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扶风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科学家讲述如何跳出 [复制链接]

1#

「充电」是创业邦推出的干货类栏目,以分享优秀书籍、电影、商业史、管理理论、精彩演讲为主题,帮你找到海量信息里最具价值的思想与内容。

文丨雨乔音频丨雨乔图片来源丨图虫全世界有10亿人,每天生活在0.99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的贫困线之下。每天99美分的生活意味着,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会受限——报纸、电视、手机和书籍都需要花钱来买。因此,他们常常会对世界上其他人得到的信息一无所知。这同时意味着,世界上的很多机构并不为是穷人而建的。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如何读懂一份包含大量拗口病名的健康保险产品?在大字不识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很多细则做出决定?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揭示了穷人的经济生活,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原理。“贫穷陷阱”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曾说,“这世界只有一种病,叫穷病”。对于贫穷,大多数人觉得就是没有钱,有钱了就什么都解决了。然而贫穷会造成一系列问题,进入一种叫做“贫穷陷阱”的恶性循环。在规划方面,穷人会更少为未来着想,比如打疫苗、买保险等,他们不喜欢“延时满足”,更加沉迷于“及时满足”。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安全卫生条件还是抗击风险的能力,穷人都十分薄弱,同时也更难积累财富。在家庭方面,穷人会生更多的孩子,由此满足了数量却降低了质量,孩子们得到的教育资源会更少,更难获取财富,如此循环,永不见天日。在经济方面,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为了控制贷款的风险,更倾向于贷款给风险可控的人群,而穷人往往不在此列,他们因为抗击风险的能力差,还不上钱的可能就会更高。因此,他们只能去借“高利贷”,由于背负高息,更难走出贫困。在自控力方面,穷人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相对更差,书中引用了“意志力耗损”的理论,即穷人由于需要自我控制的事情太多,而“意志力”更容易“耗尽”。书中写到:“自我控制就像一块肌肉:我们用这块肌肉时就会感到劳累,因此穷人很难存下钱也就不足为怪了。此外,穷人还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我们做出更冲动的决定。”贫穷是一个循环,因为贫穷造成的各种情形、反作用造成他们更加难以走出贫穷,要想走出这种循环,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认知水平,读书学习、开阔眼界,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良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贫穷的梯子”逃出“贫穷陷阱”的“梯子”是存在的,但并非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而且人们似乎不知道怎样踏上“梯子”,或者他们甚至根本不想那么做。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现象。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年年上学却不学习?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穷人最终无法从医疗制度中收益?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需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