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扶风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式酒局权力的游戏,一杯就干掉你的全部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972912.html

世界上爱喝酒的民族有不少,但像中国这样专门形成一个酒桌文化的可不多。

老毛子爱喝酒,但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喝自己的,管不到别人杯子里,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喝酒讲究一个宾主尽欢。

“我干了,你随意”“感情浅,舔一舔”,每当这种杀伤性武器使出来,哪怕真不能喝,也得咬牙灌下两瓶去。

越是喝到不省人事,光着膀子撒泼骂街,这酒局就越是成功,越是圆满。

酒,本是求一个痛快、一个放松,但上了酒桌却讲究身体放肆,脑子清醒,一场酒局下来,要把上下尊卑喝出来。

领导敬了你要喝,领导喝了你要敬,领导没酒你要添,领导不想喝你要挡。一个封闭的环境内,上位者肆意展示着自己的权柄,弱者用自虐式的饮酒来表示忠诚跟服从,围观者用酒杯合纵连横,串联全场,简直就是一场缩小版的权力的游戏。

中国式的酒局,与其说是一场群体性餐饮活动,不如说是一场仪式。

服从性展示

酒局上的人通过微量的自我伤害形式来展示服从的姿态。

从体质上讲,中国人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在世界都是排倒数的,但就在这种客观条件之下,中国烈酒的产量依旧不成比例的高。

在酒桌上,酒精麻痹了神经,也放大了权力的快感。

它成了权力的介质,把纸面上的权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身控制。

“你不喝就是瞧不起我”,劝酒者通过观察你是否愿意“给面子”来伤害自己的身体,来确定你是否愿意服从。

而被逼迫者因此产生的窘态,也满足了权力持有者对其自身权力的彰显欲望。

因此,即便那些“酒场老手”,也往往需要表现出妓女似的欲拒还迎:

“真是不能喝了!刘处长,最后一杯。”“张经理,这个案子拜托您了,我先干了。”

一番故作姿态的扭捏,深谙此道的演员们往往不光会表现出外表的豪迈,还要给人看出内里的强撑,最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亮出杯底,然后踉跄几步。

这中间每一个狼狈的表演都将引起围观者的喝彩,最后酒桌的气氛在表演者滑进桌底的过程中到达顶点,也引得权力持有者的开怀。

但饮酒者不知道喝醉后会头痛,喝多了会胃出血,自己喝酒脸红是酒精过敏吗?

但这种伤害跟难受往往正是仪式的意义所在。

通过对身体的自虐,跟“指鹿为马”式的服从,来明确上下级关系,分清谁帮谁,谁求谁,一场酒局下来,一目了然。

《世说新语》里记载着西晋石崇残忍的劝酒方式:

石崇每要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是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疆,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石崇邀请宾客饮酒,让美人倒酒,客人要是有不干的,就让手下把美人斩了。王丞相跟大将军一起去拜访石崇,丞相本来是不能喝的,没办法只有干了,到了大将军,他就一直不喝,一直砍了三个美人,丞相劝他,大将军说:“他杀他自己家人,干老子卵事。”

这便是失败酒局的典型,放到现代可以用冷场或是不欢而散来形容。

还有在《三国志·典韦传》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参加曹操的酒宴。

酒宴上,典韦手持双斧,站在曹操身后,曹操敬到谁,典韦就举着斧头瞪着谁,张绣跟他的小弟们没有敢不喝的。后来张绣谋反,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还有喜欢瞪眼吓唬人的典韦,可谓是报了酒局上的仇了。

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由此可见,中国式酒局对服从性的展示跟对话语权的争夺古而有之。

诚意交换

酒桌上醉酒甚至显露丑态是表达诚意的一种方式。

生意场上,喝醉表示我很诚恳,想跟你交心;职场上我喝醉,我丑态百出,表示我愿意用我的体面跟自尊来换取你的信任,就像是狗露出肚皮一样表示服从跟忠诚;至于跑业务、求人则是用喝醉来展示自身的狼狈,我示弱,明确确实是我在求你。

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式的信任构建方式。

酒桌上,大家通过酒精来放松自己的警惕与心防,用丑态跟虚假的“诚恳”来提升信任程度跟合作关系。

据传美国的骷髅会需要在入会仪式上当众手淫也正是这个意思。

其实酒在中国确实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

古代的文人墨客,浪子游侠,都必须要通过“酒”来表现其洒脱跟豪迈,它是一种文化的标签跟符号。

而且在古代,酒也承担着政治跟教化的作用。

《礼记·乡饮酒义》载:

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通过饮酒的礼仪来使百姓明白上下尊卑,懂得礼义贵贱,这样国家也就安定了。

至于流传到现在,它演变成诸多规矩,例如:

敬酒时,自己的杯口要放低,不能把酒杯倒扣在桌面上,可以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碰杯就意思干了……

诸如此类的规矩,不可胜数,甚至各地方的座次跟敬酒的顺序都各有讲究,各不相同,而这里面有多少是算是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又有多少是糟粕,我不得而知。

但这种中国式的酒局与其说是一场饮食聚餐,的确更像是一场权利游戏。

这种酒局不好吗?

好!

酒局上大家言必称兄弟,语必讲义气,宾主尽欢,各取所需,不知谈成了多生生意,实现了多少利益。

只是觥筹交错的背后,是如妓女般的搔首弄姿,如小丑般的卑微讨好,

把尊严,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编辑扶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