锋芒和精神力量。这与他表达的思想的深邃,流露的感情浓重是分不开的。

王吟秋接受了程砚秋的戏剧观的陶冶,在演唱中重视表达剧目的思想内涵,努力于担负社会的戏剧使命。程砚秋作为一位深受人们尊重的艺术大师,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还在于他给京剧界树立了一种崭新的戏剧观。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就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观,并贯彻在自己的演出和创作实践中。

王吟秋先生《红拂传》《大登殿》剧照

王吟秋艺术态度的严肃,尊重传统,突出的表现在他追求演唱和表演艺术的深度上,有较高的鉴别能力。追求不是廉价的舞台效果,而是真正的艺术效果。他演唱程派唱腔,不止停留在技术上,而更加重视表达剧词的思想内涵,要求自己唱出隽永的韵味。

王吟秋深得程派艺术的真谛,他的表演严谨有法,恪守矩矱,精湛完美;身段舞蹈、做工分寸准确,举止有谱;唱念吞吐考究,行腔刚寓于柔;四功五法头头是道。王吟秋先生特别着意于保持程派所独具的艺术风范,准确展现程派艺术特有的意韵,是程派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传人之一。

王吟秋先生的一生注重艺德修养,淡泊名利,致力于传播流派经典,受到广大观众拥戴和业内人士好评。王吟秋先生一生敬业,视京剧艺术为第一生命,无论在西南边陲的*旅,还是在京都舞台的中心;也无论是在当红的盛年,还是浩劫中的逆境,都从不放弃对艺术的孜孜以求,都念念不忘先师程砚秋先生艺术流派的传承使命。对舞台,对观众,对学生,在任何条件下,从来竭尽所能热情投入、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他的高尚人品、耿介性格、正派作风在同仁中广泛为人称道,更为后生晚辈树立了德艺双馨的榜样。

谨以此文纪念并致敬

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大师嫡传弟子

王吟秋先生

转自《读书品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