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九佳”何处有,牧童遥指大肉庄!大家好我是旺仔,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北方汉子!自从上周旺仔发布了“九佳定窑”之后,很多观众在后台留言建议再做几期其他窑口的文章,恭敬不如从命,咱们今天就安排!
如果说李白用一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写尽了唐代美人,那同时代的陆龟蒙则用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写尽了秘色越器。越窑,这座中国最古老的青瓷窑口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对后世的瓷器发展起到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又有什么代表性的器物呢?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过千峰,夺翠色的越窑青瓷。
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吴、越两国交接的宁绍平原长年纷争不断。由于当地矿产资源匮乏,传说越王勾践曾下令严禁用青铜制作下葬用的礼器,以保证前线的青铜武器充足。虽然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尊重礼法的贵族卿大夫、士大夫们还是难免向往上三代,也乐此不疲的寻找青铜陪葬器的替代品,来保证自己身后的哀荣。越窑青瓷的前身——原始瓷器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了。原始瓷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中间的产物,多为青铜器的替代品。
杭州半山石塘镇出土战国时期原始瓷甬钟
到了六朝时期,连年的战乱和不断变化的*局,让曾经在汉朝被奉为圭臬的儒家思想有些玩不转了。从士大夫阶级开始,人们向往思想上的自由,开始笃信大道无为、道法自然的本土道教。同时,佛教等外来宗教也开始生长。羽化登仙、来世轮回这些思想,让经过痛苦离乱的百姓,找到了内心的清静安逸。这一时期越窑青瓷的一系列动物形象,开始体现出人们向往融入自然的创造力。
NO.1
越窑青瓷提梁鸡首壶
现藏:余姚博物馆
这件西晋鸡首壶就是一件代表性陪葬器物。它呈盘口,束颈,溜肩,圆腹,平底内凹。两胡人头顶盘口(划重点),作盘腿状。肩部饰有弦纹、方格网纹、连珠纹组合的花纹带。上部堆贴模印骑兽仙人和铺首衔环,并对置鸡首、尾。鸡首雄壮神气,提梁形似*鼠狼,正对着前方的鸡首,造型逼真。施青釉不到底。
头部细节
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形容鸡:“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把鸡称作具备“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的“德禽”。
鸡的繁殖能力很强,带有鸡冠的雄鸡也被视为一种生殖崇拜,可以保佑人丁兴旺,这个元素融入了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祝愿,人们希望把这种福泽传递给子孙后代。同时,鸡发音与吉祥的“吉”字相近,也因此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尾部细节
NO.2
越窑青瓷熊形灯座
现藏:杭州博物馆
除此之外,这件青瓷熊形灯座也是典型的一件。其为日用瓷器,实际用途是照明。完整的灯盏应该是由灯盏、灯座或者还有托盘组成,不过这件展示的只是一个灯座。
灯座整体呈柱状,顶部敞口,平唇,通体空心,缺灯盏。腹部造型为一蹲状熊,左前爪握一果子,右前爪搭于于右腿上,双耳竖立,憨态中露出一种顽皮,可爱中还透露着严肃,熊身饰有连珠纹。这种把实用器物和动物造型结合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六朝时期士族阶级的审美情趣。
NO.3
越窑青瓷人物堆塑罐
现藏:慈溪市博物馆
这件器物由罐和楼阁堆塑两部分组成。罐的部分是盘口,丰肩,深长腹,平底。肩部,腹部通过网格纹带组成交错的长方形框,每个框内都有堆贴模印图案:佛像,武士,麒麟,游鱼,双凤等等。楼阁部分分三层,第一层内壁贴有佛像、跪拜胡人及持戒武士,前置重檐庑殿顶式门楼;第二层略呈方形,堆贴凤凰飞鸟等;第三层,是一方型庑殿顶式建筑群,有门,庑廊,望楼,门亭等。施青色釉,釉层薄而滋润,胎色灰白。
堆塑罐又名谷仓、*瓶,是古人臆想的人死后灵*的居所,常常被摆放在棺椁旁。两汉六朝时期的丧葬文化是事死如事生。人们认为死亡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所以会将青瓷做成很袖珍的日用品造型,随墓主人带到地下,准备开启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其实这种文化在现今也被一些地区保存了下来。
青瓷鸡舍
青瓷狗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堆塑罐楼阁部分最下层的头戴高帽、眼眶深邃的胡人形象。那时胡人入关不久,所从事的职业也多为奴役、乐师、歌舞伎等,在大量的堆塑罐器物上都有作为奴役的胡人形象。
前方持续高能,秘色瓷即将到达战场。
NO.4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出土地: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
现藏:苏州博物馆
如果您是80、90后的小伙伴,请先看上面这张照片,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不像年那部曾经被封为神作的国漫之光?
虽然我不会发光但是会反光
看看这颜色,这器形,这纹饰。我都已经开始怀疑宝莲灯的形象是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画师坐着绿皮火车,专门跑到苏州博物馆(当时应该叫忠王府)照着这件越窑青瓷碗画的了。
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先生封山之作
这么说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这件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可是苏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它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那秘色瓷是什么种类的瓷器?和越窑青瓷有什么关系呢?二者其实是包含关系,秘色瓷是越窑青瓷里专供王室使用的一种。北宋赵令畤在《侯鲭录》中记载:“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云秘色”。越窑窑口分布在慈溪上林湖、银锭湖和上虞、绍兴等地。其中,慈溪上林湖是烧制秘色瓷的主要窑口。
目前,关于秘色瓷的“贡瓷”身份,学术界基本没有太大的争议,不过要说到“秘色”具体的含义,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对于“秘色”大体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规格等级高,“臣庶不得用”;第二种则是烧造工艺、釉料配方秘不示人。陈万里先生在秘色瓷失传已久的情况下,经过对古越窑广泛深入的调查,做出这样的评述:“……因之置官窑所烧造的御用越器,自然会精益求精,颜色与式样一定更会与民间所用大不相同……这一种进御的青色,不能与一般民间所用相比拟,就给它一个秘色的名字”。
NO.5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出土地:年4月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
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其实秘色瓷莲花碗从年出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被定义为秘色瓷,原因就是秘色瓷的使用条件让它即使在唐朝、五代时期的产量就非常稀有,到了近现代早已成为一种“传说中的器物”,从考古“二元论”的角度来说,这件器物缺乏史料对照,也就是没有文字记载和考证,无法验明正身。这种情况一直到31年以后的陕西法门寺地宫考古挖掘,迎来了巨大的转机。
在地宫甬道,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块《衣物帐》碑,长厘米,宽69厘米。共四十八行,满行四十二字,共一千七百余字。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地宫里共2,件文物清单,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其中:“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短短21个字足以让陶瓷界欣喜若狂,缥缈如“蜃楼海市”的秘色瓷,终在世人苦苦寻觅千百年后,姗姗来迟。
《衣物帐》拓本。从右往左数第六列,第八个字起为秘色内容。
法门寺中装载秘色瓷的包裹。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批秘色瓷器中,要数这件具有镂刻和鎏金工艺的秘色瓷碗最为精美。它的外壁采用金银棱平脱法:是先按照设计要求镂刻出雀鸟团花纹银箔纹样并鎏金;再把此纹样粘贴在*秞秘色瓷碗的外壁上,髹漆盖住纹样;最后,研磨“推光”直到雀鸟团花纹样显露出来并与碗壁黑漆厚度平齐而融为一体时,即为“金银平脱”。装饰四组由两只金鸾鸟与六朵银质缠枝花卉组成的团花,精美华丽,工艺精湛。内壁施*釉,莹润光泽。口沿与圈足根包镶银棱,底圈足无釉露胎。
碗外壁的雀鸟团花纹饰纤细繁缛,刻画精细入微,外观雍容华美,富丽堂皇。其中,每朵团花上的雀鸟比翼双飞,富于自然情趣,一副春意盎然、花香鸟语的景象跃然在眼前。其图案设计大气饱满,寓意祥和,工艺酷似今天的窗花剪纸技艺。虽是平面设计,却在碗壁的曲线映衬下巧妙而富于变化,显得动感十足,有呼之欲出的立体感。像这种以花卉雀鸟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在盛唐十分流行,有祝福夫妇美满幸福之意。
NO.6
越窑秘色八棱净瓶
出土地:年4月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
除了十三件被《衣物账碑》“验明正身”的秘色瓷器以外,地宫里还出土了一件越窑青釉八棱净瓶,因为与衣物账碑记载的13件秘色瓷特征一致,也被认为是秘色瓷。此瓶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
净瓶是佛门供奉佛祖之物,用以盛水,置于佛前,相传观音菩萨即手持净瓶,拯救众生。此瓶直口圆唇,长颈下端至腹部凸起八条细棱,浅圈足,瓶体端挺拔,在唐代瓷器造型中较为少见。胎体灰白,釉色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釉层细润如玉,光洁无瑕。这件净瓶最大的特点是瓶的腹部由凸凹的弧线组成似瓜棱式的形体,层次起伏就像人的手指骨骼一样排列错落。
NO.7
五代越窑秘色龙纹碗
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件大碗不得了,虽然碗壁有冲线,口沿处有多处磕碰,但它却是大都会博物馆高古收藏系列中的镇馆之宝,很多人慕名前去观看,越窑的顶级器物。
和刚才的莲花碗和金银棱平脱碗那种拼外形和釉色不同,这件龙纹碗走的是另一条路线:拼纹饰。它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制作而成,把越窑经典的高浮雕装饰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件碗心刻有三条嬉戏于水波之上的游龙,栩栩如生,层次感十足。
NO.8
越窑青瓷三足蟾蜍水盂
出土地:年12月浙江慈溪彭东乡古窑址
现藏:慈溪博物馆
如果说前两件秘色瓷只是依靠纹饰和规格等级上榜的话,那这件慈溪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则是由它极为生动器型和寓意取胜。这件水盂由蟾蜍和托盘两部分组成。蟾蜍昂首口部微张,双目圆瞪,后背微微隆起,体型丰满。两眼至颈装饰有桃叶形纹饰一对,背上布满乳钉,中间还搭配有卷云纹,中心有一注水圆孔。三足,两前足自然支撑,趾间有蹼,后独足曲蹲作想要跳跃的姿势。托盘薄胎,卧足,盘低浅平,取自荷叶的形状,两侧内卷,内壁刻有纤细的叶脉纹。通体施有青色釉,晶莹润泽。整体工艺精湛,极其罕见。
科举时代,考取功名又被称之为“蟾宫折桂”,蟾宫即月宫,攀折月宫桂花意指登科及第,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这个典故出自西晋时的邯诜,当年他被举为贤良,对策为第一名,晋武帝就让他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来人们就常用广寒宫的桂枝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
清高其佩《蟾宫折桂图》
NO.9
越窑青瓷褐彩如意云纹香炉
出土地:年杭州临安水丘氏墓
现藏:临安市博物馆
在西湖众多流传的人物中,其中有一位不得不让杭州人经常想起提起,他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镠。五代十国时期,他以“保境安民,善事中国”为治国理念,推佛法、施仁*,让吴越国在历史上流下了“东南佛国”的美称。
水丘氏墓发掘现场
佛前有三宝,分别是花觚、烛台和香炉。这件钱镠母亲水丘氏墓中发现的香炉,炉身直口,宽平折沿,筒腹平底,折沿处绘满莲花。炉身阴线三周,上下各绘五组云纹。平底外缘配有等距五虎首兽族,虎首睁眼露牙,额部阴刻“王”字。虎肢内凹,呈五趾。底座是呈环形的须弥座形状,宽平折沿,底圈外撇,圈外壁镂空有八个等距壶门,门四周饰有褐彩,中间搭配有褐彩如意云纹。通体施釉,器盖釉色青翠滋润,炉身和底座因为窑温度没有达到,而成色不佳,略微发*。
以上就是旺仔个人评选出的九件经典的越窑瓷器。当然,这座传延了一千多年的古老“母亲瓷”留给后人的精彩,远远不是几件器物能讲完的。如果您觉得还不过瘾,欢迎各位喜爱越窑的读者在下方留言评论区谈谈自己对越窑的看法。
——END——
年1月1日~年1月31日,大肉庄年货节期间,ROSE西市商品全部特价。
点击播放
另外,在此特价的基础上,全场商品还能参与满-50,满-,多买多减可叠加!让你安心剁手,买得超值!
传统复刻、汲古焕新、畅销好书......更多高品质、高逼格、高性价比美物,尽在ROSE西市,拯救年货选择困难症的你。
这个新年,让您花最少的钱,买最高调的礼物!
有困难,找小二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ROSEAPP,了解更多宋瓷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